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闻鸡起舞,年鉴更新。在大家的期盼中,《中国结核病年鉴(2016)》在第一时间如约与大家见面了。正值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成立80周年之际,该书的问世无疑为分会80周年华诞献上了一份珍贵的礼物。

时至今日,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依然面临新的挑战。基数巨大的患者数量,基础研究投入的薄弱,诊疗新技术的不足,患者管理方式的滞后,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不断克服困难。需要我们及时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掌握国际国内前沿信息,总结经验,不断进步。

编写年鉴,就是重要的信息传递措施。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鉴,编年史体裁,鉴,古人谓之镜。读鉴可以借鉴,可以鉴别,可以鉴定,可以鉴戒,可以鉴赏,鉴毛辨色,鉴往知来。年鉴作为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年书”,是对过去一年发展变化的记述,是事后的总结回顾,重在纪实和纪要,去其糟粕、弃其微末,时效性虽不能和报纸杂志等媒体相比,但在工具书家族中,是出版最及时的一种。年鉴集万卷于一册、缩一年为一瞬,全面系统又分门别类,纵横交错又有机联系,反映宏观又中观微观,权威准确又平实严谨,客观真实又简明扼要,服务现实又存史育人,是极具实用性、学术性、资料性、检索性、独特性和新颖性的工具书。编者因责任重大而使命神圣,作者因入选条目而倍感荣光,读者因开卷获益而欢欣鼓舞。

2015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开始了《中国结核病年鉴》的编写工作。《中国结核病年鉴》的编纂秉承年鉴目的要义,采取综合性条目和单一性条目方式介绍年度国内外结核病防治领域基本情况与总体情况、综述主要成就与发展特点、披露存在问题与改进举措。《中国结核病年鉴》力求精益求精,为编纂出版精品年鉴,准确把握定位,正确处理规范和创新的关系,科学设计年鉴框架,精选精编,不偏不倚,不漏不丢,选题相对稳定、相互衔接、连续可比,同时也有年度动态信息,具有鲜明的年度特点和结核病年鉴的特色与气息。《中国结核病年鉴》努力提高编辑和撰稿人的业务水平,从制定选题、组织稿件、编辑加工,到校对和核对数据等,既合理调配时间,又狠抓质量。与此同时,在内文的编排和版式装帧设计上力图丰富和变化。

首发的《中国结核病年鉴(2015)》在国内外结核病防治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受到了广大同道的一致好评。大家都期待《中国结核病年鉴(2016)》的早日出版。为了更好地编撰《中国结核病年鉴(2016)》,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将年鉴的编写作为重点工作进行推进。从全国众多的结核病专家中遴选出优秀专家作为编委。2016年结核病学分会年会期间,编委会再次召开会议,针对编写工作进行具体部署,提出详细的编写计划、明确职责与分工。为及时、全面地掌握最新信息和动态,编委会专门邀请北京胸科医院图书情报室为本年鉴提供详尽的国内外文献。在大家共同努力下,2016年年底,编委们按进度完成了年鉴初稿的撰写工作。在2017年1月春节期间,不少编委和秘书们仍然加班加点,几乎放弃了整个假期,放弃了与家人团圆,终于在2月初完成了全部书稿的编写任务,提交至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结核病年鉴(2016)》的出版凝聚了所有编委、编写人员和秘书们的心血和汗水。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中国结核病年鉴(2016)》概括反映了2016年国内外特别是我国结核病防治事业发展的主要情况,是该领域发展的一个缩影。全书共设概要、结核病国内部分、结核病国际部分、结核病相关指南共识、结核病防治大事记、结核病药物临床试验等6个栏目,正文共6篇,38章,50余万字。记述时限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个别地方为求记载的完整性,上溯下限有所放宽。本卷从国内外近百余种期刊杂志中选出有关文献1041篇,其中国内学者发表的论文551篇,国外学者发表的论文490篇。《中国结核病年鉴(2016)》由80位编委和编写人员执笔,各抒所长,融为一体,形成风格融贯、统一的结核病年度史册,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结核病防治工作者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结核病临床诊治的新观点、新技术、新进展及发展趋势,提高认识,增进交流具有很好的帮助和指导。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结核病年鉴(2016)》存史资政的价值将愈发彰显,若干年后人们会更加感到其璀璨光芒,成为《中国结核病年鉴》这部不间断史册中的珍贵一页。

为了更加全面充分展现2016年国内外结核病防治领域发展取得的成绩,根据编委会确定的编辑方针,本版《中国结核病年鉴》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和改进。在内容方面,一是力求完整反映本领域的全貌。在反映临床诊治方面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全面反映预防控制和基础研究方面工作,并突出体现三者之间的互动、转化,共同推进本学科的发展。对于基层地方开展的富有特色的工作,尽可能予以收纳,以体现发展的鲜活性。在篇章结构方面,力求既照顾全面、又突出重点。在年鉴的编写过程中,我们还有意外收获,那就是通过年鉴的编写,我们发现了一批既精通专业、文笔也流畅的青年才俊。他们都来自防治工作第一线,具有丰富的业务经验、开拓的国际视野以及极强的分析、撰写能力。未来的防治事业,一定需要这样的复合人才。我们也希望,今后有更多的青年人才加入到我们的编写队伍中来,通过编写年鉴提高自己,尽快成才。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尽管我国近年来在结核病防治各个领域都取得很大进步,但和国外相比,在很多方面我们还有较大差距。我们需要正视差距,发奋努力,迎头赶上。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编纂年鉴是一件功在当今、惠及后人的大事。年鉴有为无位,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是年鉴成功的关键。《中国结核病年鉴(2016)》的编纂工作是在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北京结核病临床诊疗技术创新联盟等相关领域的学术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众多编写人员共同努力下完成的。除了具体参与年鉴各部分编写工作的人员之外,还有参与年鉴审稿和编辑工作的人员等,相关专家、学者对年鉴编写工作亦给予了关注、指导和帮助。在此,我们向参与年鉴编撰工作的全体人员表示感谢。在年鉴的编写出版过程中,我们同时也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各相关学会协会和有关机构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并得到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也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感谢上海市肺科医院刘一典医生、安徽省铜陵市卫生局朱友生教授、宁波市第二医院张占军医生等所做的大量文字校对与修订工作。

淘尽黄沙始得金。年鉴编纂众手成书,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年鉴的设计和完善更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中国结核病年鉴(2016)》在编写过程中,由于受人力、时间、掌握素材等方面的局限性,以及编辑水平和能力还有待提高,肯定还留有很多遗憾和不足,希望能得到理解与谅解,更欢迎批评与指正,我们将在编纂《中国结核病年鉴(2017)》时加以改进。我们一定不懈努力,开门办鉴,听取别人意见,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编纂水平,使《中国结核病年鉴》常编常新,不断调整、完善、成熟,真正将《中国结核病年鉴》办成有用、好用、宜用、读者乐用的权威性的工具书,在世界医药类年鉴中有一席之地,让读者满意,让编纂者自己满意。

2016年是我国“结核病防治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2016年10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更是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历史注定2016年会是不平凡的一年。作为2016年结核病防治工作历史的亲历者、记录者,我们深感荣幸和责任。展望2017年,我们期待更大的进展和收获。

唐神结 李亮 高文 许绍发
2017年4月 MzDbCrb47uC5Az2Lw/jBHDjmsQxGFzTA2GPmj2OZa4QeRSocF1VAbHzK3OxERRF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