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当吼叫成为一种习惯

生活中的某种行为模式,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变成习惯,有的是好习惯,有的则是坏习惯。一旦成为习惯,就会变成不假思索的行为,会在不经意间显露出来。

对于一部分妈妈来说,自身的情绪、压力以及外部的种种环境影响,会让她们习惯于吼叫。她们不思考是不是需要这样做,也不考虑这样做对周围人会造成怎样的影响,遇事吼叫已成为她们最习惯的反应方式。

所以,当孩子的某些行为触动了妈妈的愤怒节点,妈妈会很自然地吼叫出来,并试图通过吼叫来纠正孩子的行为,还会期待孩子在吼叫之下能回归妈妈所期望的状态。

孩子在认真地看动画片,妈妈走过来问道:“中午你想吃什么?”孩子没有理会她,妈妈以为他没听见,便提高了声音又问了一遍,但孩子还是没理会她。妈妈有些焦躁了,挡在孩子面前,大声叫了孩子的名字,说:“我跟你说话呢,你怎么不理我?”孩子则随着妈妈的遮挡也歪了身子,他不想错过动画片连续的剧情,因此依然没将注意力分给妈妈。

妈妈大声吼道:“妈妈跟你说话,你怎么这么不在意?整天背什么‘父母呼,应勿缓’,就只会说,你看你做到了吗?对妈妈一点儿都不尊重!问你吃什么,顺着你,你还倒了不起了!”说得着急了,妈妈上去拽了拽孩子的胳膊,接着顺手关掉了电视。

孩子这才回过神来,赶紧回答妈妈的问题,但心里也老大不高兴,嘴里嘟嘟囔囔的,可想而知,接下来的这顿饭是什么滋味。妈妈则觉得,还是吼叫管用,孩子不仅理会了她,还好好回答了她的问题。她自己也似乎习惯了这个样子,吼完之后,就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继续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子呢?动不动就用吼叫来解决问题,而且还觉得自己吼叫得很有道理,重要的是很有效果,可事实却并不一定如此啊。

就拿前面这件事来说,孩子专心地在看动画片,很专注,妈妈突然问话,相当于打断了孩子的专注,此时他听不到你的问话是很正常的,我们在专注做事情的时候也可以做到“旁若无人”,有时孩子在我们忙的时候在我们身边不停地说话,我们可能还会因为心烦吼他们几句。

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就能明白孩子为什么不能对我们的话及时应答了,因为他已经沉浸在他喜欢的事情里面。此时,如果我们想要和孩子沟通,就要先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这里,让他从自己感兴趣的情境中出来,再继续你们的沟通。这时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你看,跳出当时的情境,认真想一想,你的吼叫是不是显得非常突兀呢?可遗憾的是,我们很多时候都意识不到这一点,就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觉得到时候还是吼一嗓子比较管用,事实上,真的管用了吗?

实际上,那些我们认为不错的吼叫效果,有一部分可能是孩子“演”出来的。

一位妈妈有一个4岁的女儿,她发现每次她刚一吼叫,女儿就做出可怜的样子,不管是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她都会马上说:“妈妈,我错了,对不起。”有了这样的话,妈妈后续的吼叫也没法再继续了。

这个孩子很乖吗?又或者是很懂事吗?不是的。

后来这位妈妈发现,这只是孩子的小“伎俩”,聪明的女儿发现道歉之后,妈妈的情绪就缓和了很多,于是女儿内心有了这样认知:及时道歉=安抚妈妈=让自己免于被吼叫。

连单纯的孩子都意识到,及时道歉,表现得乖一点,就能换来平静,但她却并不一定真的能意识到自己刚才做了什么。

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再明显不过了,她不喜欢被吼叫,不喜欢面对吼叫的妈妈,妈妈的这个坏习惯已经开始对她快乐的生活产生了影响,所以她才会装模作样。

当你的习惯对他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就应该改掉这个习惯了。

孩子不喜欢你的吼叫,你的家人也是同样的心理,不管是对着孩子吼,还是对着家人吼,这个坏习惯不仅伤害了对方的情感,对你自己也是一种伤害。

因为你会时刻处在一种愤怒的情绪之中,你总是从一些看似很平常的事情中找到那个让你愤怒的点,然后自己将自己带到那条愤怒的路上,用吼叫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其实就是为了让自己感到舒服而已。

这样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坏习惯,何必留恋呢?

当然,要打破一个已经形成许久的思维定式,改掉吼叫的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没必要太过苛刻,想要一夜之间就有变化,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还是需要我们好好观察自己,认真观察和感受前面提到的那些触发节点,然后客观地面对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孩子以及家庭所产生的影响。

先认识坏习惯,然后再纠正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这才是迎来美好生活的良好开端。 +xs5VeT6eHWxpD6wJezWD5tA7Zg3tonLRw/RFic2kYo9dwSvD3kwm9z+rZACGSy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