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这是说,有了目标之后,我们会为了目标而奋力向前,直至取得成功。人生如此,学习亦是如此。处于学习阶段的男孩,在做课前预习时,也要学会制定合理的预习目标,这样才能提升听课效果和学习效果。
☆☆☆
听说课前预习对学习十分有好处,陶陶也想掌握这门技巧,但他总是在预习的时候不得要领,预习效果不太明显。
他也像其他同学那样每天晚上都会看第二天老师要讲的知识,看完一个科目就去预习第二个科目,可是看来看去,陶陶最后觉得自己好像什么也没看进去,预习效果大打折扣。
“我该怎么办啊,是不是这种学习方法不适合我?”第二天上学后,陶陶向同桌抱怨道。
“有时候我也会有这种感觉,明明都预习过了,第二天还是像第一次听到一样,满头雾水。”同桌也十分苦恼。
“到底怎么预习才算是合理有效的呢?明明其他同学都没有这方面的烦恼,或许我还是不应该做这么愚蠢的事情吧,第二天听老师讲也一样,为什么还要花费时间提前去折磨自己呢?”陶陶越想越气,干脆决定以后不预习了。
他的同桌也点头说道:“对,不预习了,还不如把时间节省出来做其他事情呢。”
☆☆☆
故事中的陶陶没有掌握合理的预习技巧,每次预习的效果都不理想,不但没有提升听课效率,还影响了课余休息的时间,最终,他沮丧地放弃了预习的习惯。其实,预习不是随意地看书、阅读,而是在有目标的前提下,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解、掌握。一般而言,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老师都会准备“教学目标”,男孩可以尝试根据教师编写的“教学目标”来预习知识,这样预习工作才更有操作性,也更有效果。反之,如果没有明确的预习目标,就无法展开充分而有效的预习,如此一来,不但很难提升听课效果,还会影响休息。
制定预习目标有很多好处。首先,有了预习目标后,男孩就会对预习内容有清晰的认识,也会集中精力去实现目标。其次,有了预习目标后,男孩能在预习过程中分清轻重缓急,掌握难易点和重点。反之,如果没有目标,男孩在预习的过程中就会比较盲目,降低预习效率。最后,有了预习目标后,在预习的过程中,男孩也更容易了解自己的水平,然后根据自己与目标的距离做出更合理的学习和听课计划。
制定预习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目标太高,很难完成,不但会浪费时间,还会打击自信心,不利于学习的进步和心理的健康。其次,要有恰当的时间安排,因为预习要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进行。此外,预习不能占用太多时间,要留一些时间给自己休息和娱乐,以放松心情和神经。再次,制定目标应该有针对性,对薄弱环节要重点预习。最后,要严格执行目标,最好列出详细的预习计划,一步步完成任务。
☆☆☆
自从陶陶说了不再预习后,他就真的不再预习了,他认为上课的时候认真一点一样可以学到所有的知识。
但是一段时间后,陶陶发现自己听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积攒的难题也越来越多,倒是同桌一副轻松的样子。
“这些知识点你都听懂了?”陶陶忍不住问道。
“是啊,我提前预习好了,不懂的地方第二天就会重点听讲或者向老师提问,自然都能听得懂。”同桌说道。
“你不是说你不预习了?难道你掌握了好的预习方法?”陶陶吃惊地问道。
“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的预习方法,只是我给自己做了一些计划,不擅长的知识点重点预习,擅长的知识点看看就行,这样能知道第二天老师要讲的内容,又不会不分主次乱学习一通。”同桌对他说,“这是我那次抱怨后逐渐摸索出来的方式,你也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情况来制订适合你自己的合理的预习计划啊。”
“预习原来还可以做计划啊。”陶陶恍然大悟,当天晚上就做了一个简单的计划,准备先按计划实施预习目标,不妥当的地方在预习过程中及时调整,慢慢完善这份预习目标计划表。
☆☆☆
故事中的陶陶放弃预习后,学习越来越困难。可是他发现同桌听课很轻松,问过才知道,原来同桌一直都在坚持预习,而且给自己制订了预习计划,从而提升了听课效率。所以,在制定预习目标后,我们还要有合理的预习计划,有了计划的指导,我们的预习才会更有针对性。预习计划是男孩预习的动力和指南,可以激励男孩坚持预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