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润芝 高考636分 北京大学中文系
人生格言:做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在高中的学习中,巧妙利用时间非常重要。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只有最大效率地利用时间,才能将多门学科的内容都牢牢把握,实现自我突破。
大家在高中时也许都曾注意到这样的同学:似乎他们每时每刻都埋头在书山题海中,下课了也不出去活动,学得非常辛苦,但成绩却并不理想。除了学习方法不对之外,这些同学也许并没有巧妙地利用时间。
真正巧妙地利用时间应当是劳逸结合,集中精力的时候不走神、不拖延;放松的时候好好休息,养精蓄锐,为下一个时间段的学习做准备,这样的学习才是可持续的。熬夜甚至通宵对于高考这样的长线战役来说并不管用,而真正管用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查漏补缺,一直坚持到高考前的那一刻。
每堂课的几十分钟是最重要的。课上如果开小差了,课下可能需要花两三倍的时间来弥补错过的知识点,这就完全得不偿失了。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我很少在课上做其他事情。即使这是我的优势学科,即使我觉得老师讲授的内容我已经几乎完全掌握了,我也不用课上时间做其他的事情,比如写其他科目的作业等。我不是一个可以一心二用的人,如果我去做其他作业,效率也会很低,不如利用这个时间将本科目的知识点再随老师的节奏温习一遍。
高中课程表里少不了的就是自习课了,毕竟听完老师课上传授的知识后,最重要的就要靠我们自己去领悟、练习和掌握了。
我其实挺喜欢自习课的,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自主分配时间。我一般会给自己列一个小的计划,比如今晚一共需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第一节自习课完成什么,第二节自习课完成什么,如果能较早完成,晚上回家又做些什么;如果没有如期完成,接下来用多少时间继续。不要以为这样做很麻烦,只有给自己制订详细的计划,才能督促自己,不断锻炼自己的执行力。
自习时也不要东张西望,不要关注其他同学在写什么作业,进度是否比自己快。这样就会打乱自己的学习节奏,毫无益处。
虽然老师、家长和同学们能为我们提供很多帮助,但学习毕竟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一定要学会自习,避免过度依赖他人。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一样,只有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课后查漏补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和薄弱学科。众所周知的木桶理论中,短板直接决定了这个桶能装多少水。优势学科纵然能提升我们的总体分数,但是薄弱学科如果太差,也会非常明显地拉低分数。而在时间分配上,优势学科已经进入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即使花费很多时间,提升也是有限的,薄弱学科则不同。假设两门课满分都是150分,那么,把一门学科的成绩从120分提升到130分的难度,和从80分提高到90分的难度,大家心里都能够衡量清楚。
优势学科往往是自己非常喜欢的,看书做题都得心应手。面对劣势学科我们却往往有畏难情绪,看到就想退缩。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会克服这种畏难情绪。这也算是一种自我挑战吧,如果最怵的一门学科我们都不怕了,那么不管小考、大考还是高考,我们都有理由相信自己可以从容面对。
我最薄弱的学科就是数学。我反思过,这不是因为我曾经放松过对数学的学习,而是因为我的数学思维确实比较薄弱。我其他学科的单科成绩都能在年级位居前列,但是数学经常拉后腿。因此高三那一年,我很注意对数学的查漏补缺。我给自己制订了计划,每天晚自习下课回家后坚持抽出一两个小时专门学习数学。这个过程是有点儿痛苦的,夜深了也经常犯困,但是渐渐养成习惯就好了。不管其他科目最近表现如何,我都没有放松对数学的学习。时间久了,对数学的畏难情绪也会渐渐降低,可以用平常心态去对待它。我高考的数学成绩是146分,虽然不完美,但是也绝没有拖后腿。
劳逸结合在高中学习中尤为重要。伏案苦读、挑灯夜战已经很辛苦了,大家还多多少少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压力。所以,一定要学会放松,学会自我调节。课间休息的时候,就不要埋头做题了,去教室外透透气,做一套眼保健操放松一下眼睛,都是很好的选择。晚自习下课后,也可以去操场跑两圈,在校园里逛一小会儿。每个人放松自己的方式不同,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高中三年的时间确实宝贵,高三的时间更是分分秒秒都应当被重视和珍惜,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自己完全埋入书山题海之中。这样不仅容易感到厌倦,而且效率也很低。只有适当地抽出少量时间进行放松调节,才能使自己一直精力充沛地投入战斗。
上面说的这些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同学们认真分析自我的状态,制订计划并坚持。愿努力终有回报,祝大家高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