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什么是避讳

袁世凯当政时期,觉得“元宵”听上去像“袁消”,便下令人们不许叫“元宵”,改叫“汤圆”。为此,有人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我们常用的“筷子”,上古时称“箸”,由于与“住”谐音,船家行船打渔忌讳说“住”,于是就讳“箸”为“筷”。

汉代高祖名刘邦,时人便讳“邦”为“国”,“邦家”改为“国家”。“国家”一词至今沿用。

以上都是典型的避讳例子。所谓避讳,就是语言文字或生活中的禁忌,即出于畏惧、迷信、憎恨心理,或是由于礼制、政治等原因,在生活中不敢直接称说某物或某人之名,在行为方式上也要回避相关名物的行为。 iAli/WHy3ujf89zTNaeFmbpVvBt0/8bgtxGE6yPje2llGUaUMmZQcoJDEkY0cZn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