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汉字,民族文化的DNA

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承载了源远流长的汉民族文化。

世界上的文字可分为表音和表意两种体系。汉字是表意的方块字,其形、其义、其声都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形成了我国绚丽辉煌的民族文化。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许多传统文化现象正因为有了汉字,才得以说明和解释,它能够说明我们的文化模式、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我们的文化也靠汉字及其记录的汉语得以传承。没有哪一种事物能比汉字承载更多的中国文化的因素,因此,我们说,汉字是中国文化的DNA。

联合国有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6种工作语言。在这6种文字版本的文件中,中文永远最薄,表明了中文无与伦比的表达能力。汉字,形象、声音、辞意,三位一体;阴阳上去,抑扬顿挫,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兼具。王之涣之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对仗严谨,平仄悦耳,气势宏大,辞约意丰。徐志摩之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轻盈婉转,真挚隽永,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外来文化从未改变过我们的文化DNA。丝绸之路很早就开通了,把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运往欧洲,但欧洲的字母没有跟着来,因为有我们的汉字抵制它。要知道,从罗马时代开始,文字的拉丁化浪潮曾先后席卷了整个世界!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但印度的表音字母也没有跟着来中国,跟着来的只有36个字母,可那是字母(音韵)知识,还是用汉字写的。后来西学东渐,利玛窦和他的后续者带来了罗马字母及其承载的欧洲科技,中国人只接受了后者,前者尽管来势汹汹,可没有和他们的坚船利炮一样,在中国所向披靡,而是被汉字打回了其欧洲老家。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是秦始皇的武功。然而,今天看来,秦始皇用小篆统一的文字中国也许比他统一的版图中国更有意义,因为前者意味着文化中国的统一。后来的中国也曾分崩离析,但很快就统一了,决定这“分久必合”大势的,应该是我们的文化。可见,汉字对培养我们的文化认同感功不可没。汉语方言复杂,同一个语素,用方音来念,可以迥然不同。如“输”,北京念shū,四川念sū,湖北念xū,可是用汉字写下来,“输”这个形体各地都能理解。统一而稳定的汉字,能突破时空限制,使不同方言区的人可以看懂彼此写的书面语,这就是汉字的“超方言”魔力。柏杨曾说:“汉字像一条看不见的魔线一样,把言语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血统不同的人民的心声,缝在一起,成为一种自觉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但罗马帝国统一的欧洲大陆四分五裂之后,却再也没有统一过。有人把它和中国大陆相反的命运,归因于它拉丁化的文字,这也绝非危言耸听。罗马帝国采用统一的拉丁文字记录各地的语言,拉丁文字是一种表音文字。罗马帝国灭亡后,言语相异的各地人分别用拉丁字母拼出他们自己的语言,形成他们的文字,衍生出各自的文化,形成不同的国家。拼音化的后果,是使先前文字所承载的文化丧失,文化DNA也不复存在。从此,欧洲大陆就再也没有统一的文化基础。甚至有人推断:假定拉丁文也是方块字而不是拼音字的话,欧洲或许早已统一为单一的国家。我们也可以照此推断下去:如果没有汉字,当今中国的版图也可能是按照方言区分成的不同的国家。是汉字统一了中国!

汉字承载的文化曾让我们的民族辉煌数千年,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中国都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自19世纪以来,仅一百多年的时间,我们落后了,积弱积贫,结果被西方打得体无完肤,一败涂地。于是,有人迁怒于我们的汉字及其承载的厚重文化。晚清以降,从世界语运动、国语罗马字运动,一直到汉字拉丁化运动,各种废除汉字的激进方案层出不穷,批判汉字落后之声不绝于耳,其中有谭嗣同、卢戆章、瞿秋白、钱玄同、鲁迅……激进派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常识的缺乏令人无法容忍。如果汉字落后,何以撑起曾有的数千年辉煌?国之兴亡,汉字无能为力,无辜的汉字为何还要为它的服务对象蒙羞?

秦砖汉瓦、钟鼎甲骨、诸子百家、经史子集……通过汉字,我们可以突破时空,和数千年前的祖先对话;通过汉字,我们继承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因为有了一脉相承的汉字,我们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化断层的文明古国!汉字是我们的文脉,是七千年文明史的积淀。如果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无异于改变我们的文化基因,将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做归零处理!

汉字的魅力还在于,它能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如运用对偶的楹联、格律诗、骈文,还有含文字游戏性质的回文诗、字谜等,以及独特的艺术门类,如书法、治印(篆刻)。它们在愉悦我们身心和带来生活情趣的同时,更给我们带来民族的尊严。

如今,汉字承载的国学热兴起,国学和古老的汉字一起,历久弥新;传播汉语言文化的孔子学院遍布全球,方兴未艾。汉字这个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灵,不仅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们用同一种符号连接在一起,而且还作为我们文化的使者,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我们的民族复兴。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文化的软实力能够支撑一个民族走得更远,我们的出路仍在汉字承载的文化。 L/pVQZEAaTsXe1zXOQwqzuGzslt+4I09rLlXASfZzEoyqUOP3PGAzUcTgMfk4Gj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