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同训代换:以同义或近义之字代替

汉代避讳,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特别引人注目,就是《颜氏家训·风操》中所言:“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所谓“同训代换”,就是选择同义或近义之字来避讳。总观两汉帝王的国讳,都很一致地采用了“同训代换”的避讳方法,列表如下:

(续上表)

(续上表)

以上汉代26例皇族国讳,全部采用的都是“同训代换”,这种方法清代的周广业在《经史避名汇考》中又称为“讳训”。

由上表可以看出,汉代的皇族多以单字为名,尽管汉昭帝初名弗陵、汉宣帝初名病已、汉平帝初名箕子,但后来都分别改成了单名弗、询和衎。其实,在汉晋600多年间,单名占绝大多数,双名是很少的,以下就是家喻户晓的单名:

西汉:萧何、韩信、贾谊、张骞、卫青、张良、扬雄、曹参、樊哙、英布、陈平、周勃、李广、李陵、刘向、刘歆、枚乘、张汤。

东汉:蔡伦、华佗、班固、班超、窦固、邓晨、邓禹、李通、樊宏、刘植、耿纯、贾复、窦宪、马援、郑玄、李膺、陈蕃、范滂。

三国:曹操、周瑜、马超、黄忠、黄盖、孙权、张飞、关羽、曹丕、曹植、刘备、刘禅、孙坚、孙策、赵云、袁绍、刘表、陆逊、诸葛亮、鲁肃。

西晋:阮籍、嵇康、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张华、陆机、陆云、左思、潘岳、何劭、任恺、石崇、王恺、傅咸、何曾。

东晋:孙恩、卢循、谢安、谢玄、谢石、王导、王敦、王含、王珉、祖逖、刘琨、庾亮、苏峻、祖约、桓温、殷浩、谢逸、朱序。

为什么汉晋期间盛行单名?我们也许可以从汉宣帝刘询元康二年改双名“病已”为单名“询”的诏书中得到答案:

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也。近百姓多上书触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汉书·宣帝纪》)

可见,宣帝改为单名的原因是为了让人容易避讳。毕竟,单字之名可以让犯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汉晋期间的49位帝王,有47位是单名(包括由双名改为单名的3位皇帝)。何休《公羊传》注也解释了双名改为单名的原因:“为其难讳也,一字为名,令难知而易讳。”

《汉书·匈奴传下》甚至记载王莽下令不得取双名的政令:

时,莽奏令中国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以风单于,宜上书慕化为一名,汉必加厚赏。单于从之,上书言:“幸得备藩臣,窃乐太平圣制,臣故名‘囊知牙斯’,今谨更名曰‘知’。”莽大悦,白太后,遣使者答谕,厚赏赐焉。

上行下效,因此,整个汉晋社会都盛行单名之风。但是,汉字毕竟是有限的,单名的盛行必然导致姓名的大量重复。据清人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记载,汉代有两个王莽、两个赵尧、两个王崇、两个王立……重名现象必然导致交际的混乱,《西京杂记》就有这样的故事:古代鲁国有两个曾参,南边的曾参杀了人被抓了起来,有人却跑去向北边的曾参之母报告。该故事虽然发生在春秋时期,但汉晋时期的重名所导致的混乱也是可以想见的。

后来五胡乱华,少数民族的复名制度冲击了中原地区的单名制度,加上单名导致的大量重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交际的实际需要,晋代以后,双名的大量出现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GhM01UJeNIrcJqPSps+j7epI5gC/AuxAQLuDTdolx9yNOKV8KNdxPt7m+K49rBi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