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记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从事任何一种活动,无论是做作业、听讲座,还是打牌、下棋,都离不开记忆。记忆是我们学习、行动和生存的基础。没有了记忆,世界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记忆系统运行得相当自如,我们会记住很多的人名、地名、电话号码、理论公式,还有更多的笑话和奇闻轶事。看起来我们的记忆容量大得惊人,但让你在看过20个毫无联系的单词后立刻按照原来的顺序背诵时,你会发现记忆容量又小得可怜。

一、记忆及过程

(一)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人们在生活中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经历过的事件、做过的动作、学习过的知识,都会在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经验能够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记忆。

记忆与感觉、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人的认知过程。但它又和感觉、知觉不同:感觉和知觉是人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认知,相当于信息的输入,而记忆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认知,相当于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例如,分别多年的朋友不在我们眼前,但我们仍能想起他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再见到他时还能认出来。

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人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能主动地进行编码,使其成为人脑可以接受的形式。只有经过编码的信息才能被记住。同时,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接受是有选择的,只有那些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意义、重要的事物,才会被有意识地记忆。再者,记忆还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只有当输入的信息与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融合时,新的信息才能在头脑中巩固下来。信息提取与编码的程度、信息存储的组织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编码越完善,组织得越好,提取就越容易,否则就困难。

记忆是保持个体经验的重要形式。个体经验包括两部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个体亲身经历后的结果,间接经验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有时又被叫做社会文化历史经验。亲口吃青梅知道青梅酸是直接经验,通过他人介绍或阅读知道青梅酸是间接经验。人类保存个体经验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通过书籍、雕塑、图画、建筑物、电脑光盘等也可以保存经验。但是,只有在人脑中保存经验的过程才叫记忆。

(二)记忆的结构及加工过程

按照现代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就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记忆的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些子系统虽然在信息的保持时间和容量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处在记忆系统的不同加工阶段,因此相互之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此外,记忆又是一个过程,它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可以区分为前后联系的一些阶段。识记、保持和再现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图3-1),所有的外界信息只有经过这些过程,才能成为个体可以保持和利用的经验。

图3-1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始阶段。识记就是识别和记住的意思。识记具有选择性,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只有被个体注意才能被记住。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识记就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在整个记忆系统中,编码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而且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的。信息编码又是一个展开的过程,它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新的信息必须与人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汇入旧的知识结构中,才能获得意义,得到巩固。某些情况下,当事物与人们的需要、兴趣、情感密切联系时,尽管只有一次经历,人们也能牢记,甚至终生难忘。

保持是记忆过程的第二阶段。它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从信息加工观点看,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在保持期间,信息在内容上和数量上都会发生某种变化。保持的质量与输入信息的性质有关,也与输入时的编码操作有关。有意义的、系统的、与个体已有经验有联系的信息容易被保持。从生理上看,保持就是巩固头脑中的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

再现是记忆的第三阶段。它是记忆的终末环节,也是记忆的目的。再现包括回忆、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再现就是信息的提取,也是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相互依存,密切联系。没有识记就谈不上对经验的保持,没有识记和保持就不可能进行回忆和再认。因此,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则是识记和保持的必然结果。没有记,也就不会有忆,这是一个十分浅显但引人深思的道理。

二、记忆分类

记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一)记忆的内容分类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1.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是指以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保持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它可以是视觉形象,如游过北京的北海公园后,能记住白塔的形象。也可以是听觉的,如听过周华健的演唱后,能记住他的歌声。还可以是触觉的或味觉的形象等,例如,嗅过桂花后,能记住那沁人心肺的清香;吃过荔枝后,能记住它那香甜可口的味道。这些都属于形象记忆。形象记忆一般以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为主。

2.语词记忆

语词记忆是指以语词、概念、命题、推理为内容的记忆,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的特点。语词记忆是人类特有的记忆,也是个体保存经验最简便、最经济的形式。它是人类储存知识的最主要形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主要依靠语词记忆。

3.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指以个体经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例如,回忆起幸福的往事,人们沉浸在幸福之中;回忆起苦难的遭遇,人们会声泪俱下。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引起情绪的事件忘记了,但它的情绪效果仍保持在记忆中。人都有一些连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惧,如害怕旷野、害怕登高、害怕某些动物等,都属于情绪记忆。

相关链接3-1
不愉快的事情忘得更快

有一天,我们一群人去乘汽艇。划到离海滨很远的地方,哎呀,哪想到发动机出故障了,不得不划回来。天公不作美,又下起雨来,我们全都给淋湿了并且感冒了。大家都不高兴,有几个人甚至吵了起来。我们这次郊游完全失败了。

几个月过去了,我们每想到那次倒霉的乘船郊游时,总感到可乐而又可笑。

这个在生物学上有用处的遗忘法则是记忆选择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坏的和不愉快的东西比好的和愉快的东西忘得更快而又更完全。人们用视觉和听觉的记忆来识记他所感受到的东西,用运动的记忆来识记运动,用逻辑记忆来识记思想,用情绪的记忆来识记情感。是的,还有一种情绪的记忆。

K.S.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如果当你想起某种体验,你的脸色变得苍白或绯红;如果由于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不幸事件,你的身体发抖,那么你就产生了情感或情绪的记忆。”

但是,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愉快的和不愉快的事物并不是同样程度地被人们记住的。如果女人对怀孕和分娩时的痛苦比对做母亲的欢乐记得更清楚的话,那么就几乎不会有任何女人想要第二个孩子了。

如果人们在记忆中所保持的主要是不愉快的东西,那么他们在生活中就只能期待烦恼,他们就都会变成悲观主义者,然而人在本性上却是乐观主义者。

愉快的内容比不愉快的内容记得牢固,这个法则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生活中老一代人常常指责青年说:“我们以往可不像你们;我们以往要比你们好。”这种说法也是记忆选择这一法则的一种表现。

(资料来源:柯·柯·普拉图诺夫.趣味心理学.张德,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216-217.)

4.动作记忆

动作记忆是指以过去经历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它以过去的运动或操作动作所形成的动觉表现为前提,如对书写、游泳、驾驶汽车等技能的记忆。动作记忆在获得时较难,但一旦形成,则容易保持、恢复而不易忘记。

(二)记忆的目的性分类

根据记忆的目的性如何,可以将记忆分成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1.无意记忆

无意记忆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经过专门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记忆。人们对于生活中轶闻趣事、电影、故事的记忆就属于无意记忆。人的大量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乃至某些行为方式也都是通过无意记忆获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也通过无意记忆进行。无意记忆得来的经验,具有片面性、偶然性、不系统的特点。

2.有意记忆

有意记忆指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在意志努力的积极干预下进行的记忆。它具有目的性、系统性的特点。有意记忆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和积累个体经验的主要形式。学生上课学习,主要依靠有意记忆。

(三)记忆的时间分类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它指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它是整个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感觉记忆的储存时间为0.25~2秒。例如,看电影时,虽然屏幕上呈现的是一幅幅静止的图像,但人却可以将这些图像看成是运动的,这就是由于感觉记忆存在而导致的结果。

2.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当刺激物停止作用后,没有经过重复刺激而短暂保留的痕迹。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在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再进入长时记忆进行保存。打电话时,查一个电话号码,对电话号码的记忆就属于短时记忆。它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得到进一步加工。它的容量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编码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短时记忆是人的意识的工作场。它可以使当前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发生意义上的联系,还能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用于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只有进入短时记忆后,才能进入意识。

3.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后,在头脑中保持时间很长的记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以保持一分钟以上甚至终生;它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长时记忆的编码以语义编码为主,其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但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性获得的。人在长时记忆中储存的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这种有组织的知识系统对人的学习和决策有重要意义。它使人能够有效地对新信息进行编码,以便更好地识记,也能使人迅速有效地从头脑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当前的问题。

阿特金森和谢夫林(Atkinson&Shiffrin,1968)提出的三级记忆模型,很好地说明了三个记忆系统的关系。记忆由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构成。如图3-2所示,信息首先进入感觉记忆,其中那些引起个体注意的感觉信息才会进入到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经过复述,存储到长时记忆中,而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需要时又会被提取出来,进入到短时记忆中。

图3-2 记忆三级加工模型图

(四)记忆的意识性分类

根据个体能否意识到自己的记忆,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这一区分,是近二十年来记忆研究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1.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影响,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使用回忆和再认法所测量的记忆就属于外显记忆。

2.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影响,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这种记忆形成后,人不能有意识地回忆或再认,但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证明。例如,给遗忘症患者一些常用单词让他们学习,尽管在随后的回忆与再认测验中他们成绩很差,但若采用其他的测验方法,如给出先前学过单词的前几个字母,要求患者用首先想到的字母将它们补全成一个词,患者却表现出采用学过单词的字母来补全的倾向。这说明,患者虽然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对所学词的记忆,但是在特定任务的操作上却表现出记忆效果。

(五)记忆的信息性质的分类

特尔文(Tulving,1972)根据长时记忆中储存的记忆信息的性质,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1.情景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昨天晚上我去音乐厅听音乐了”,人对这一事件的记忆就是情景记忆。由于情景记忆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所以信息储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定,不够准确。

2.语义记忆

语义记忆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和地点无关。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干扰,因而比较稳定;其信息提取也较快,常不需要进行搜索。

三、记忆和大脑

当有些事情存储在长时记忆的时候,大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并做了实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此时的大脑发生了心理学变化。

(一)记忆的脑学说

1.大脑整合论

美国心理学家拉什利(Karl Lashley,1950),一位在记忆的解剖学方面做了开创性工作的科学家,最早提出记忆的非定位理论。拉什利训练老鼠走迷宫,然后切除它们大脑的不同部分,接着再测验它们对迷宫的记忆。拉什利发现,由大脑损伤引起的记忆损害与切除组织的数量成正比。皮质损伤得越多,记忆损害就越严重。这种理论认为神经细胞间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神经通路系统,任何一个神经细胞都不能离开细胞群而单独地进行活动,一个神经细胞可以是某条通路上的一个环节,也可以是另一条通路的组成部分。记忆并不依靠某一固定的神经通路,它涉及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的神经元的相互联系。

2.大脑定位论

持与大脑整合论相反意见的研究者认为:大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功能也是这样。通过研究他们发现,记忆和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有关系。

潘菲尔德(Penfield,1963)在医治严重癫痫病人时,用电极刺激患者大脑皮质的右侧颞叶,结果显示患者对往事的回忆很鲜活。

科恩(Cohen,1968)给抑郁症患者脑的不同部位进行电击痉挛。被试分三组:一组电击右脑,另一组电击左脑,第三组电击脑两侧。在电击前所有患者都有言语记忆和形象记忆。电击治疗后几个小时,测验他们的记忆保持。结果发现,电击左脑损害言语记忆,但不损害形象记忆;电击右脑损害形象记忆,但不损害言语记忆;电击脑两侧,形象记忆和言语记忆都受到损害。因此,可以推论,言语记忆储存在大脑的左半球,形象记忆储存在大脑的右半球。

麦克高夫等人(McGaugh&Herz,1972)发现,让猴子注视实验者和两个容器,将食物放在一个容器之中,隔上一段时间以后,才允许猴子去取食物。那些已经破坏前额区的猴子,只要延缓时间超过几秒钟,就不能摄取食物。

与记忆相关的四个主要的大脑组织是:

(1)小脑,负责程序性记忆,这种记忆主要靠后天的重复以及经典条件作用获得。

(2)纹状体,是前脑的一个复杂结构,是习惯的形成和刺激—反应联系的基础。

(3)大脑皮质,负责感觉记忆以及感觉间的关联记忆。

(4)杏仁核与海马组织,负责事件、日期、名字等的表象记忆,也负责情绪记忆。

脑的其他部分,如丘脑、前脑叶基部和前额叶也都与不同种类的记忆有关。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1.反响回路

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皮质和皮质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这种神经回路往返于皮质的不同区域,也往返于皮质和皮质下结构之间。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会产生神经冲动,当刺激停止,冲动并不会立刻停止,会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这个短暂的活动属于回路的反响。根据反响回路说,记忆由电冲动在脑闭合回路中反复循环引起。如果在闭合回路内的突触及与此相联系的突触中,较短时间内有很多信号反复流过,闭合回路内的突触就比闭合回路外的突触更容易传递信息。现在一般认为,反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杰威克和艾思曼(Jarvik&Essman,1960)把白鼠置于栅极地板上的一个小平台上。一开始白鼠几秒钟内便跳下小平台。它跳下后便受到栅极地板的电击,为了避免电击,白鼠很快又跳上高台,形成回避反应。但高台狭小,又使它想往下跳。经过一天训练后,它便不会跳下平台了,说明它“记住”了下面有电。但是,在受到电击之后立刻给予电痉挛休克,破坏它的记忆,当白鼠从电休克状态恢复正常后,再把它放在高台上,白鼠似乎“忘记了”电击疼痛,第二次仍会很快跳下平台。这说明电休克破坏了短暂保存的回避反应的反响回路,导致了“遗忘”。

2.细胞突触结构

现在的神经生理学家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是,人类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包含着神经元突触的持久性改变,这种变化往往是由特异的神经冲动导致的(Lynch,1986)。这种突触变化一旦发生,记忆痕迹就会深刻地存储在大脑中。研究者注意到不同经验可导致神经元突触的不同变化。本纳特(Bennult,1972)将刚出生的白鼠分成两组,一组放在丰富环境里饲养,那里光线充足,玩具丰富,还有迷宫等;另一组放在贫乏环境里饲养,那里除了水和食物以外别无他物。一段时间后,解剖两组白鼠的脑,我们发现,生活在丰富环境中的白鼠由于接受了较多刺激,它们的皮质比生活在贫乏环境里的白鼠厚且重,实验者认为这是由于它们的神经元轴突和树突增加的结果。在另一个实验里,实验者将一组白鼠放在黑暗环境中饲养。25天后,再将它们的皮质与生活在光亮环境中的白鼠比较。结果也发现,生活在黑暗环境中的白鼠的神经元的树突数量比生活在光亮环境中的白鼠的少。

研究表明,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改变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生理机制。这种改变包括相邻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变化、神经元胶质细胞的增加和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数量的增加。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1.核糖核酸

神经元的电活动不仅会引起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变化,还会导致神经元内部的生物化学变化。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特别是在发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脱氧核糖核酸(DNA)借助于另一种核酸分子(RNA)来传递遗传密码后,科学家相信,记忆是由神经元内部的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来承担的。学习引起的神经活动,可以改变与之有关的那些神经元内部的核糖核酸的细微的化学结构。有研究者在训练小白鼠走钢丝后,发现鼠脑中有关神经细胞的RNA含量显著增加,其组成成分也有变化。海登(Hyden)等人把大分子看作信息的“存储所”,并认为RNA和DNA是记忆的化学分子载体。

2.激素和记忆

研究发现,机体内部的一些激素分泌能够促进其记忆的保持。麦科夫(Mcgaugh,1983)发现,如果在动物学习时给予中等强度的刺激,往往会引起动物体内皮质类固醇、后叶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而这些激素对动物记忆的保持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高德(Gold,1984)给学习后的动物注射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发现动物刚进行过的学习得到了增强,但注射大剂量的肾上腺素却损害动物的记忆。另外,如果利用手术阻碍动物的肾上腺素的分泌,动物的近期记忆会受损害,经人工补充肾上腺素后,这种损害的情况会有好转。

研究者认为,激素能够影响记忆的保持,特别是在轻度唤醒状态下,某些激素能使大脑更好地注意当前的输入信息,从而加强了记忆的保持。 JRz3K5KwfSjkvw8SVEOZU1V9Lo3t8wlHRtDitmuN3x5Tio4lll9DC7l3CCO9XZR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