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15年世界侨情:特点与趋势

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国围绕国际秩序和地区热点加强博弈,“伊斯兰国”恐怖主义活动威胁人类安全,中东动荡引发的难民潮冲击欧洲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的新常态,中国积极进取,全方位改善大国关系,稳固周边关系,参与全球治理,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树立起负责任大国形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国际局势的动荡和经济不景气对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来说,既是生存发展的压力,也是积极进取的动力。

一、世情、国情变化对海外华人社会的影响

2015年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变化和中国对内对外战略布局是影响海外华人社会的重要因素,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提升华侨华人的地位

2015年,中国全方位改善大国关系,在稳定和改善中美关系的同时深化了中俄战略协作,与英、德、法三大欧洲国家的外交取得重要成果。习近平主席访美,对增进双方互信,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意义重大。中美双方在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经贸领域、地区安全等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共识和务实合作成果。中欧关系是2015年中国外交的又一亮点,英、德、法、意等欧洲大国相继支持建立亚投行,习近平主席访英开启了中英“黄金时代”,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接踵访华,在加强双边战略协调与加大务实合作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

华侨华人积极支持、参与中国与其他大国关系的改善,而大国关系的改善提升了当地华侨华人的地位,也为华侨华人带来实际的“福利”。习近平在西雅图出席美国侨界的欢迎招待会时,充分肯定旅美侨胞对中美两国发展及中美的友好关系所做出的独特贡献:“广大旅美侨胞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为美国发展繁荣做出了贡献,赢得了美国人民尊重”,旅美侨胞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是中美关系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在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间架起友谊和合作的桥梁。中美关系30多年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同广大旅美侨胞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 。同时,习近平主席访美,双方达成的协定和共识也惠及旅美侨胞、留学生和游客。比如,中美投资协定(BIT)及中美省州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将会消除许多投资领域的障碍,“给希望在美进行投资的侨胞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性”,“侨胞在中美双方进行的投资、合作也将会迎来更加公平的商业环境”;双方同意加强在预防腐败、查找腐败犯罪资产、交换证据、打击跨国贿赂、遣返逃犯和非法移民、禁毒和反恐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有望扭正‘海外华人’片面形象”;中美加强教育交流,将在未来多年内继续推动两国百万年轻人交流,将惠及留学生群体;中美互发十年签证政策实施近一年后,又宣布2016年举办“中美旅游年”,美国侨胞和中国游客将会迎来更加便利、舒心的旅程,“在美国的华人基本上可以随时买机票回国了”

习近平主席访英不但提升了当地华侨华人的社会地位,也为华侨华人提供了许多发展机遇。习近平受到高规格接待,让当地华侨华人感到无比自豪。《英中视界》杂志编辑杨婷说:“在英华人很多,奋斗在英国各个城市和岗位。异国他乡,对家乡的思念是一样的,习近平主席来了,女王大道挂上了五星红旗,皮卡迪利广场欢迎词放出来了,让英国普通民众看到了中国的改变,华人非常激动,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更觉得像是老家来了亲人长辈,还有一种安全感。”英国广东华侨华人联合总会会长黄亮认为,习近平访英“对英国的华人社会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华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明显提升,英国民众对中国的认知程度也极大提高,不仅有助于中英民众之间的文化认同,还为当地华人的社会融入加温”。中英关系开启“黄金时代”,也惠及华侨华人。英国中华总商会常务副主席杨腾波说:“祖国强大,海外华侨华人是直接的受益者。尤其是最近两年,随着中英关系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来自金融、房地产、教育、生物制药、高技术、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中国企业、投资人来英国投资兴业,以伦敦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桥头堡。这次习近平主席访英,将在教育、投资、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合作签约,所以相信我们大多数侨胞都可以从中受益,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到中英新的历史机遇中来。”

(二)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对世界华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联合国2015年12月公布的《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透露,由于宏观经济持续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和贸易流动减少、汇率和资本流动波动性上升、投资和生产率增长停滞、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活动之间持续脱节等原因,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估计仅为2.4%,比半年前预测数字下调0.4百分点。该报告预计2016年和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分别为2.9%、3.2%,其中,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出现分化,前者总体向好,后者出现减速甚至衰退。2016年,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增长预计分别为2.6%、2%、1.3%,分别比2015年高出0.2、0.1和0.8百分点;而新兴经济体中,印度预计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中国经济增长则会下降0.4百分点,俄罗斯将出现零增长,巴西继续衰退0.8%。

世界经济整体形势面临下行的压力,这必然影响世界华商事业的发展。恒通集团总裁、巴黎时尚中心总经理胡奇业就曾道出欧洲华商的真实处境:“从前几年的欧债危机,到近期的欧元汇率不景气,华商在海外的生意遭受了沉重打击,事业发展也面临着困局。”

当然,经济不景气的压力也是华商改革创新的动力。胡奇业认为:“怎样在危机和变化中寻求经营模式的转型和思考,是所有华商面临的问题。巴黎时尚中心的建立,从‘大市场’迈进‘大商场’,是华商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 华商的转型不但转“危”为“机”,渡过经济困难,也为当地社会增添经济活力,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更为华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华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天然桥梁”;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为华商事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大舞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详见“华人经济:挑战与机遇”部分)

(三)地区形势动荡影响华侨华人的生存和安全

2015年,国际形势总体平稳,但地区热点不断。“乌克兰问题没解决,中东问题又在持续升温,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事件,更加剧了地区局势的复杂化;中东乱象使难民大量涌入欧洲,危机从边缘向核心地区蔓延,伊斯兰国的影响渗入欧洲;朝鲜半岛的局势依然很不稳定,伊朗核协议的达成并没有帮助解决朝鲜核问题,南海问题由于域外国家的介入而升温。”

中东局势的动荡促发难民潮,大批难民涌入欧洲。国际移民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2015年来自中东、经由地中海和陆路前往欧洲寻求庇护的难民和移民总数超过100万。对欧盟而言,新的难民潮是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又一次巨大的挑战,不仅仅是安全挑战,甚至导致西方社会内部出现所谓的“文明冲突”。 为缓解难民带来的压力,一直持开放态度的德国也不得不收紧政策。德国执政联盟先后于2015年10月和2016年1月就两套难民问题的一揽子计划达成一致,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去德难民,包括加强边境检查、加快遣返不符合条件的难民、提高难民家庭团聚门槛、对在德犯罪的外国人实行更严厉的处罚等。 2016年2月3日,芬兰总统邵利·尼尼斯特在议会发表讲话,表示欧洲已无法继续承受失控的难民潮:“对那些有人身危险或受到迫害的人,我们应该提供帮助,但是我们不能帮助那些只是为了寻求更好生活或是感觉自己的国家面临困境的人们。”他表示,一旦突破了自身承受难民涌入的能力,欧洲的价值体系将会面临坍塌的危险。

中东难民潮冲击欧洲,间接影响到当地的华侨华人。首先,难民潮和恐袭事件加剧了欧洲政治力量分化,右翼势力快速崛起,排外主义情绪增长,社会裂痕加深。在欧洲许多城市,难民融合问题拉大了社会鸿沟,族群之间的“新铁幕”正在扩展,不利于华侨华人融入社会。其次,难民潮给欧洲社会安全带来严重冲击,犯罪率大幅上升,华侨华人受牵连,生命财产屡遭侵害。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地不断曝出相关事件。而由于中餐馆、华人批发店铺现金交易较多,盗窃抢劫案更是不在少数。据意大利检察机关通报,2014年普拉托平均每套华人住宅被盗次数约为1.66次。 再次,难民危机促使欧盟和成员国重新审视移民治理问题,加强边界控制,收紧难民政策,排斥低技术移民,打击非法移民,调整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对华人移民产生深远影响。例如,英国2016年T2普通类工作签证新增5个短缺工作职位,分别是产品经理、数据研究员、高级开发者、网络安全专家以及护士 ,对部分留学生毕业后留居英国是利好,但华人餐饮业一直期待的中餐厨师未能列入,对中餐业发展势必不利。此外,难民潮带来巨大的就业冲击,非法雇佣问题日趋严峻,各国政府打击力度不断增强,使得部分依赖非正常移民的华人企业人力成本上升,难以为继。

二、华人参政:稳步发展

2015年世界海外华人参政继续稳步发展,已经形成五大力量中心,他们分别是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欧洲的英国,其他地区的华人参政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维护和增进了当地华人的合法权益,提升了他们在居住国的社会政治地位和影响,将对居住国与中国的关系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五大华人参政中心的重大进展

在美国,虽然2015年不是总统大选年,也不是中期选举年,但仍有一些州举行地方选举,华人参政取得了重大进展。比如,在3月3日举行的南加州地方选举中,有11位华裔参选市议员和小区学院理事等职位,结果有6位胜出;在11月3日举行的地方选举中,旧金山市华裔市长李孟贤(Edwin Lee)顺利实现连任,11位华裔候选人在南加州地方选举中胜出;在美东新英格兰地区的地方选举中,共有6名华裔参选,结果有4人当选。此外,还有一批华人精英被推举或委任为市长、法官和大学校长等公职。

在加拿大,2015年是联邦大选年,华人参政再创辉煌。10月19日的联邦选举结果显示,有6名华人精英当选为联邦国会议员。其中谭耕来自湖南省,曾在多伦多大学留学,是第一个进入加拿大国会的中国大陆新移民。此外,在地方各级选举和委任政治中,华人精英的表现也很出色:李灿明(Richard T.Lee)获委任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议会副议长,成为有史以来首位担任此职的华人精英;邓凯尧(Thomas Dang)和姚谭力(Tany Yao)当选为省议员。

在马来西亚,马华公会(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在2015年4月举行的国会议员补选中,积极动员华人选民参加投票,使执政党国民阵线在华裔选民中获得的选票增加了15%,在选举中发挥关键作用;马华总秘书黄家泉(Ong Ka Chuan)被委任为第二贸易及工业部部长,马青总团长张盛闻被委任为教育部副部长,于是现政府有3位华人部长和4位华人副部长。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2015年3月28日大选中,华人参政取得历史性突破:共有8位华裔候选人代表不同政党参加竞选,参选人数创历史新高;华裔梁珍妮(Jenny Leong)代表绿党在新城(Newtown)选区击败工党候选人,成功当选为下议员,是新南威尔士州历史上首位华裔下议员。

在英国,华人精英于2015年5月8日的大选中创造了两项纪录:其一,有11位华裔候选人代表保守党、工党、自民党和绿党参加大选,其人数之多,创下历史纪录;其二,来自中国香港的第二代华裔麦大粒(Alan Mak)当选为国会下议院议员,是英国国会首位华裔国会议员,这是英国华人参政的里程碑。

除了上述选举政治中的成绩外,海外华侨华人也积极参与游行、示威、上诉、请愿等非选举政治。比如,在美国“费希尔诉得克萨斯大学”一案中,有160多个亚裔团体和华人团体,以及53名个人于2015年11月2日向最高法院提交意见书,呼吁最高法院维护得克萨斯大学的平权法案。关于纽约华裔警察梁彼得(Peter Liang)在执行任务时误杀黑人青年格利(Akai Gurley)一案,梁彼得于2016年2月20日被控二级过失杀人等5项罪名,面临最高15年刑期,而多名白人警察涉嫌故意杀害黑人却都被免予起诉。面对这样的司法不公,美国华人社团和民众举行多次游行示威和抗议,要求给予梁彼得公平审判。在马来西亚,马华公会领导华人民众坚决反对在茨厂街(Petaling Street)、武吉免登(Bukit Bintang)一带唐人街中心地区举行所谓的“916大集会”,批评该集会带有浓厚的种族情绪和偏见,同时呼吁华人社团保持冷静,捍卫多元执政理念。 在法国,2015年是法国华侨华人维权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华人社团组织了多次“反暴力、要安全”大游行,受到法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法国总理瓦尔斯不但亲笔回信给法国华侨华人会执行主席王加清(Jiaqing Wong),对华人的安全问题表达了关切,还责成内政部官员接见了王加清等代表,并成立“华人安全专门小组”与华界对接。

(二)海外华人参政的主要特点

总体观察,2015年世界海外华人参政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第一,海外华人参政已经形成五大力量中心,但实力分布并不均衡。其中,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四个国家的华人参政已经逐步走向成熟,成为当地华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华人参政虽然最近五年才开始快速崛起,但产生的政治影响深远,尤其是对其他欧洲国家的华人参政来说,既是榜样,也是激励。

第二,海外华人参政的热潮正在向各国不同地域蔓延,形成新的华人参政中心。例如,在美国,随着华人人口的快速增长,分布越来越均衡,华人参政不只集中在西岸的加州和东岸的纽约,在麻州的大波士顿地区、伊利诺依州的大芝加哥地区、靠近华盛顿特区的马里兰州,华人参政也在快速发展和壮大,逐步形成新的华人参政中心;在加拿大,华人参政的重心原来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大多伦多地区和西部的大温哥华地区,现在正在向中部的阿尔伯塔、曼尼托巴、萨斯喀彻温和周边省份扩展。

第三,海外华人的政党政治参与愈加活跃,加入居住国主流政党参政和组建华人政党参政相结合,充分展现了海外华人政党认同的多元化趋势,丰富了当地社会的政党政治的发展。例如,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政治制度原因,华人政党难以生存,加入主流政党是华人参政的捷径,而在马来西亚等国,由于华人人口占当地总人口近1/4,组建华人政党参政能更好地维护当地华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华人社团长期从事选民教育和选举动员,在海外华人参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助推作用。海外华人精英要参政成功,必须得到当地华人社团在资金和选票上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例如80/20促进会、华人选民教育联盟等各种美国华人参政团体、宗亲团体、地域团体和新移民团体,加拿大的平权会和全加华人联合会,英国的华人参政计划,马来西亚的马华公会等,都在当地华人参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五,华裔第二代精英和新移民精英齐头并进,积极参选各级政府公职;华人选票越来越受到居住国各大政党及其候选人的重视,开始在各级选举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华人人口集中的选区发挥关键性作用。每当进入选举季节,各级政客,无论肤色和族裔,都齐聚华埠筹款拉票,向华人社区做出各种承诺,甚至有些政客为了吸引华人的选票支持,学习用中文演讲,取中文名字,用中文做广告文宣,以拉近与华人选民的距离。

(三)海外华人参政的不足与经验

虽然2015年世界海外华人参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很多国家还出现了历史性突破,但总体来看,海外华人参政还存在一些不足与隐忧,值得华人社区关注。

第一,参政包括参与选举政治和非选举政治,但海外华人参政仅在一些国家能够把两者相结合,在大多数国家只是偶尔参与选举政治,从不或者只是偶尔参与非选举政治,这都是不够的。选举政治包括参与竞选各级政府公职、参加选举登记和投票、争取各种政治委任、提供政治捐款、为支持的候选人助选等,非选举政治包括参加游行、示威、请愿、上诉等。希望未来海外华人在居住国参政时,能够把这两种方式熟练地结合起来,更好地维护和增进他们的合法权益,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力。

第二,海外华人精英参选人数多,增长速度快,但普通华人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仍然不强,选举登记率和投票率仍然太低,大多数人对政治仍然持冷漠态度。例如,在2015年的美国南加州地方选举中,虽然总体投票率不高,只有15%,但华人选民的投票率更低,仅为1%;另据调查,马来西亚华人对当公务员不热衷,报考者比例不到0.5%,更何况参政议政,这直接导致他们的自身权益受损。未来华人社区需要进一步加强选民教育和动员,提高他们的参政意识和觉悟,鼓励更多华人参与投票,特别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选举。一个投票率高而且团结的社区,才更能引起民选官员的注意。

第三,海外华人参政人才严重缺乏是未来海外华人参政继续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未来华人社区应加大参政人才培养力度,从青少年抓起,为将来做准备。例如,在2015年的加拿大联邦大选中,华裔候选人主要集中在安大略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在人口大省阿尔伯塔有62个国会议员席位,但没有一位华裔候选人。此次大选有25名华人精英参选,只有6人当选,而2011年大选只有17人参选,但有7人当选。加拿大华裔人口现已超过160万,占加拿大人口的4.5%,在新一届国会中应该取得15个席位,说明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需要更多的华人参政人才。

第四,通过加入或组建政党参与政治是海外华人参政的重要路径,但有些国家的华人政党老化,没有随着社区的发展变化革新转型。把华裔民众紧密团结在自己的周围,需要尽快调整适应,保持对华人民众的吸引力。例如,马华公会过去一直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华人政党,但现在认同并支持该党的华人越来越少,如何重建与华社之间的相互信任是该党面临的最大困难。另外,海外华人通过加入各国主流政党参政和自己组建政党参政没有优劣之分,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参政方式。针对华人精英经常代表不同政党在同一选区对决,应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

第五,华人社团在团结海外华人参政中的领导和表率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加强。选民教育和动员应成为华人社团的日常工作,而不只是选举期间的事。同时,华人社团也应加强与其他族裔团体的联系与合作,大胆尝试组建跨族裔参政团体,或基于共同利益与其他族裔在具体议题上结成联盟或通力合作,尤其是加强与其他亚裔团体的联盟与合作,共同参与当地政治,维护各少数族裔的合法权益。华人精英在选举中相互拆台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损华人社区的团结氛围,华人社团可充分发挥沟通与协调作用,推举胜算较大的候选人,尽量避免“同室操戈”。

展望未来,随着海外华人人口的快速增长,社会经济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以及他们参政议政意识的觉醒和提高,他们在居住国的参政前景十分广阔。

三、华人经济:挑战与机遇

如前所述,全球经济增长虽然有所恢复,但面临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全球经济的变动势必影响华人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总体来看,当前华人经济规模在增加,但在地区特征和行业特征上体现了不平衡。

(一)华人经济发展特点

1.华人经济发展的规模特征

2007—2009年,中国新闻社课题组连续三年在网络上公开发表《世界华商发展报告》,以华商上市公司市值为基础,假定华商企业的总资产和营业额可达到所在国家或地区同类企业综合的75%左右,对世界华商总体规模进行了估计,认为2009年全球华商资产达到3.9万亿美元,而当年世界GDP总额为59.7万亿美元,即全球华商资产占全球GDP的6.5%。

如果沿用中国新闻社的这一假设和估计,假设华人经济与世界经济增长同步,那么可以粗略地估计世界华商的总资产。2014年和2015年的全球GDP 分别为77.87万亿美元、80.3万亿美元,如果全球华商资产占全球GDP依然可以达到6.5%,那么全球华商资产2014年和2015年分别可以粗略地估计为5.1万亿美元、5.2万亿美元。当然,这种估计只是一种预估。

可以确定的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华人经济规模也获得了增长,这从福布斯每年公布的华人富豪榜中可以明显看出。如根据福布斯数据,2015年全球亿万富豪中,新上榜人数为181,其中逾四成是华人富豪;370位华人富豪净资产总额高达11 519亿美元,在全球亿万富豪总人数中的比重也首次超过了20%。

2.华人经济发展的地区特征

华人经济发展在地区分布上一直呈现不均衡发展,其中华商富豪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港台、东南亚地区,而其他地区的华人富豪则相对较少。根据福布斯“全球华人富豪榜”数据,2014年共有290位华人上榜,其中,大陆华商占52%,香港华商占15%,台湾华商占10%。2015年华人富豪榜人数比2014年多80人,为370人,其中,213位华人富豪来自大陆,占2015年总上榜人数的57.6%;来自香港、台湾的富豪各占8.9%。

表1详细列明了2013—2015年福布斯华人富豪榜前100强中的华人国别/地区分布,从中可以看出,2015年在华人富豪榜前100强,中国总共占了72人(其中大陆45人,香港18人,台湾9人),东南亚地区21人(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各5人,泰国4人,印度尼西亚2人),美国7人,加拿大和法国各1人。而且,表1还显示了最近三年华人富豪榜的趋势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中国香港上榜的华人数量呈下降趋势,这与香港近几年因“占中”事件所带来香港营商环境变化、经济竞争力下降有关。而中国大陆由于经济稳健增长,上榜的华人富豪数量保持增加。

虽然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欧洲经济不景气,欧洲华人经济实力相对较小,进入福布斯华人富豪榜前100强的企业也少,但是近几年来,欧洲华商利用中欧关系良好发展的机遇,积极转型创新,令欧洲华人经济充满活力。

表1 福布斯华人富豪榜前100强国别/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根据福布斯“全球华人富豪榜”2013年、2014年、2015年的数据整理。

3.华人经济发展的行业特征

历史上,华人经济一直集中在唐人街的中餐馆小规模经营。但在全球化时代,华人经济也实现了转型升级,行业分布多元化,高科技化。根据胡润全球华人富豪榜,2015年华人经济行业分布如下:房地产是上榜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富豪最主要的财富来源,占24%;其次是制造业,占16%;IT与食品饮料业各占9%,并列第三;金融与投资占8%,排名第四。房地产和制造业占主导地位与大陆富豪相似,而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富豪从事食品饮料业的比例是大陆富豪的近3倍;从事物流行业的比例也是大陆富豪的近2倍。

而根据福布斯的华人富豪榜,2015年华人在房地产行业依旧牢牢占据着第一的位置,超过20%的华人富豪涉足房地产行业。其次是零售、制药与生物科技、多元金融、食品饮料、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软件及互联网等,如表2所示。不过,随着大陆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楼市行情不断下探,房地产行业也面临转型,这对华商今后的行业布局提出了挑战。

表2 2015年华人富豪榜前十大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2015 福布斯华人富豪榜公布 房地产依旧排名第一》,中国青年网,http://news.youth.cn/gn/201504/t2015042 1_6590862.htm,2015年4月21日。

2015年,被业界称为“跨境电商元年”,欧洲一些华商积极参与跨境电商竞争,被认为是“在欧华商的主要转型方向”。 比如,欧洲华商理事会理事长、37VIP华人生意公司董事长刘若进打造的37速运(37 Express)开业;法华工商联合会名誉会长黄学铭代理的法国品牌进驻京东全球购;法国华商参股的“唯品会”(VIP.com)已经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跨境电商;华商陆晓峰收购的法国品牌也入驻了“唯品会”。华商的转型不但转“危”为“机”,渡过经济困难,也为当地社会增添经济活力,创造就业机会。西班牙《世界报》报道,在西班牙经济危机期间,有50%的新开店铺、待租店铺都与中国人有关;巴塞罗那80%的店面转让、转租行为来自中国人。 华商的积极努力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好评,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华人形象。

(二)华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机遇

华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更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随着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华商网络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机制。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华人经济发展动力依然十足,机遇前景看好。

1.中国经济稳健增长是华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的数年里,当世界经济深入危机困扰,国际贸易增速下降之际,中国经济保持一枝独秀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增长点。“十二五”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长 7.8%,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是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此外,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2015年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占GDP比重达到50.5%;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深,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国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到2020 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90万亿元,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 万元提高到12 万元。2016 年,预计中国GDP将增长6.5%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 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海外华商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中国经济稳健增长,让海外华人备受鼓舞;中国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市场吸引着海外华商的目光,为海外华商和华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居住在日本大阪的海外华文传媒协会主席、中日新报社长刘成认为:“海外华人看到了中国从小康到大国崛起,整个过渡的蓝图,非常振奋。”加拿大华商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席庞燕认为:过去几年,中国各级政府重拳出击治理大气污染,通过努力取得了成效,但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政府减排的目标非常清晰,环境治理的每一步大家看得见。 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带来了新的投资商机,吸引了华商高科技人才。已经移民美国30 余年的美国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主席梁冠军将其投资业务重心逐渐向中国转移,在中国的房地产、矿产、教育等领域都有大手笔投资。根据《国际人才蓝皮书: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报告(2014)》,中国从21世纪初开始成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接纳国,在回流的人才中,不少人就是华商。

2.“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华人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

2015年3月,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清晰勾勒出“一带一路”建设的路线图,旨在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共同打造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华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方面,华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天然桥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商拥有广泛的商贸网络、资金与人脉优势,既熟悉住在国的政策法规、文化环境与风土人情,又与祖(籍)国乡亲血脉相通、同种同源,是连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天然桥梁”和纽带。他们有助于中国企业、商品“走出去”,实现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互利,不断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为华商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大舞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总部设在北京的世界华商国际企业管理中心负责人沈海源就认为:“早期的华商是‘引进来’的代表、先行者,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在要‘走出去’就更要做好引路人。老一辈的华商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民情。新一代国内优秀的华商代表,敢于创新,有技术、有实力、有能力,他们是新经济体系下的探路者。一带一路为世界华商带来了机遇,只要新老华商抱团前行,有目标、有指导,会沟通,知市场,未来不可限量。”

中国政府目前正积极推动海外华商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对接,探索让海外华商广泛参与“一带一路”的有效途径。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指出,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探讨华商的参与:一是鼓励华商参与“一带一路”的道路建设,如泰国华商谢国民及其领导的正大集团参与泰国的高铁建设;二是鼓励华商用他们的产业与“一带一路”产业对接,如参与沿线的港口、城市以及工业园区的建设;三是鼓励那些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华商、侨商与中国企业搭建跨境电商联盟。

华商自身也在积极尝试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前面提及的世界华商国际企业管理中心就正在积极组织各国华商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建设之中,拟开展的工作包括:“与海外沿线国家政府沟通,建立华商与外商的合作桥梁,汇聚交流、分享经验,建设互为平台、互为市场、互为支点、互为通道、互为依靠的合作交流格局;积极加强交通对接、节会对接、贸易对接、运营对接,以发展混合经济等模式,引导企业在项目、技术、人才管理方面的合作。”

3.华商网络机制扩大为华人经济发展搭建广阔平台

早在1991年,东南亚华商开始主办“世界华商大会”,并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泰国中华总商会以及香港中华总商会为联络站,至今一共举办了13届,第13届“世界华商大会”于2015年9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世界华商大会为世界华商提供了国际大会的平台,促进相互了解及建立华商网络。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华商对中国机遇的关注,原有的“世界华商大会”难以满足广大海外华商的要求。所以,2015年7月6日,为了引导海外华人、华商更好地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首届“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79 个国家和地区,代表211 个工商社团和专业协会的海外华商和商会领袖共300余人参会。大会以“携手全球华商,同圆中华梦想”为主题,旨在促进全球侨商和侨商组织及专业人士对中国发展现状与前景的了解,引导海外侨胞积极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促进中外各领域交流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产生的积极影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出席首届“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的全体代表时对华侨华人提出三个希望:一是当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生力军”;二是架起中外经济合作共赢的“彩虹桥”,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发挥积极作用;三是打造华商在世界上的“新形象”,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居住国人民和睦相处,诚信守法经营,承担社会责任。

“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是由中国官方主导的,主要是帮助全球华商共享中国机遇;而“世界华商大会”则由华商自身主导,主要是分享世界商业信息。二者发展并不矛盾,而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共同为全球华商编制起更强大、更广阔的华商网络机制,促进华人经济更好地发展。

四、华人社团:拓展与创新

近年来,随着海外华人人数的迅猛增加以及社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华人社团也愈发复杂和多样化,社团在数量、规模和功能等方面均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同时在组织模式及活动内容上也在不断创新。观察2014—2015年海外华人社团的发展,我们可以大体上总结出如下特点和趋势。

(一)发展特点

1.不断有新的华人社团成立,进一步壮大了华人社团队伍

近两年,伴随海外华人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各类社团应运而生,应时而建。

在亚洲,2014年10月23日,印度尼西亚龙冈亲义总会在雅加达成立。2015年3月3日,中部日本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在名古屋成立,它是日本中部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女性华侨团体。老挝的首个全国性华侨社团——老挝中华总商会于2015年7月29日在首都万象正式成立。

在欧洲,2014年1月9日,欧洲华人旅游业联合总会在法国巴黎成立。5月29日,欧洲华商理事会在法国巴黎成立。7月15日,全球雅岙华侨华人同乡联合总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宣告成立,它以浙江青田雅岙村为纽带,创始成员来自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葡萄牙、法国等欧洲国家。同年,以中国非传统侨乡地区为纽带的地缘性社团也建立了不少,如英国天津同乡会、英国北京同乡会、英国内蒙古商会、法国湖南商会等。2015年3月18日,英国岭南文商总会、英国广州文化经贸协会、全英旅游文化总会共同举办成立大会。3月22日,浙江温州丽岙上坦村联谊会在巴黎成立。2015年7月3日,欧华俱乐部成立,该会旨在推动华人融入和欧中交流。来自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瑞士的11名创始会员代表举行欧华俱乐部成立会议。欧华俱乐部的创始会员中既有在参政议政方面成就突出者,也有在大型企业中担当重任者,还有在专业领域内表现杰出者,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传媒、公益等各行各业,在当地华族群体和主流社会当中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其中不少人都在推动华人积极融入和参与公共事务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美洲,美国华侨华人联谊会(2014年1月)、广东华裔青年协会(2015年3月20日,美国马里兰州)、巴西海西飞华侨华人协会(2015年4月5日)、巴中慈善公益基金总会大会(2015年5月9日)先后成立。在大洋洲,新西兰潮属总会(2014年12月)、澳大利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青年委员会(2015年5月2日)也相继成立。

从上文可以看出,业缘性社团(商会)的影响力仍在不断加强。这应该与海外华人社会强烈的商业性质密切相关。

我国学者李明欢教授认为:“当今海外华人社会的组织构建呈现的是多元化渠道,既不乏依托先赋性的乡缘、亲缘纽带(包括最传统、最基层的原籍地村缘纽带),亦可见依托自致性的业缘、学缘纽带,与此并行不悖的还有政治性联盟、教友会组织乃至依托网络新媒体建构朋友圈等。多元化路径寻求有效的社会黏合剂,是当今海外华人社团发展的普遍趋势,也与当今国际社会多元组织架构发展的大趋势相互吻合。”同时,她指出,近年来在欧洲新成立的地缘性华人社团出现两个并行不悖的趋势:“一是以中国原居地为地缘纽带组建的新社团持续涌现;二是以当地国某一特定地域为地缘纽带组建的新社团不断诞生。” 我们认为,这一特点在其他地区的华人社会也或多或少地存在。

2.响应华社呼声和时代责任,积极开展相关活动

2015年适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海外华人社团也积极举办相关纪念活动。在马来西亚,当地华人社团举办了许多隆重的纪念活动。9月13日,由21世纪联谊会霹雳州联委会等7个华团联办,16个团体协办的“纪念马来亚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霹雳怡保举行。9月26日及29日,马来西亚华社分别在吉隆坡和槟城两地举行《南侨颂》交响合唱、独唱及朗诵艺术表演,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歌颂英勇爱国的南侨机工战士。每年11月11日11时11分,槟城各华团、乡团、政党、文化团体等都会在槟榔屿华侨抗战殉职机工暨罹难同胞纪念碑前举行公祭。2015年,槟城华社特地举办了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会。会场特大的布条上写着“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共愿”。此次纪念会是历年来华团参与最多的一次。此外,在美国,7月25日,纽约台山侨界举办了反法西斯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晚会;在阿根廷,7月26日,当地华侨青年举行座谈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在加拿大,8月中旬,全加20多个侨团举办纪念抗战胜利研讨会及文物展。

3.更加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重视华文教育工作

许许多多的海外华人社团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也是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推动者。从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华人社会来看,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数量最为庞大,也是在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最为积极活跃的海外华人社团。在海外,马来西亚的中华传统文化保留最为完整,应归功于当地华人社团的积极努力和争取。2015年,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依然积极重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2月8日,雪隆潮州会馆妇女组在该会馆底楼礼堂举办“2015乙未年挥春比赛”(挥春即春联)。此项活动公开邀请各界人士参加,参加者无须缴费。2月22日(正月初四),槟榔屿潮州会馆举办2015年新春大团拜活动。每逢农历新春,潮团纷纷举办新春团拜活动,借以联络同乡感情,传承传统文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社团也注重积极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印度尼西亚,2月28日,吉祥山基金会在雅加达举办羊年新春团拜活动,来自印度尼西亚侨界逾千华侨华人欢聚一堂。在毛里求斯,5月2日至3日,毛里求斯华商总会举办唐人街美食文化节活动。5月9日至10日,即农历三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南顺会馆举行庆祝天后元君宝诞活动。南顺会馆的此项活动已经形成定制,并有比较严格的活动程序。除了天后宝诞,南顺会馆还于每年年初(农历岁末)举办酬神大典,每年春天举办春祭大典(坟场致祭),每年农历六月举办关圣帝君千秋宝诞庆祝活动等。4月初,全美中华青年联合会、美国华人公共外交促进会、全美中国民族音乐家协会等机构联合在洛杉矶主办“东方文化论坛”,邀请来自中国的青年古筝演奏家向美国民众专题介绍中国民族传统乐器——古筝。

近年来,海外华人社团宣传中华文化的功能日趋显著。弘扬中华文化成为海外华人社团的主要文化功能之一,并日渐显著和强化。其推动力一方面来自中国大陆,另一方面则来自华人社团自身。

海外华人艺术团体在居住地生存发展,它们能够系统地、持久地推广中华文化。不仅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展示中华文化风采,还可以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的内涵,传播推广中华民族的精华,策划有规模、成系列的剧目,让当地其他族群对中华文化的喜爱建立在比较深层的、长久的理解上。 因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海外华人艺术团体的多方扶持,发挥其在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4.新移民社团更具开放性

同老移民社团相比,新移民来源地的多元性使得新移民社团在人员构成方面有着明显的开放性特征,这主要表现在社团对于入会资格的要求更加宽容和灵活。2010年注册成立的新加坡天府会,到2016年初时有约3 000名会员,其中,四川籍人士及非四川籍人士各占超过四成,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则约占一成。

5.新老社团尝试合作

2015年11月中旬,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与全英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在曼彻斯特合作举办“2015欧华高峰论坛”。在全英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会长叶剑桥的推动下,传统老侨团与新侨团,华文学校和孔子学院,以及华文媒体、中国学联等都派出了代表参加会议,就英国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和当地社会关系,华人社团与中英文化交流,华人参政情况,华文媒体和华文教育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新老侨团合作的尝试值得鼓励。

(二)发展趋势

1.国际化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华人社团与祖籍国的跨国联系、跨国网络方面,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和延伸。

在加强与祖籍国(祖籍地)的联系交流方面,2015年3月19日至27日,应全国友协邀请,毛里求斯华商经贸专业联合会(简称毛里求斯华商会)代表团一行13人访华。5月18日,以庄佩源为团长的美国洛杉矶(罗省)中华总商会代表团访问国务院侨办。在全国重点侨乡省份、侨务大省广东,海外华人社团与当地的联系更为密切,尤其是粤籍华人社团,更为重视加强与祖籍地的联系交流。上午,新西兰潮属总会(4月27日)、马来西亚东莞商会(6月15日)、委内瑞拉全国华侨华人联合总会(9月8日)、东非广东同乡会(10月9日至13日)、旅荷华人联谊会和意大利华侨华人贸易总会(10月27日)、美国华侨华人联谊会(11月13日)等众多的华人社团访问团访问了广东省侨办。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更深层次开展,海外华人社会与我国在经济、文化、教育、政治等诸多领域的联系更为密切。海外华人社团与我国的互动联系更为密切,内容更为丰富,涉及领域更加多元,形成互相交织的多重网络。因此,应该更为重视这种多重网络积极功能的发挥,以有利于我国国内各项事业的建设。

2015年,海外华人社团举办的多场次国际性、全球性活动,更加强了其国际化特征。其中,7月6—7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最令人关注。大会由国务院侨办与中国海外交流会联合主办,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海外嘉宾并且发表讲话。2015年8月20日,国际潮团总会第18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来自全球各地200个潮团的3 000多名海内外潮籍华侨华人出席。大会围绕“大潮兴四海,乡谊盛五湖”的主题,敦睦乡谊、共谋发展。9月25—27日,第13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以“融聚华商·共赢在印度尼西亚”为主题,希望能够通过世界华商大会的平台,更好地凝聚全球华人的智慧和力量,探寻当前困境的出路。10月5—6日,第八届世界广东同乡联谊大会暨第二届世界广东华人华侨青年大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此次大会以“百载粤侨路,心系中国梦”为主题,全球粤籍侨胞代表近2 000人出席仪式。10月12日,第四届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开幕。该届客商大会以“汇聚客商力量、共创海丝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客商精英,抢抓“海丝”机遇,致力于打造发挥侨乡优势、传承客家文化、凝聚侨心侨力、增进交流合作的新平台。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18个省市区的900多名嘉宾参会。12月3日,第二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在珠海开幕,来自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 500位广府乡亲参加大会。开幕式上,共有10个投资项目进行现场签约,投资总额1 060亿元。

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社团逐渐走向国际化,形成了不少世界性华侨华人组织及网络。这些世界性华侨华人组织及网络不但是华侨华人贸易合作与文化交流的平台,也是密切华侨华人与祖(籍)国联系,加深对祖(籍)国了解与合作的重要渠道,也推动了华侨华人居住国与中国的交流合作。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更加主动地推动、参与海外华人社团的国际化。

2.本土化

目前,华人社团的社会功能已向本土转型,主要体现在海外华人社团将会愈发积极地参与居住国本土的政治、社会、文化等事务的方方面面。例如,新加坡天府会的活动多年来积极引入新加坡本地习俗,2006年至今,该会从川菜馆转移到本地餐馆举办新春团拜,汲取本地过年饮食文化;该会也颁发奖学金给20名优秀的马来族及印族学生。本土化的另一重要表现是欧美国家华人积极参与当地政治。比如,笔者在英国调研期间了解到,“英国华人参政计划”启动10年来,一直积极动员、组织年轻人,协助英国华人进行选民登记、参与选举投票,为各个党派英国华人候选人宣传,取得较好效果。本土化趋势未来将不断加强。

3.多元化

由于移民来源地的广泛性和移民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各地海外华人社会多姿多彩、异彩纷呈,进而使各地区华人社团的发展趋于多元化。前文已经提到当今海外华人社会组织构建呈现的多元化渠道。此外,在欧美地区的华人社团中,专业人士社团的影响日益强烈;而在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社团中,传统社团仍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很多社团积极参与当地事务,积极推动当地华人参政,与此同时,有些社团则与祖籍国保持密切联系,并积极参与祖籍国的政治活动。

五、海外华文媒体:坚守与突破

2015年恰逢海外华文媒体诞生200周年。这200年间,世界各地先后出现过5 000多家有影响力的海外华文媒体,“无论是在战火纷飞年代或是改革建设时期,也无论是传统媒体或是新媒体,遍布全球各地的华文媒体始终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兴衰沉浮相伴相随,虽历经艰辛磨难,却始终坚守理想,抒发民族情怀,唤起民众觉醒,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族裔和谐,维护世界和平”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海外华文传媒接近1 000家,其中有华文报刊854家,华语广播103家,华语电视频道71家,华文网站超过300家,华文传媒客户端(App)超过50家,在微信上开设公众号的接近100家。从分布来看,亚洲仍然是传统华文传媒最集中、数量最多的地区。

由于各地区、各国的华人数量以及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华文传媒发展状况来看,华文传媒出现分化的现象。一方面,传统华文报纸、电视、电台面临多种挑战,市场及受众呈现稳中下行的态势;另一方面,华文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量无法统计,新社交软件(如Facebook、Twitter和微信)日益成为海外华人的重要信息来源。

(一)传统华文报纸不断萎缩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仍然是亚洲华文传媒最发达的两个国家,由于华人众多,华文教育保持得比较完善,华文报纸的发行量仍然非常可观,特别是马来西亚。由于该国拥有完整和系统的华文教育,每年均能为华文报纸提供大量的读者,使得这两个地区的华文报纸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销量。

2015年1—6月,根据马来西亚报纸发行量稽查局(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 in Malaysia)的统计,若只统计西马华文报3份报纸(《中国报》《星洲日报》《光明日报》)的销量,华文报销量接近英文报。华文报日销量为662 206份,英文报为697 739份。在2015年1—6月期间,马来西亚最大的华文报《星洲日报》日发行量为352 761份,《中国报》为159 975份。这些数据显示,马来西亚仍然拥有众多的华文读者。从目前华文报纸的发行量以及受华人重视的程度来看,马来西亚华文报业虽受到新媒体冲击,但是由于拥有大量受众群和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可以持续繁荣。

在另一个华文报业重镇——新加坡,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华语商业价值不断提高,加上政府为保持华族文化不懈推广华语以及华文,华文报业的销量下滑势头有所减缓,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华文报销量相对稳定。根据2014年8月的统计,最大的华文报《联合早报》日销量为183 300份,而2015年新加坡报业控股的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该报日销量为187 900份,销量有所上升,但是另一份华文报纸《新明日报》的销量却在下降,2014年日销量为129 800份,到了2015年,日销量为120 200份,减少了7%。从读者群的构成来看,由于新加坡本地出生的华人的华文水平较低,阅读《联合早报》的读者主要是马来西亚华人与中国大陆移民。这导致《联合早报》更倾向于为新移民服务,内容偏向为移民说话。

令人担心的是,在曾有过辉煌历史的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华文媒体如今日渐式微。如泰国华人人口超过600万,但华文报纸的总发行量却不足8万份,报社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泰国6家华文报中规模最大的是《世界日报》,设备与人才都较充足,但日销量最多仅5 000份,其读者群主要为在泰国经商的13万中国台湾商人及其家属。而另一份历史悠久的《星暹日报》已于2013年被中国的《南方都市报》接管。在印尼发行的华文报纸中,面向全国发行的只剩6份,即《国际日报》《印度尼西亚星洲日报》《千岛日报》《印度尼西亚商报》《讯报》《印华日报》,地方性报纸有四五份。这些仍然发行的报纸,前景不容乐观。一些报纸发行量只有数千份,版面也很少,一般只有4个版左右。

在北美,华文报纸虽然还在发行,但是也萎缩得比较严重。加拿大原有四份华文日报:《世界日报》《星岛日报》《明报》《加拿大商报》,但是从2016年1月1日开始,《世界日报》停止发行,退出加拿大,集中资源经营美国市场。在美国,虽然仍然有200多家华文报纸,但是大部分都是免费发行的社区报,发行量都在萎缩。

欧洲目前只有两份华文日报,即《星岛日报》和《欧洲时报》,还有接近100份的华文周报,如《欧洲商报》《欧洲联合周报》《匈牙利导报》等,但发行量都不高,经营相对比较困难。非洲华文报纸集中在南非,有三份报纸:《华侨新闻报》《南非华人报》和《非洲时报》,它们都致力于维护华人的权益,主要为经商的华人服务,发行量各有3 000份左右。

澳洲的华文传媒接近30家,也是以报纸为主,主要有《星岛日报》《墨尔本日报》《澳洲新快报》等,但澳洲的华文报纸大都是免费发行,靠广告来维持生存,导致华文报业陷入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当中。

(二)华语广播电视有所发展

华语广播电视虽然面临华人分散、成本高昂的问题,但是2014—2015年却有所发展。如泰国中文电视台是少数能够取得良好业绩的华语电视台。该台于2005年12月18日开播(之后又改为泰国中央中文电视台)后,采取多种手段增加财政收入,开设电视购物时段、频道、有奖游戏栏目时段及节目合作广告招商等,节目内容丰富,大量播出中国节目,配上泰文字幕,或者采取泰语播音加中文字幕的方式,向华人传播电视节目。

由于境内有众多华人,马来西亚开设了华语频道,既有国家华语电视频道,也有私人华语电视台,如马来西亚的“八度空间”,公营的有国家电视台的第二电视台(TV2),华语电视在华人当中具有较高的收视率和欢迎度。新加坡共有19个免费的频率调制(FM)调频广播频道,11个须付费的数码声音广播频道,其中有5个频道用华语播出。华语广播很受华人欢迎,特别是清晨的广播,除了报道新闻外,还邀请嘉宾与听众互动,播出美食、健康、美容、休闲、情感等节目,收听率非常高。华语电视则由新加坡报业控股创办的“优频道”与新传媒集团创办的“8频道”组成。这两个频道播出由海峡两岸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制作的电视节目,其中尤以港台电视剧最受观众欢迎。最近两年,中国大陆电视剧制作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内容多元化,剧情紧扣时代脉搏,也逐渐进入华语电视。

欧洲华语电视台也在招兵买马,发展华语电视。法国陈氏集团向主流有线电视网络购买晚间一小时的时段,播放由该集团制作的华语电视节目。在美国,美国中文电视台成为华人最喜爱收看的电视台。该台维护华人权益,在数起有关华人热点的新闻事件中,均看到该电视台的身影。美国中文电视台制作的电视节目,反映了美国华人的心声,贴近华人的生活,能排解华人的文化乡愁,为华人特别是新移民创建了一个精神家园。

此外,随着网络的发展,华文网站也开始播出华语电视,如马来西亚常青台,逐渐成为华人观看当地电视新闻与节目的平台。这些华语网站为华人提供了新的观看电视节目的渠道。网络电视节目丰富,收看方便,已经成为华文传媒新的发展方向。

(三)新媒体异军突起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留学生和新移民开始办报,并逐渐出现电子刊物。尤其是华文电子报刊的出现,标志着华文报刊走向更新换代的道路。如今,华文新媒体已经在世界各国落地生根,解决了新移民各种生活上的问题。

华文网站投资小,容易生存,又能为海外华人提供各种服务,因此华文网站数量不断增加,从而在世界各国均出现了主打社区化服务的华文网站,其中尤以北美和欧洲最为明显,对传统华文媒体构成了强烈冲击。在加拿大,大大小小的华文网站数量超过百家,涌现出枫华园、万维读者、加拿大华人信息港、多伦多在线、温哥华华人网等影响力较强的网站,华文聊天网和论坛更是数不胜数。而在美国,华文网站的数量则高达500家,出现留学园等影响力较大的网站。在欧洲,由留学生创办的华文网站也成为留学生和华人新移民的重要信息来源。在新媒体的压力面前,一些华文传媒在转型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美国的《世界日报》《星岛日报》和加拿大的《明报》《星岛日报》等,除了发行纸质报纸外,还建立了官方网站,网上不仅有纸媒信息,还有华语电台等。

目前,有80%以上的海外华文传媒建立了官方网站,把信息挂上网,建立官方在线资讯,开设官方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以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传播、融合报道,贴近年青一代的读者,如意大利《欧洲华人报》在保留以往媒体形态的同时,建立从平面到网络、从资讯到观点的全媒体产业链条,形成对受众的立体覆盖。美国美南新闻电视报业集团采用内容、渠道、服务多位一体的操作模式,在日渐萎缩的传统受众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欧洲时报》努力发展多份子报,形成了拥有华文日报、周报、多媒体网站、视频节目、法文书籍出版社、旅行社、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播中心的综合性传媒集团,实现传统媒体多元化、国家覆盖广泛化和传播语种多样化。

(四)华文媒体革新图存的机遇与使命

在西方媒体和“英语世界”强势包围下,传统华文传媒“面临多媒体冲击、同业竞争、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传播力弱、话语权微等多种挑战”,加上经营管理不甚理想,传播方式单一,在多数国家的整体生存能力与影响力有待提高。可以说,传统华文传媒到了“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 。而新媒体的动员能力较为薄弱,很难担负影响当地主流媒体和主流社会舆论的重任。

海外华文媒体虽然面临多种挑战和生存的压力,但也迎来了中国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就曾指出:“中国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为海外华文媒体破冰前行提供了新机遇。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持续提升,中国传媒事业日益发展壮大,这为海外华文媒体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中国人持续移居全球各地,企业和人员加快走向世界,海外华社日渐成熟壮大,新老侨胞融入当地程度加深,文化素质和社会影响力提高,这为海外华文媒体发展拓宽了受众基础;中外交流合作深入开展,‘一带一路’通向各国,中国与世界联系愈发紧密,更多人渴望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认识中国,各国传媒和国际社会对中国资讯更加关注,世界范围兴起中华语言文化热潮,这为海外华文媒体开辟了广阔舞台。”

同时,作为海外华人社团的旗帜,作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向心力的特殊标识,华文媒体应该有自己的使命担当。2015年8月,在中国贵阳召开的“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华文传媒就其使命担当达成以下共识:“做和谐侨社的建设者、联系华人社会与主流社会的双向桥梁;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做‘中国故事’的代言者,向国际社会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做中外友好的推动者,增进中外民间交流、促进民众相互理解、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创造下一个百年的新荣耀。”

六、华文教育:整合与创新

2014年底,“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华文教育界代表出席大会,达成了“抓住机遇,推动华文教育转型升级,促进华文教育向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方向迈进”的重要共识 。2015年,海外华文教育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若干重要领域有新的突破,呈现出资源整合与创新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以下分别论述。

(一)海外华文教育生态持续改善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海外华文教育环境和生态得以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汉语列入国民教育系列外语,华文教育受到各地政府、社会的高度重视。

新西兰达尼丁市政府给13所学校拨款,用于开设中国普通话课程。这是新西兰“亚洲语言学习计划”投入的第一笔资金。目前,新西兰已有120所学校开设汉语普通话课程 。乌干达政府支持2017年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计划 。南非政府此前已经宣布,从2016年1月1日开始,汉语将作为南非学校4年级到12年级学生的一门课程,为学生们提供学习汉语的机会 。马来西亚总理及国民阵线主席纳吉布强调,取消华小及推行单一源流教育并非国民阵线以多元性为核心的政策,将采取措施让华人社团成为国民阵线在国家发展道路上的“主流伙伴”,这一表态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国务院侨办及各地侨办也对海外华文教育大力支持。2015年4月,温州市外侨办向西班牙马德里华侨华人中文学校捐赠500册课外读物和《温州童谣》《海外华裔青少年“温州城市家书”征文比赛优秀作品选》等教学资料,帮助该校兴建蒲公英图书室 。12月15日,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陈志军领事代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将6 000余册图书赠送给阿根廷侨联中文学校,这些书籍将用于建立侨联中文学校的“华星书屋”,使当地的孩子更了解中华文化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列席会议的温籍侨领、意大利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会长项进光关注的焦点是侨二代、侨三代的文化认同问题,并强调这些问题如今在海外已经很普遍,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为华裔新生代搭建寻找身份认同的平台,努力为海外华人的中华文化“留根”,重视海外华文教育 。2015年8月5日,华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学府挂牌 ;这些都为华文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海外华文教育生态持续改善,与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提出的“两大机制”(国内华文教育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海内外华文教育机构之间协作机制)的建设密不可分。各国政府、社会重视华文教育,与国内华文教育相关支持密切配合,为华文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支持。

(二)“六大体系”建设成绩显著

“六大体系”指施教、教材、培训、帮扶、支撑及体验体系,是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明确提出的华文教育工作重点,与“两大机制”一并构成华文教育转型升级和“三化”建设的主体。2015年,海外华文教育在“六大体系”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在华文教师施教与培训方面,国务院侨办与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投入了大量资源,在“输血”的同时着力打造海外华文教育的“造血”功能。2015年,更多的以“培训—考试—认证”为中心的“华文教师职业能力认证”培训班走出国门,在印度尼西亚、泰国、意大利、德国等地培训华文教师500多名,同时接受了近千名华文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来华培训,着力打造年轻化、专业化的华文教师及管理队伍,确保华文教育薪火相传。海外对于华文教师的培训也更加重视。2月1日,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2015年首次中文教师培训研讨会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举行,来自30多所华文学校的100多位义工中文教师们参加了会议。此次培训的主体为运用科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正确评估学生的中文学习水平;了解英国的中文考试要求,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华文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影响良好。2015年7月21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针对海外华文教师和外派教师举办了一次“华文教育·教案比赛”,旨在鼓励和增进海外华文教师的教学热情与经验交流,该次活动受到广大华文教师的热烈欢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在教材方面,除国务院侨办委托暨南大学研发的《中文》(澳大利亚高中版)、《中文》(高中版)、《华文写作》(柬埔寨小学、初中版)外,地方侨办编写的乡土文化教材也满足了海外华文教育的需要。2015年11月9日,由温州市外侨办编印的海外温籍华裔青少年乡土教材《温州非遗》正式出版,这是继《温州童谣》之后温州外侨办编印的又一本帮助海外华裔了解中华文化的书 。12月,首本爱沙尼亚语《中文》教材发布,该书将使爱沙尼亚中文学习者直接通过爱沙尼亚语学习中文,对中爱的文化交流促进影响深远 。华侨大学承担的国务院侨办项目“周末制中文学校教学大纲(小学阶段)”获得立项并进展顺利,将为相关华文教材提供参考标准和教学指南,提升教材编写的标准化水平。

在体验体系方面,2015年,“中华文化大乐园”在美国芝加哥及华盛顿、澳大利亚墨尔本、柬埔寨金边、巴西圣保罗、斐济苏瓦、老挝沙湾拿吉等地开营,2 200多名营员体验了多个主题乐园。“中华文化大乐园”送园上门,使海外华裔青少年能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了对中华民族的了解,对增强他们“寻根”的愿望大有裨益。

在支撑体系方面,华文水平测试、华文教师标准及华文教材大纲的研制进一步充实了“三化”建设内容,也很好地满足了海外华文教育的需要。

2015年6月,国务院侨办委托暨南大学研发的重点项目“海外华裔青少年华文水平测试”正式立项,标志着该项目进入一个新的研发阶段。作为一个全新的主要针对华裔群体、填补汉语测试界空白的华文水平测试,其突出特点是与认知发展水平和汉语母语水平关联,不同等级的词汇、语法等大纲充分考虑不同学龄的认知水平、母语能力水平,为合理评估华裔群体的华文水平提供了更有实际意义的参照系;同时,在语言评估中重视汉字水平、中华文化内容的考察,凸显“祖语”的文化属性,在语言测试中合理兼顾文化,对引领海外华文教育的语言文化传播与传承、衡量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华文水平提供科学标准和依据,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华文教育理论研究取得新成果

2015年海内外的学术研究与交流更为频繁。1月4日,温州大学华文教育研究所与意大利协助发展中国家协会在温州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授权意大利协助发展中国家协会将专著《意大利华文教育研究——以旅意温州人创办的华文学校为例》翻译成意大利文出版发行 。11月,日本汉语教育文献汇编——《日本汉语教科书汇刊(江户明治编)》正式发布。这部汇编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李无未教授主编,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日本汉语教育文献汇编,这对于汉语语言学及日本海外华文教育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015年4月29日,第四届华文教育协同创新论坛在台北举行,来自海内外的30余位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论坛倡议两岸要通力合作,建立新形势下华文教育合作的新机制,推进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探索新模式,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加强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华文教育工作,实现华文教育的新突破 。2月3日,意大利温籍华校校长赴国务院侨办华教基地交流访问,双方围绕如何提高海外办学质量、深化中意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探讨 。9月12日,阿根廷华文教育界教师们与北京华文学院的专家召开座谈会,共同研讨阿根廷华文教育的现在与未来 ;10月23—28日,由荷兰中文教育协会执行会长马岭梅率领的“华文教育·华教机构”荷兰访问团一行7人到福建参访,活动围绕“探访福建教育与文化,促进中荷校际交流与合作”展开

海外华文教育在学术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2015年2月27日,马尼拉政府与菲律宾华教中心签署外派教师支持协议。此举不仅有利于马尼拉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同时也促进了马尼拉国内外派教师的规范化 。9月7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与智利边境大学华文教育合作洽谈会顺利举行,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 。9月18日,中海协与泰国孔敬市政府签订华文教育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广西华侨学校举行。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在中泰文教师培训、推荐留学生到广西华侨学校就读、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相互提供华文泰文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料及相关机构的人员交流活动等方面进行友好合作 。12月,由华侨大学和泰国曼谷吞武里大学合作的卫星电视栏目《你好,BTU》的全新板块《海丝·泉州》正式开播,此类由中国和泰国大学之间合作创办的通过卫星电视推广华文教育的形式,不论在中国还是泰国都是首创

(四)尚存问题与主要建议

21世纪以来,海外华文教育发展迅速,这一方面得益于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所在国政府及社会对华文教育的重视。在国内外华文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华文教育资源的协同与整合已初见成效,但还存在教材支援、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以及新侨民国民教育等问题。鉴于此,海内外华文教育界提出了以下主要建议:

1.加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华文教育调查与研究

“一带一路”构想是我国提出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构想,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是语言和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为打好这一基础,学界和政府已经着手加强多语种人才的培养。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也是这一战略构想的重要资源,加强对当地华侨华人、华文教育等的调查研究,充分激活华侨华人在语言文化交流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对华文教育给予恰当的支持,调动华侨华人力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分享成果,当收事半功倍之效。

2.建设数字化华文教材编写支持平台

到目前为止,在侨务系统各级职能部门支持下,已经编写出版了若干种面向一定国家或地区的华文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海外华文教育的需要。但长远地看,这样点对点的华文教材支援模式很难满足海外巨大的华文教材需求。由此,国内外华教界同仁提出,应建设一个数字化华文教材编写支持平台,该平台可提供华文教材编写的相应理念、模式、资源素材等,开放式地邀请世界各地华文教师提供本土化素材以满足华文教材需求,采取点面结合的华文教材编写指导与支持模式,激发海外华文教师教材编写的活力;同时,辅以一定地区的核心、典范教材编写支持,二者结合,可实现华文教材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华文教育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3.重视对海外华侨的国家通用语言教学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海外,其中不乏持中国护照的学龄青少年。这个群体作为中国公民,理应纳入中国国民教育序列,对他们实施国民教育序列相关学科包括接受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充分保障他们接受国民教育的权利。重视这项工作既可保障中国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也能提高这个群体的国际交往能力,培养既忠于国家又具备较强国际交往能力的中国公民。为做好这项工作,侨务系统应主动挑起重担,在海外华文教育顶层设计中予以考虑,并通过教材、教师及建设、运作中国学校等形式确保落到实处。

4.打造海外高层次华文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国内相关高校,如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已形成华文教育“本科—硕士”人才培养体系,暨南大学还有华文教育专业博士点,是海外高层次华文教育人才的摇篮。但长远地看,这远远不能满足海外日益增长的对更高层次华文教育人才的需求,很多大学需要华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才。鉴于此,建议加大对在海外培养华文教育本科和硕士人才的支持力度,提高本土化培养人才的效率,为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七、海外新移民:融入与安全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中国移居海外公民的逐渐增多,中国新移民群体逐渐壮大。中国新移民群体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乃至政治影响逐渐增强,但也因各种原因面临社会适应、社会救济、安全预警和救助等问题。

(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侨胞的安全和权益问题

以安全问题为例,随着大量中资企业、劳务人员和学生“走出去”,中国面临的领事保护压力也大幅上升。据中国外交部统计,2015年,内地居民出境人次突破1.2亿,中国在外劳务人员达102.7万人,在外留学人员达170.88万人,在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企业近3万家;中国驻外外交和领事机构受理的领事保护和协助案件从2013年的4.2万起猛增到2015年的近8万起,3年间增长近一倍,包括撤离战乱和自然灾害地区大量的中国公民及安全营救遭绑架劫持人员等上百起重大领保案件。 尽管当前中国公民安全预警与应急机制及海外领事保护制度有了很大改进,可相对于急速扩张的中国海外利益、大幅增长的中国海外公民和华侨人数而言,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力度和范围还十分有限。中国海外利益保护机制亟待健全,除了政府的积极作为,亟须华侨华人社团和华人移民服务机构等民间力量的参与。

从社会融入看,不少新移民由于移居时间短,语言不通,不太熟悉当地文化宗教习俗和法律法规,采取一些不当经营手法,甚至有洗钱、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加上自身陋习,不但与当地其他族群发生矛盾,也与传统老侨和中国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其他地区再移民侨胞出现一些隔阂。

中国政府一向高度重视海外中国公民和侨胞的安全和权益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强化涉外法律服务,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依法维护海外侨胞权益。”

(二)国务院侨办推动华人社区服务和权益保护的国际合作

华人社团和机构在解决侨胞生存和发展问题,帮助侨胞融入当地社会,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侨情的变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如何加强华人社团的规范化、功能化和机制化,推动华人社团和机构与住在国政府、中国政府的合作,是当前亟待突破的难题。侨务部门近年来采取一系列服务举措来推动华人社区服务的跨国合作,以解决海外侨胞的融入和权益问题,比如设立“华助中心”,召开海外“华助中心”年度工作会议 ,并联手国际华人移民服务机构联会(CISANI)举办华人社区服务论坛等等。

“华助中心”建设是“惠侨工程”八大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自2014年初,裘援平主任宣布“华助中心”计划以来,国务院侨办先后分两批认定了31家“华助中心”。“华助中心”采用“侨社主办、侨办项目扶持”的运作模式,主要发挥融入、帮扶和关爱三大功能,通过示范、引领、辐射的作用,带动其他侨团和机构共同为侨胞提供更完备、更高效的服务,助力侨胞生存发展,适应并融入住在国,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一年多以来,“华助中心”建设发展,从无到有,逐步完善,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比如,巴西圣保罗“华助中心”不但编印生活指南,还举办葡语培训班,帮助新侨融入;悉尼“华助中心”推出手机信息平台;南非“华助中心”配备安保人员进行社区巡视;日本东京“华助中心”推出服务窗口,帮助侨胞创业发展;特多和安哥拉“华助中心”还尝试设立华助基金会。各地“华助中心”在印发生活指南、搭建网络、开通热线、组建法律援助队伍、组建志愿团队等基本服务项目上已经初见成效,不但得到“华助中心”设立地区广大侨胞的支持和响应,还在海外侨社引起巨大反响。

为推动海外华人社团长期“团结互助、共荣发展”,国务院侨办国外司联手国际华人移民服务机构联会、广州市侨办,于2015年12月8日到10日在广州举办国际华人移民服务机构联会2015年会暨华人社区服务论坛(以下简称“年会和论坛”)。这是联会年度会议首次在中国内地举办,来自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近50名代表参会。国际华人移民服务机构联会于1979年成立,是一个国际性非营利性华人移民服务机构,目前拥有24个会员机构,遍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各地,争取当地政府和机构的经费达到1亿美元。多年来,联会以协助华人移民及难民,融入所移居的社会,促进外界对华人移民及难民的认识和理解等。这次年会和论坛是一个创举,既褒扬了华人移民服务机构的贡献和奉献精神,也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移民服务机构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华人社区服务问题,分享了经验,进一步加强了国务院侨办和融入主流社会的华人社团、服务机构及精英的联系与合作。

八、结论

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也是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之年。世情、国情的变化对海外华人社会的发展也带来较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第一,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提升了华侨华人的地位,也为华侨华人提供了许多发展机遇;第二,世界经济下行对世界华商既是压力,也是改革创新的动力;第三,地区形势的动荡影响华侨华人的生存和安全,尤其是右翼势力的快速崛起和排外主义情绪的增长使新移民面临更艰难的生存环境。

2015年,海外华人参政稳步发展,形成五大力量中心;“一带一路”战略为华商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大舞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华侨华人社团队伍不断涌现新生力量,并在组织模式和活动内容上呈现新的特点;海外华文媒体迎来中国发展、民族复兴的新机遇,在坚守中破冰前行;海外华文教育生态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汉语列入国民教育系列的外语课程。同时,中国海外新移民群体逐渐壮大,其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乃至政治影响逐渐增强,但也因各种原因面临社会适应、社会救济、安全预警和救助等问题。 fAu6K+qmg/IyzMBz8EEKYFqvGCChuQYecq9LHukSAO4d5aG821c2EI/0jUAfcIo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