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200年左右的移民历史上,中国人移民拉美经历了三个阶段、五次移民高潮。现在拉美有华侨华人150 万人左右,如果将有华人血统的华裔算在内,总数达到450 万-500万。下文主要就改革开放后拉美华侨华人的生存发展做一综述,重点分析华侨华人人数及分布、华侨华人在拉美的经济发展状况及面对的利益保护问题、华侨华人融入当地社会的努力及政治参与、“华社三宝”与文化传承等问题。由于拉美国家众多,各国侨情特点迥异,只能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分析和归纳。
自19世纪数十万华工进入拉美开始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拉美华侨华人数量经历了一个从增长到萎缩的发展轨迹。据李春辉、杨生茂的研究,进入拉美的华工人数大约有50万,而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拉美华侨华人仅为12.7万人,由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移民的加入,到20世纪60年代末,拉美华侨华人增至16.5万人。“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由于拉美国家与新中国处于断交状态,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随着70年代中国与拉美国家逐渐建立外交关系,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华人新移民移居拉美掀起新高潮。据统计,到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旅居拉美国家的华侨及已取得当地国籍的华人总数约为20万(其中外籍华人占17万人以上),分布在拉美29个国家和地区。到20世纪90年代初,拉美华人华侨总数约为40万人;到2007年,拉丁美洲华侨华人约为100万人,其中新移民约75万人。 2008年金融危机后,拉美再次成为中国新移民移居的重点地区之一,如今拉美华侨华人数量大约为150万 ,七八年间,拉美华侨华人增长了50万人,其中主要增量来自新移民。
从国别来看,根据拉美国家华侨华人及华裔数量、移民规律及其与中国国家关系的特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属于华裔众多的国家。由于历史上“契约华工”的大量涌入,他们“落地生根”后,在当地繁衍生息,到现阶段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华裔群体,主要有秘鲁、墨西哥和厄瓜多尔等国家(见表1)。
秘鲁是“契约华工”最早到达的拉美国家之一,也是华人融入当地程度最高的拉美国家。据秘鲁内政部移民局局长里卡多·郑(华裔)1986年公布的数据,旅居秘鲁的华侨华人约3.9万人,其中已加入秘鲁国籍的有6 000人,而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达5.4万人。此外,据估计,20 世纪90 年代在秘鲁有华人血统的达100 万人左右,而到2015 年,这个数字可能达到了300万,旅居秘鲁的华侨华人约为10 万人。 秘鲁的华侨华人60%-70%集中在首都利马市,其余分散在奇克拉约、卡亚俄港等地。
厄瓜多尔华侨华人数量不多,只有2万3万人。不过由于历史上的华人融入当地程度高,现在约有20万华裔,主要集中在瓜亚基尔、克维多和首都基多3 个城市,他们大部分居住在瓜亚基尔市、克维多市及周边沿海省市。旅厄侨胞大部分从事餐饮业。20 世纪70年代后,一些侨胞开始转向进出口生意,经营五金、百货、农场、养虾、食品工业等。第二代华裔有不少是医生、工程师、律师和企业家,在克维多有一批华裔为农场主,其经济收入较高。台胞大多经商,也是从事汽车修理和金矿开采的,经济实力比大陆侨胞稍雄厚。
墨西哥华侨华人则由20世纪80年代的数千人增长至现在的约6万人。另据统计,墨西哥约有40万人是有华人血统的华裔 ,数量也相当庞大。他们大部分居住在西北部、北部以及沿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岸的一些城镇。墨西哥北部下加州与美国毗邻的墨西卡利、提华纳、恩塞纳达3个边境城市的华侨华人较集中,其次为首都墨西哥城、北部的华雷斯城、东南部边境的塔帕丘拉、北部奇瓦瓦市以及东部韦拉克鲁斯等。
第二类是新移民增长迅速的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建交后,随着拉美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升温、经贸合作的密切、文化交流的频繁,华侨华人新移民数量剧增,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智利等国便属于这种情形(见表1)。
目前,巴西的华侨华人数量在拉美各国华侨华人人数中居首位。20世纪40年代,巴西仅有2 000多名华侨,到60年代也不过万余人,20世纪90年代初已有十二三万人,而到2007年,这个数字达到了25万,翻了一番,可见华人移民巴西之热。据巴西侨社估计,如今在巴西的华侨华人有30多万人,圣保罗是巴西华侨华人最集中的地方,有近30万 华侨华人居住于此,其次是在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阿雷格里亚港、库里提巴、维多利亚、纳塔尔布等地区。
委内瑞拉华侨华人从1980年的万余人增至2000年的9.5万人;到2007年,又增长至16.9万人;至2015年,委内瑞拉的华侨华人达到25万。委内瑞拉的华侨华人主要来自广东恩平地区,近年陆续有福建、浙江等地的移民前往。
阿根廷的华侨在20世纪50年代只有300多人,到70年代末增至7 000人,80年代中期增至1.5万人,90年代初又迅速增加到约3.5万人。根据阿根廷国家移民局数据,从2004年1月至2011年第二季度,共批准26 028名中国人的居留申请。 现今的阿根廷华侨华人数量已从2007年的6万人增长至12万人,增幅非常迅速。在阿根廷的华侨除从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来的之外,大多数来自中国大陆,新移民中以福建和浙江的移民居多。
此外,哥斯达黎加、苏里南、牙买加等国的华侨华人数量也增长较快。
表1 拉美主要国家华侨华人数量分布表
数据来源:参考高伟浓《拉丁美洲华侨华人移民史、社团与文化活动远眺》、李安山《拉丁美洲华侨华人的生存、适应与融合》、杨金发《拉丁美洲华侨华人的历史与现状》等论著及南美侨报网、巴西华人网、阿根廷华人在线、墨西哥华人网、委内瑞拉华人网、智利中文网、智利华商联合总会网站等对相关国家华侨华人人数的估计。
拉美国家新华侨华人数量的增加,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拉美相对宽松的移民环境。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一些侨眷到拉美继承或协助经营餐馆或其他企业。此时期拉美国家为发展本国经济,对包括华人在内的外国移民入境放宽了限制,如允许投资移民、家庭团聚移民进入,有些国家如巴西对移民实行大赦政策(自1980年以来实施了三次大赦),使得当地华侨华人人数逐渐增多。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土生华裔众多的国家,还是新移民占较大比例的国家,华侨华人数量的增长,尤其是新移民人数的增加,都和中国与住在国国家关系的发展密不可分。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与拉美国家的邦交大多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此之前,中国大陆移民移往拉美几乎停滞,仅有少量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移民进入拉美。自中国与拉美各国逐渐建立邦交,移民“樊篱”逐渐被打破。华侨华人移民数量增长较快的国家,大多数与中国关系密切(见表2)。中国已经与阿根廷、巴西、秘鲁、墨西哥、委内瑞拉、厄瓜多尔、智利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其中与秘鲁、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更是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这些拉美国家关系的深化发展、双边经贸往来愈发密切、文化交流日渐活跃,为中国前往这些国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表2 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关系进程表
数据来源: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web/gjhdq 676201/gj 676203/nmz_680924/)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然而,在拉丁美洲12个(主要集中在加勒比地区)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中,一些国家的华侨华人数量亦相当可观(见表1)。最典型的是巴拿马,20世纪80年代仅有2万华侨华人,而现今数量已超过15万;多米尼加也有约3万华侨华人,他们不仅充当中国与这些国家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民间大使”,还对发展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做出了贡献。如哥斯达黎加华人华侨华裔协会会长翁翠玉对促进中哥建交(2007年)起到了关键作用;多米尼加驻中国贸易代表吴玫瑰(第二代华裔,祖籍广东恩平)长期致力于发展中国与多米尼加的关系,曾多次回到其祖籍地恩平为乡亲颁发前往多米尼加的签证。
在拉美华人移民史上,最初进入拉美的以华工为主。小部分“契约华工”在19世纪70年代摆脱“契约”后,即向商业发展。大部分经商者为小本经营,如开餐馆、洗衣店、咖啡馆、杂货店、旅馆等。近几十年来,拉美国家经济结构弊端显现,工业发展较为薄弱,对外资及商品依赖度高,让新华侨华人看到了商机。与老一代拉美华商相比,新移民从事的商业规模要更大,一些资本较雄厚的商人和企业主从事进出口贸易,开自选商场,开办工矿企业等,有些拉美华侨华人甚至建立其规模宏大的集团公司。
在阿根廷的华人新移民主要从事超市行业,华人超市已经在阿根廷全国遍地开花,据估计阿根廷有将近1万家华人经营的超市。由于华人勤劳实干,营业时间相比当地人商店要长,许多阿根廷人商店因无法和华人超市竞争而难以为继。据统计,目前秘鲁全国共有大约1万家中餐馆,其中仅在利马就有大约7 000家。 圣保罗华人在商业上取得了极大成功,“25街”成为华人商铺的集散地。与老一辈华侨华人“华工”身份不同的是,这批新移民中,有相当一部分有文化、有资金、有专长、有现代化商业知识。他们活跃在商业领域,一些华人甚至当上律师、医生或者政府官员。巴西华人苏梓祐出生于华侨世家,从父辈一代开始就赴巴西圣保罗发展,经过数十年的艰苦打拼,苏梓佑一家在商业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苏梓佑看来:“巴西海洋无污染,矿产也非常丰富,这都是大有可为的领域。”因此,苏梓佑收购了巴西的多座矿山,全方位与中国合作。苏梓佑与云浮市签署了价值6 000万美元的合同,计划将巴西花岗石运往云浮深加工,共同开发巴西的花岗石资源。
祖籍广东中山的黄炳辉先生在秘鲁成立了华人超市集团黄氏集团(Wong超市)。1983年,黄氏家族创办了第一间黄氏超市,随后派生出Metro超市,如今黄氏超市在利马市已经拥有12个Wong超市,11家Metro超市,7个仓储式超市以及利马南部Plaza Lima Sur大型综合商业中心,发展成为面向各种消费层次的大型超市集团,年营业额在5亿美元以上,员工达到 7 000 人,占利马超市份额的 72%。
在哥斯达黎加,华侨华人投资经营农业种植已渐成规模。旅哥华侨经营的香蕉菠萝种植和加工企业ACON集团是华人农工业成功的典型例子,它的香蕉、菠萝种植加工企业规模居哥斯达黎加私营企业前列,雇用员工总数7000余人,产品主要出口至美国、欧洲、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型超市和跨国公司。其香蕉、菠萝出口额分别占哥国总出口量的19%和9%,其规模之大可见一斑。据了解,ACON集团的香蕉也已经出口至中国。
在智利伊基克自由贸易区ZOFRI 的2 300家国际公司中,有50家由中国人开设,另外还有400家大大小小的华商。中国大陆新移民胡为民先生用600万美元买下智利银山铜矿,雇用当地民众进行开采。
拉美华侨华人在取得商业上巨大成功的同时,他们所面对的利益风险也日益增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加剧,失业率上升,而拉美民众的工作观念和消费习惯又相对松散,拉美国家的社会治安日益恶化,当地民众在日常接触中对华侨华人不理解甚至仇视,这些都给华侨华人经济发展带来危害。
在过去的10年里,阿根廷的经济增长势头逐渐消失,年均超过25%的通货膨胀率引发贫困人口激增,国内矛盾积重难返。2014年,阿根廷国内有200万人的收入不足以满足基本食品需求,属于赤贫阶层,约占总人口的5%;约1 000万人收入不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属于贫穷阶层,占总人口的25%。 反观阿根廷华人超市数量庞大,盈利丰厚,且主要服务对象为当地民众,很容易成为当地不法分子的目标。近年,针对阿根廷华人超市的盗抢案件,几乎每天都见于媒体报道,不仅给华侨华人的经济带来极大的损害,甚至危及侨胞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由于经济下滑,巴西几个大城市治安形势欠佳。根据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和巴西公共安全论坛最近联合发布的数字显示,近年来巴西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2014年巴西全国有近6万人死于非命。 而巴西华侨华人聚居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更是治安案件频发的区域,2015年上半年,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曾出现一伙专门针对华侨华人住所入室盗窃的犯罪团伙,部分侨胞损失惨重,导致两地侨界人心惶惶。
智利是南美治安较好的国家,但由于华侨华人经济取得的成功,而当地民众失业率上升,华侨华人面临的利益风险日益严峻。据智利华商安全委员筹备会调查发现,智利针对华商的盗抢案件逐年上升,2010年,仅有一名同胞被抢,损失400万比索(约合人民币36 400元);仅在2015年的前7个月,便有137名侨胞被抢,涉及被抢金额高达4.040 55亿比索(约合367万元人民币)。 2015年8月,伊基克一名华商被6名劫匪抢走现金1.27亿比索(约合人民币122万元)。
针对这些情况,中国驻拉美各国使领馆纷纷与当地政府沟通协调,建立警民联动的安全机制,鼓励侨胞积极反映受侵害情况,在遭到盗抢后敢于报案,并动员侨界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采取安全保障措施。
作为联系海外侨胞的侨务部门,国务院侨办对海外华侨华人权益保护的情况非常重视。为建立海外华侨华人利益保护的长效机制,2014年以来,国务院侨办在华侨华人人数超过10万的城市成立“华助中心”。它是结合侨胞在住在国遇到的困难和需求,在现有服务侨胞工作的基础上,发挥侨团或服务机构自身能力和优势,建立起为侨服务平台。因拉美华侨华人面临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虽然苏里南、智利、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的华侨华人人数不足10万,但国务院侨办仍以巴西华人协会、秘鲁中华通惠总局、广义堂、智利华商联合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中华总会等侨团为依托,分别成立巴西圣保罗华助中心、秘鲁华助中心、苏里南“华助中心”、圣地亚哥“华助中心”、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华助中心”,开展对侨胞的救助和帮扶工作。
为维护侨商的合法权益,增强法律意识,改善华商聚集区的安全经商环境,拉美华侨华人社团在权益保护方面也不遗余力。智利华商联合总会除了在华人社团定期举办各种安全防御座谈会、法律法规讲座之外,还成立了智利华商安全委员会,建立智利华商安全信息网,通过这些机制对安全问题进行预判和防范。阿根廷的中华工商企业联合总会通过与阿根廷DACSSI安全保障基金会签订安全合作协议。由DACSSI安全保障基金会为华商提供人身及财产安全、安全预防、法律顾问、安全培训、劳务纠纷、雇工官司等内容的服务,并在必要的时候协调政府安全部门提供协助,为旅阿侨胞提供商务安全及正常的经营秩序等服务,使华商能够安心经营。
2015年底,为有效地解决巴西华人所面临的利益保护问题,巴西华人协会召开会议,会长朱苏忠提出了建立警民联动、设立华人安全联络员机制、建立侨界安全社会网络等计划,获得了与会侨领的一致赞同。 朱苏忠也呼吁越来越多的热心侨胞加入安全社会网络建设,积极参与和帮助新侨报案报警、提供法律援助等具体工作,通过互助的方式,共同改善侨社安全环境。2016年4月,圣保罗“警民治安联防委员会”(CONSEG)邀请华人代表加入,这将更有利于华人了解巴西治安管理体制的运转,参与社区治安事务,反映华人诉求。在当前圣保罗治安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侨界与警方加强合作,将推动治安问题根本好转,这种模式也应该是解决拉美侨社治安问题的良方。
由于经济地位的加强,融入当地社会的程度加深,使得华侨华人和华裔在政治参与上获得更多的机会。 一般而言,拉美华侨华人参政机会较多的国家,通常是华侨华人融入程度较高的国家,而新移民较多的国家,由于融入的时间较短,重心主要放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融入上,参政的意愿和表现都有待提升。
拉美华人新移民融入主流社会采取的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为积极参与当地社会的公益慈善活动,主动增加华侨华人与当地民众的接触,利用他们在经济上所获得的成功,帮助所在地的弱势群体,树立良好的华人形象。
每逢儿童节、圣诞节等重大节日,智利、秘鲁、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的华人通过救助儿童、困难老人的形式,为当地有需要的民众提供帮助。2015年圣诞节前夕,阿根廷长城基金会、阿根廷妇女儿童联合会陈静及阿根廷华人企业家主席严祥兴等为贫困地区的家庭子女送去关爱;拉普拉达华商将价值30万阿币(约135 300元人民币)的食品赠送给当地贫困居民,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秘鲁利马华人每年圣诞节期间都会邀请贫困老人到当地著名中餐馆“小熊猫”餐厅品尝地道的中国美食,并向他们发放过节礼物。
巴拉圭华人慈善基金会自1998年开始,就不分宗教、种族,免费为当地有需要的民众义诊、捐赠轮椅、发放食物,并形成中巴佛光康宁医院、零饥饿爱心豆浆计划、爱心营养午餐站等一系列品牌活动。这些扶助弱小的工作在改善当地贫民营养不足问题及提供医疗救助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表彰其长期以来的特殊贡献,2015年,在巴拉圭东方市58周年市庆典礼之际,该市市长珊德拉(Sandra Zacarias)特颁发荣誉奖状给巴拉圭华人慈善基金会 ,对华人的善举予以高度赞扬。
拉美一些国家经常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华侨华人总是在第一时间捐钱捐物,把救灾物资送到灾民手里。2015年3月,智利北部发生洪水灾害,智利华商在短时间内捐款捐物5万多美元。9月,智利北部发生了8.4级的强烈地震和海啸,华商总会还牵线搭桥,组织中国廊坊的华路天宇集团为地震灾区居民捐赠20套住房(价值约60万美元)。2015年8月,阿根廷部分地区遭受水灾,旅阿华人筹集6辆卡车价值30万阿币(约人民币135 300元)的赈灾物品,帮助阿根廷受灾民众渡过困境。此外,阿根廷华人向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妇幼医院捐赠妇女和儿童衣物、儿童玩具等已成为常态。由于华人在社区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先后有袁建平、沈敏、罗超西、陈瑞平、王庆苍、黄菁、陈静、陈文荣8名华人荣获“阿根廷杰出移民”奖,华人在当地的形象和地位也得到一定的提升,有助于他们融入当地社会。
在拉美各国中,有不少华侨或华裔在政府、议会、军队及政党中担任要职,尤其在华人融入程度较高的国家。如圭亚那前总统阿瑟·钟就是华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前总督何才是华裔,前卫生部部长何五是华裔。曾任古巴国家物资储备全国委员会主任、少将、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代表、古中友协主席邵黄是华裔。牙买加华裔毛·鲁埃尔·邓曾任财政部秘书长,卡尔·郭来曾任电气管理航运局局长,何生为工党议员。
在融入程度最高的秘鲁华裔中,参政已蔚然成风,不少华裔当选为议员或者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亚裔人士藤森任总统的时期(1990—2000年),共计有7位华裔担任政府各部门部长,华裔许会更是担任部长会议主席(总理)一职。1995年秘鲁议会选举中,有6位华人当选,占总数的5%。2001 年至 2009 年,华裔 Luis Chang(陈路)和 Victor Wu(伍绍良)先后担任秘鲁驻华大使。2006 年秘鲁大选期间,“为未来而联盟”党女候选人玛尔塔·查韦斯和“全国复兴党”总统候选人温托贝·黎两位华裔成为总统候选人。2010年,何塞·陈出任部长会议主席(总理),这是秘鲁历史上第二次由华裔担任这一职位。2011年秘鲁国会选举中有三名华人当选,现任总统乌马拉政府中,交通和通信部部长何塞·加利亚多·顾也是华裔。此外,在秘鲁还有不少华人进入了军界、警界,吉列尔莫·何、杨赫脱等 5 名华人还晋升至将军。
相对而言,巴西和阿根廷华人参政的步伐要缓慢很多,直至21世纪,才有政治精英跻身高层。巴西华人威廉巫(中文名叫巫佰禧)1968年生于巴西,其祖父为广东饶平人,他的父亲巫钦亮于1960年由中国台湾移民巴西。威廉巫于2000年当选圣保罗市议员,2004年连任市议员,2006年当选联邦众议员,成为巴西历史上首位华裔国会议员,创下了巴西华人参政的记录。2014年,威廉巫再度当选,同年参选的华人还有徐万星,尽管徐最后没有当选,但显示出华人参政的意识正在加强。圣保罗知名侨领李少玉在2010年成功当选为圣保罗市议会议员,成为该市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女性议员。威廉巫和李少玉等通过在巴西政坛发出呼声,在保护侨胞利益、促进中国与巴西的经贸文化交流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2009年巴西大赦法的通过,便与威廉巫的奔走呼号密不可分。
阿根廷华人参政起步较晚,政治力量也相对较弱,但在2015年却开了个好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袁建平属于第一代移民,1987年移民阿根廷后,在当地创下一片天地,他在促进中阿贸易发展的同时,对两国关系发展也有重大贡献。他除了在侨社拥有威望,也为当地人所熟知和接受。2015年3月,他被正式提名为首位华人议员候选人,并于7月正式当选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立法院议员,谱写了阿根廷华人参政的新篇章。袁建平表示,作为少数族群生活在阿根廷,要想获得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除了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还要争取自己的政治地位,这样才能够引起政府的关注,才能够有话语权,才能够争取到更多、更好的机遇。他也希望有更多的华人议员、华人政治领袖出现,促进华人在阿根廷的发展和进步。
华侨社团、华文学校、华文传媒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三宝”,华侨华人借此联络乡谊、沟通信息、传承文化。拉美华侨华人移民历史久远,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他们就在居住国建立起会馆组织,如秘鲁利马华侨先后建立起古冈州、南海、番禺、中山、中华通惠总局等13所华人会馆;智利华人于1893年在圣地亚哥成立的智京中华会馆,距今已有123年的历史。2003年,智京中华会馆在国务院侨办支持下开办中文学校,有学生近百人。智京中华会馆还办有会员通讯杂志月刊《旅智华声》。这些社团组织、华文学校、华文报刊成为拉美华侨华人传承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之根的重要载体。由于拉美国家传统侨团衰落较快,而新的华侨华人社团以经贸通商协会、同乡会等为主,平时大多数活动以沟通商务信息、联络乡谊、帮助侨社融入主流社会为主,其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还有待提升。
目前,拉美比较有名的华文学校有秘鲁的“三民联校”(1962年建立)和“若望二十三世秘中学校”(1962年建立)、巴西的华光中文学院(2001年建立)、巴拿马的中山学校(1986年建立)、厄瓜多尔华凯中文学校(2007年建立)、阿根廷侨联中文学校(2014年建立)等。这些学校大都为中文补习学校,利用周末的时间为华侨华人子女及对中文感兴趣的当地学生补习中文,借此在华人社团传承文化,并向友族传播中华文化。
在拉美还有为数不少的华文报刊发行。巴西主要的华文媒体有《南美侨报》《美洲华报》《巴西侨网》。《南美侨报》的发行网络遍布巴西各地和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智利、玻利维亚、秘鲁等大部分南美国家,目前是巴西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阿根廷目前仍在继续发行的有《新大陆周刊》《世界周刊》《新阿根廷通讯》等。委内瑞拉的华文媒体有《委华报》、《委国侨报》、《南美新侨报》、《委华博览》(杂志)、《南美新知》(杂志),以及“委国华人网”。巴拿马有《拉美快报》、《新报》、《拉美侨声》、《人民日报》(巴拿马版)共4份华文报纸,1家中文电台,1个中文网站。
秘鲁的《东方月报》从1931年4月20日开始创办,以西班牙语为主报道祖国和家乡消息,成为在秘鲁出生的华人后裔了解中国新闻和侨团信息的纽带,更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月报除在秘鲁销售外,还远销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拿马、古巴等拉美各国,成为秘鲁乃至拉美华人文化传承和联系的载体。另外一份在秘鲁华人社团影响较大的报纸是《秘华商报》,创刊于2000年11月8日,是中华通惠总局的机关报,主要报道秘鲁华侨华人社会生活、商务信息,以报道的及时、深入等特点广受秘鲁侨界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传统的纸质报刊等传播手段,随着近些年拥有技术和现代媒体思维的新移民进入拉丁美洲,新媒体开始被拉美华人广泛运用,中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成为时下拉美华人流行的传播手段。南美侨报网、巴西华人网、阿根廷华人在线、墨西哥华人网、委内瑞拉华人网、智利中文网、智利华商联合总会网站等网站及公众号纷纷涌现,这些网站和公众号通常以社团为依托,有些网站的管理甚至设在国内,成为新一代拉美华侨华人沟通政商信息、了解各国时事、凝聚侨情乡情、传承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
从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自“契约华工”进入拉美后,仅有为数不多的中国香港、台湾及大陆居民移民拉美,这使得拉美华侨华人与亚洲、欧洲、北美等地区相比,相对地呈现出“移民孤岛”的状态。这种状态最直接的后果是当时的华侨“落地生根”,融入当地,因此在秘鲁、墨西哥、厄瓜多尔等国家出现了数百万的华裔。在这些国家,华裔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甚至完全融入当地。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的逐渐正常化、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拉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状况对于资金、劳动力尤其是商品的需求,使得拉丁美洲变成中国人心目中的“移民热土”,三十多年来,通过各种方式移往拉美的新移民有百万之巨。新一代华侨移民凭借资金、技术和敏锐的触觉,在拉美获得了经济上的成功,他们开始通过回馈当地社会的方式展示他们的力量,树立华侨华人的良好形象,并借此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然而,由于巨大的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工作风格和经济发展上的落差,华侨华人也必然招致当地民众的误解。近年来针对华侨华人的治安案件不断增加,给华侨华人带来极大危害的同时,也提醒华侨华人在拉美生存发展时应当尊重当地社会习俗,消弭不必要的矛盾。此外,尽管拉美目前有为数不少的华人社团、华文学校和华文报刊,在引导华裔新生代传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方面,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