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是小组试图完成的行动的目的。目标是引起行为的最直接的动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想达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因而对人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重视并尽可能设置合适的目标是激发动机的重要过程。护理专案改善的实质就是将某一个护理工作状态改善至一个更为理想的状态。设定目标是护理专案改善活动中继确立主题、现状调查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一个专案主题选定后,都需要设定一个改善目标,之后的工作将围绕着设定的目标进行。目标设定太低则没有改善的意义,目标设定太高则难以达成。因此,护理专案改善活动的目标设定必须合理化、科学化。
护理专案改善活动的目标设定应遵循SMART原则,即明确(specific)、可测量(mea-surable)、可达到(attainable)、合理(reasonable)和时限性(time-bound)。
从明确度来看,目标内容可以是模糊的,如仅告诉被试者“请你做这件事”;也可以是明确的,如“请在10分钟内做完这25道题”。明确的目标可使人们更清楚要怎么做、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目标设定得明确,也便于评价。很明显,模糊的目标不利于引导小组的行为和评价小组的成绩。因此,目标设定得越明确越好。护理专案改善的目标应明确、具体,能一语中的,简明扼要地体现需要改善的问题,以便对策的拟定和实施。如“增强护理服务意识”这样的目标就是不明确的目标,此目标内容太宽泛,像提高解答患者咨询的速度、规范礼貌用语等都属于增强服务意识的范畴。“降低门诊就诊患者投诉率”“提高门诊就诊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等目标则显得简单而明确,更有利于护理专案改善活动的实施。
专案改善活动目标应使用数据说话,量化说明,有明确的目标值,切忌目标模糊空洞。如“提高护士对骨科手术器械的熟悉程度”,这样的目标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数值,没有可以检查成果的标准,不利于专案改善工作的开展及检验。而如“缩短介入手术接台时间至10分钟之内”,这样的目标就有一个可以量化考核的标准,有利于护理专案改善活动的实施。
从难度来看,目标可以是容易的,如20分钟内做完10个题目;中等难度的,如20分钟内做完20个题目;困难的,如20分钟内做完30个题目;或者是不可能完成的,如20分钟内做完100个题目。难度依赖于人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同样的目标,对某人来说可能是容易的,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难的,这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经验。一般来说,目标的绝对难度越高,人们就越难达到它。护理专案改善活动设定的目标应该具有可达性,通过小组的努力能够达到的,切忌目标设定过高、过于苛刻。如果目标设定过高,通过再大的努力也难以达到,容易使小组成员失去信心;如果目标设定太低,则护理专案改善活动的意义不大,容易使小组成员缺乏动力去达到目标。例如“降低住院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至0”这样的目标是难以达到的,因为住院患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有主观的个体因素,也有客观存在的系统因素。临床实践中,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所以,此目标容易挫伤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而如“降低采血回执单获取报告时间不准确率至3.5%”,该专案改善活动的原采血回执单获取报告时间不准确率为12%,经过评估计算,得出目标值可降至3.5%,这样的目标改善幅度合理,能够实现,使得组内成员有一定的积极性去完成目标。
护理专案改善活动的目标应具有合理性,要根据专案改善活动的现状,选择科学方法计算目标值。可通过柏拉图分析法、标杆学习法、问题点解释法进行目标值的估算,切忌随意设定目标值。如“降低患者鼻肠管堵管发生率”的专案改善,现状值为45.8%,而根据文献报道,规范护理下的鼻肠管堵管率一般为10%左右,所以可设定目标值为堵管率降至10%,这个目标设定的理由就是我们的条件与同行相当,应向同行业的先进水平靠齐,体现了其合理性。
护理专案改善活动时间以3个月至6个月为宜,最好不超过1年。尽可能短期内可解决,避免久攻不克,使问题不了了之,影响成员的积极性。如果活动时间过长,则可能是问题较复杂、涉及面比较广或解决问题时机还未成熟,此问题不是护理专案改善活动能解决的。
护理专案改善活动的目标设定,是为了后续工作能够更加高效有序地进行。因此,设定目标的过程必须规范化与科学化。为了实现设定目标的规范化,目标设定的内容一般表达为“完成期限+目标项目+目标值”。如“在12月31日前神经介入患者术前准备未达标率降低至18.54%”。
改善能力预计法是通过柏拉图分析法得到改善重点,再结合小组改善能力计算目标值的方法。
(1)找出改善重点。柏拉图分析法又称为排列图法或主次因素分析图法,由19世纪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法度·柏拉图首创,目的是把一大堆数据重组、排列成有意义的图表,从而指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和优次关系。柏拉图分析法通过绘制柏拉图表,将诸多因素罗列出来,再通过计算,找出改善重点。柏拉图表用一条累积连瞃,代表直轴棒条的百分比总数,从左至右一直累积上去。柏拉图分析法遵循二八定律,即问题的发生由最主要的80%的因素导致,因此累积值接近80%的因素常作为改善重点。而改善重点的累积百分比则是目标计算公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计算小组改善能力。改善能力预计法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则是小组能力。小组能力可以采用小组成员组内评分的方式评定,评分为1~5分(可参照表2-3),取最终评分的平均值。小组能力数值一般最终转化为百分比,如小组平均评分为3.5分时,则得3.5/5×100%=70%。
表2-3 小组能力评分参照表
(3)计算目标值。得到改善重点和小组能力后,便可以根据目标值计算公式计算出目标值:
以降低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误吸发生率的专案改善为例:
现状值: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发生率为12.6%;
改善重点:应用柏拉图分析法得出,床头抬高角度不足、鼻饲后半小时内移动患者等为导致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发生误吸的主要原因,采用“二八定律”法则计算其累计百分比为81.2%;
小组能力:通过评估,小组基本能够自行改善导致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误吸发生的原因,小组平均分为4.5,即4.5/5×100%=90%。
因此,护理专案改善活动的目标为:在12月31日前,将肠内营养患者误吸发生率降低至3.4%。
参照法是指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比较、跟踪学习等一系列的规范化的程序,寻找参照对象,与自身现状值进行对比,进而选择符合护理专案改善活动的目标,也称标杆学习法。参照对象可以通过文献查证、同侪对比等方法来确定。
参照对比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参照对象的现状值水平如何?②该现状值有多大参考意义?是否属于先进水平?③相比之下,专案改善活动部门的客观条件是更好或更差?④以自身客观条件,能否达到或超越这一水平?考虑专案改善活动的部门,历史上曾达到或接近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目标?在客观条件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应该稳定在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水平上?可以使用SWOT分析法,对自身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列举分析。最终分析讨论出的目标应该有据可依,应避免用口号式的内容作为目标依据,否则缺乏信服力。
例如,在“降低患者鼻肠管堵管发生率”的专案改善中,现状值为45.8%,根据文献报道鼻肠管堵管发生率为10%,故可参照文献报道的数据设置目标值为10%。又如,在“降低植入物提前放行率”的专案改善中,参照同等级医院目前植入物提前放行率约为10%,因此该专案改善目标可设定为将植入物提前放行率下降至10%。
问题点解释法是指专案改善小组成员根据调查呈现的情况,分析哪些问题的成因是可以通过措施来控制的,并预计改善程度,是可以完全改善或是部分改善的,那么就去除这一部分问题所占的比例。如在“减少实习生针刺伤发生率”的改善专案中,经过调查发现,有50%的实习生的针刺伤案例是由回套针头所引起的,专案小组认为,通过加强预防针刺伤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预防针刺伤的意识、技巧,完全有信心做到100%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回套针头,目标设定时,就减去这一部分的数据。以上就是问题点解释法。
(1)设定的目标应与专案改善的主题对应吻合,切忌偷换概念。例如,当专案改善的主题是“降低病区患者压疮发生率”时,目标不能设为“提高高危压疮患者评估表填报率”。
(2)目标应简明扼要,切忌使用大而空洞的概念,如“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质量”“提高护士急救知识掌握程度”等。
(3)目标不宜设定得太多,避免将问题复杂化,一般以1~2个为宜。
(4)目标设定应尽量使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并善于利用图表说明。
(5)目标要有一定难度,但又要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
(6)目标要具体明确。
(7)必须全力以赴,努力达成目标。如果将你的目标公开,就会有助于小组的成员坚守诺言。
(8)短期或中期目标可能要比长期目标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