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9 回归天道

回归天道,并不是回归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那个时候彼此抢的是肉,现在抢的是钱;也不是回归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农时代。

人类社会要回归的,不是时代,而是人性,回归人性中早已存在着的良知与良心,回归善良与祥和,使产业社会中的人不再那么空虚、焦虑和不安。

当我们把福特当作英雄的时候,却没有看到梅奥诊所的存在。这家公司已经经营了150年,成为今天美国首屈一指的医疗机构。

当我们把过去的产业逻辑当作理所当然的时候,却不知道梅奥诊所遵循的是另外一种产业逻辑,强调的是分工一体化的关系体系,而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关系;强调的是企业的共同体及其社会属性,还有顾客或患者的体验,而不是企业的经济属性,以及功利目标或绩效指标。

按照德鲁克的观点,国民财富的源泉在于企业的创新和营销,在于技术的进步,并把这种进步引导到顾客的需求上去。早期,福特做到了这一点,依靠技术的进步,以机器代替人力,开启了大众消费市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之后转而走向失败,它没有持续依靠技术的进步,以及供求关系上的创新深化与顾客的联系,丰富顾客的体验,而是采用高效率的扩张模式,如同秦王朝那样奖励耕战、简单粗暴,依靠绩效工资、奖金和股权分配制度,把人变成虎狼,把队伍变成高速运转的机器,攻城略地,一统天下。

这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逻辑,而是一种失败的逻辑,并且不可逆。它回不到创新和营销上来,只能一条道走到黑,随着时代的更替而沉浮。梅奥诊所明白,产业社会的文明进步在于个性的解放,在于每一个人的天赋、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这一切又必须以企业共同体为前提,以分工一体化的关系体系为前提。

分工与交换不是国民财富的根源。分工作为一种手段,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交换以及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只是一种形式,一种实现分工一体化的形式。

分工之后的一体化不仅可以通过交换实现,而且可以通过组织的手段实现。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企业用管理代替组织,并借助物品交换的方式实现分工一体化。

也许斯密太看重分工与交换了,看重分工与交换的作用,把交换说成是人类的天性,说成是分工的起源。这是一个学者的偏见。斯密也承认,他并不确信这一点。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能够繁衍生息到今天,在于社会性。人类依靠彼此之间结成的一体化关系体系,抗拒环境与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而不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制造更多的不确定性,使自己处在高度的风险中,使更多的人处在不祥和的社会状态中。

人类脱离丛林,自然学会的是成人达己,否则就构不成一个社会或自然人群。由此产生的分工必然基于互助与义务,与交换的天性或动机无关。

只有彼此互助,经过世代群居,才会熟知对方,出手相助,形成劳动互助。最初的交换是在劳动互助的基础上发生的,可以称为劳动交换,而后才是货品交换,以及基于货币的商品交换。可以肯定,交换发生在分工之后,交换是为了确保分工的稳定性。诚信与等价的交换规则是为了确保分工关系的可持续性。只有到了商品时代,才会发生斯密认为的情况,发生为交换而分工的事情。

在自然状态下,劳动分工是在一体化的关系体系下发生的。自然分工的自然动因是,每个人都希望发挥自己的天赋与长处,在一体化的关系体系中获取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包括实现个人的成长和成就。这才是人的天性,才是人类社会的天道。

不符合天道的产业逻辑一定会走到尽头。产业社会一定会回归天道,至少有三件事情正在助力天道的回归:供求关系的逆转、知识工作者成为企业的主体、互联网的产业应用。

如何回归天道?这是本人真正想弄明白、讲清楚的事情。理论的作用就在于帮助企业看清未来,以终为始,确定合乎现实的事业理论。

按照明茨伯格的说法,真正的高端人才,脑子里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见解或理论。面向未来,企业人士也应该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及逻辑——一种是资本主义创富的理论,另一种是人本主义创富的理论,去审视过去,拿捏未来,做出明智的现实选择。 W6mAevLKkH/Stp5w5nuW36/EylP0HLxR/ddfkDO8rlLBnPUbf2ZOhlQwSdetsJU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