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 分工一体化

任何理论和制度性安排都必须符合天道。存在也许是合理的,但如果不符合天道,不符合自然法则,那么这种合理性就是不可持久的、有限的、会过时的。理必须符合道,理必须是道的真实反映,可谓道理。

在自然状态下,“自然分工”是在一体化的关系体系中进行的。自然分工之后供求分离,供应者不再为自己的消费而生产。按需生产成为天经地义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业已存在的一体化关系体系、社区或共同体,存在的形态就是部落、村落或族群,为供求分离之后的供求一体化奠定了基础。在自然分工的状态下,按需生产、尊重消费者的需求是不言而喻的,是自然之必然的选择。

可是到了今天,在自然分工的状态下,在脱离一体化关系下进行人为分工,生产的盲目性不可避免。按需生产变成了一种神圣的教义,被人到处贩卖。即便如此,很多企业依然做不到按需生产,根源是背后的产业逻辑及理论违背了自然法则,背离了天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能够。

在企业外部,由于社会分工之后没有依靠组织手段构建供求一体化的关系体系,加上规模经济以货币为媒介,在陌生人之间进行扩张性交易、量产量销,导致供求背离,所谓市场的失灵。

在企业内部,由于劳动分工之后没有形成劳动组织,并在劳动者之间构成良好的社会关系,构成一个共同体,因此只能借助于管理手段,按照功利的目标,把人的关系变成物的关系。最终结果是抑制个性,抑制劳动者的天赋、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企业就成了营利性组织机构,也只能成为少数人或利益集团谋利的手段,而成不了全体劳动者共同体,成不了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机构。

有意思的是,为了一己私利的营利性组织,往往始于挣钱,终于不挣钱,更有甚者,生于挣钱,死于挣钱。在1908~1927年福特挣了10亿美元,在1927~1946年福特赔光了这10亿美元,前后正好都是19年。

现在的企业越来越大,对产业社会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企业的盛衰荣辱必然牵动产业社会的人心,成为产业社会不稳定的因素。退一步说,任何制度都有强大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如果它作用于短期功利目标,必然会使个性的发展失去平衡,使个体的生命发生扭曲。产业社会由此少了一份宁静和祥和,多了一份纠结和不安。

顺应天道,如稻盛和夫所说,敬天爱人,必须成为企业的哲学。人没那么大的神通和神明,一旦做错,出现纰漏,就用若干个补丁去弥补,纰漏越来越大,补丁越打越多,欲盖弥彰,加上情景的因素,事情就更是这样,不可收拾。

如何顺应天道?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回到事实层面上,按照事实本来的历史逻辑追本溯源,回到事情开始的地方。

回到事情开始的地方,去窥视事情背后的秘密或法则,就是中国人说的道。但很少有人弄明白道是什么,连老子都不知道,面对浩瀚宇宙的时空,他只能感慨万千,说有一种东西先天地而存在,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我不知道它是什么,姑且称之为道。

人类不能忘乎所以,对独立存在的事物及其内在的自然法则要有足够的敬畏之心。即便不能把握形而上的道,也应该效仿形而下的器,效仿它外在的表现形态。

现在人们似乎明白了一点,意识到了人类社会的真谛,开始强调维持世界和平,保障每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关爱环境乃至恩泽动物。这是一件好事,使我们可以仰望天空,一探究竟。 pyYoj5NysDDJnXsNvQw0Bb2GoLf/IxUfONYBe1mJ3nnDhTWKl5ZAeaKmBCAkv/Y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