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然而,在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的今天,食品却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了,这种现象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都同样存在,尤其以发展中国家为甚。
就我国而言,目前在农业投入品供给、食品产地环境、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生产和食品加工以及食品流通和销售等环节都存在不少安全隐患;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在食品安全执法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近年来口蹄疫、禽流感、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塑化剂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在国内外频繁发生,全球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2014年,卫生部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食物中毒事件)报告160起,中毒5657人,死亡110人,无特别重大和重大级别食物中毒事件报告。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三废”对水源、大气、土壤等的污染,我国长期以来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兽药和各种含有激素的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食品加工过程添加剂的滥用,以及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完全建立,市场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仅关乎每个人的健康与生命,更关系到社会经济稳定与国家安全。
自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贸易频繁,进出口食品的安全管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近年来,许多国家加强了对中国出口食品的监测,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禁止进口中国的食品。而食品安全管理是造成中国食品出口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更为严重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制约着中国食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近年来我国食品出口被拒绝、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时有发生。
管理层应对食品风险的政策与措施也因缺少系统性的指导而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食品安全管理的效果并不明显。在食品安全的政府管理上,发达国家做得比较好,他们相继建立了适合本国,且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而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主要由农业、工商、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环保等部门组成,这些部门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多个部门存在交叉管理,各行其是,管理存在真空漏洞现象。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监管体系不协调、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不统一、检测体系不适应、执法不严等诸多问题。因此,须从食品供应链的角度来研究食品安全的保障问题,以期建立有序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本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食品质量安全管控体系的研究有利于对供应链上游的企业或下游销售终端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评价和管理改进,从而有利于优化整个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系统,提高对系统的管理和监控能力,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
通过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监控食品供给数量、质量、食品生产和制造环节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状况,能够及时发现隐患,对食品安全问题发出预警,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大规模的食品不安全事件产生的影响。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挑战了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而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既受到我国“大部制”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又不得不承受食品安全危机中公众的责难。因此,通过重构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协调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可以达到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监管事前防范、事中监管、事后救济与惩戒的目的。
食品原料种植和采购、生产、流通加工、配送每一环节都影响食品安全卫生。如食品生产流通环节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食品生产环节受到环境的污染;滥用农药、激素和其他化学药剂;农产品残留有害化学物质;食品生产环境不符合卫生标准;一些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原料有毒有害、过期变质,等等。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危害,政府的公信力也受到严重质疑,国际社会对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同类产品甚至是相应的国家的产品进口都实施禁止,国家形象和对外贸易出口受到重创。因此,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控体系的研究将会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促进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