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综述

自英国出现首例疯牛病以来,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食品安全与卫生,消费者也日渐关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各国纷纷采取措施防止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有关食品安全的定义,不同学者存在不同的观点。Von Braun等通过对食品安全进行深入研究,指出食品安全除了获取基本的安全之外,卫生条件、健康等社会环境和对弱势群体进行照顾等因素,同样对食品安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22) 。李磊(2005)指出,食品安全就是食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等过程中,要确保安全,适用于人类消费的各种基础条件,保证食品在消费者食用时身体不受威胁,他将食品安全放在社会层次来理解,认为食品安全是一个社会定义

有关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美国农业学家Kinsey认为,食品的生产、加工到最终销售整个过程都会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他将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农业资源环境的污染影响食品安全,农业资源环境包括土壤、大气、水资源等;(2)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化学有害物质的使用和药物的残留对食品安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些化学有害物质包括农药、工业化肥、各种生长激素等,这些化学物质的残留量过高对食品安全有着很大的危害;(3)食品生产过程中为了食品的保鲜而过量使用的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如防腐剂的违规使用,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很大;(4)相关食源性疾病带来的食品安全影响,如疯牛病,禽流感等会随着最终食品而对人类健康产生危险;(5)高新科技制造的新原料给食品带来的安全影响,如利用高科技生产转基因食品对食品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6)国家法律缺乏和市场监管力度不够而带来的食品安全威胁,如违法生产经营、食品假冒伪劣等对消费者身体产生重要的影响;(7)食品安全的控制由于科学的进步而带来的新挑战,对食品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 。陈君石(2004) 和吴苏燕(2004) 等分别从技术、消费、环境、管理、生物等角度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当前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食源性疾病,如禽流感等引起的感冒疾病,食源性疾病主要是由微生物的污染而产生的;其次,农用化学物品的违规和不当使用导致食品安全产生威胁,如农药、兽药、饲料、生长激素等残留超标或者不合格都会影响食品安全。随着科技的发展,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并最终到达终端消费者的过程中,大量化学污染渗透在以上各个环节中,使得食品安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周婷等(2005)认为,食品从最初的生产到最终食用的整个过程没有进行紧密的链条管理是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些过程包括原材料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食用等全过程 。柏振忠、王红玲(2004)认为,食品安全产生威胁主要是由四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即生产过程食品不安全因素;加工过程食品安全威胁因素;包装材料对食品的危险因素;生产经营主体的违法掺假导致食品不安全 。刘文等(2005)认为我国当前流通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缺乏、食品流通市场标准化程度低、食品安全控制和管理技术水平低下是导致食品污染的主要原因,他们主要是从生产和流通领域来分析导致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陈兴乐(2004)主要从监管机制和监管过程的不完善方面来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的,他认为,食品安全产生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监管机制缺乏、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监管信息落后、预警机制失灵等方面的原因 。周洁红等(2004)认为消费者的收入、对食品安全的忧虑度、对绿色食品的了解情况以及对健康信息的把握情况影响消费者对政府食品安全管制的选择,他们主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李怀等(2005)认为我国食品安全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生产与消费的信息不对称,法律制度缺乏激励,制度执行力不严等方面是导致食品产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他们主要是从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来分析导致食品安全产生威胁的因素

Lynne H Fletcher(2010)通过对加拿大亚伯达省食品加工企业的调查分析,指出来自政府、产业和消费者的压力会影响食品生产商的食品安全决策 (33) 。Swati Agiwal(2010)对美国食品产业安全问题的驱动和激励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研究表明美国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度与公司规模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敏感度正相关 (34)

有关食品安全的解决措施方面,叶永茂(2002)认为,应该加强建立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这些体系主要包括改革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完善食品安全的立法、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等方面 。王小兰(2004)认为,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应该从农产品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角度来考虑。陆勤丰认为,应该将食品的种植、生产加工、储藏、流通等环节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联合控制,以保证食品安全 。韩月明、赵林度(2005)在研究了超市食品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的特点后,认为应该借鉴配送中心的超市食品的供应链管理的特点来制定食品安全的相关控制方法和保障措施 。吴德俊等(2005)认为,应该借鉴生态系统集成原理,建立以食品工农业相结合的安全控制模式,来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

过去,国内学者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的研究主要是在“粮食安全”方面。后来,我国研究学者和相关理论实践专家逐渐认识到,食品安全关系到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多个环节,各环节的不安全因素和道德方面的因素是导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一些研究学者开始从整个食品供应链管理体系管理建设的角度研究如何促进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使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参与者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信息互通的供应链运行方式。夏英等从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和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的角度讨论了食品质量方面的保障问题 。张云华等从供应链上下游参与者间的交易费用、安全风险以及企业质量信誉与消费者需求角度等探讨了安全食品供应中纵向契约协作必要性,得出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就必须实行食品供应链的上下游契约协作 。徐进认为食品供应链关系到食品的安全,国民的健康,加快食品供应链的建设已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支撑 。胡定寰等认为借助“超市+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这种供应链新模式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质量管控可以很好的保障农产品质量和提高农产品安全的管理水平 。钱莹、王慧敏在构建了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系统中运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提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实施路径 。孙小会、谭立群等结合过程管理的理论思想,构建了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系统,该质量管理系统从农产品生产、加工与流通的每个质量节点出发,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宋宝娥(2015)从整条食品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如何保障食品“从农场到餐桌”整个供应链链条质量安全的机理,提出了“供应链联动事前预警、供应链联动事中控制、供应链联动事后追溯”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国外对食品供应链管理和食品质量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国外学者已经具有了从整个食品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考虑食品安全的思想。国外对食品安全保障研究比较注重和运用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理念来研究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Vetter等指出农产品供应纵向一体化是解决农产品市场上产品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的有效路径 (46) 。Menard等指出多年来欧盟和美国农产品供应链有向纵向一体化程度提升和紧密合作的趋势 (47) 。ChriStian研究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中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在欧洲猪肉、牛肉和谷物供应中的作用,并对以食品质量安全导向和可追溯体系的建设进行了讨论 (48) 。E. W. Schuster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运用于食品供应链的安全追溯中,对食品进行从产地到消费者的跟踪査询用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49) 。Ahumada认为由于食品安全涉及国民公共健康问题,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的设计与运作将受到更严格的规定及严密的监控 (50) OV8jupQQILl2gW9rXEE/pNYh4mqb85vTlhOazs/R4kUsZY52pmLHk99ydO9RpCh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