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人性论:万物皆有其根源

大卫·休谟老师一边说,一边举起自己的著作《人性论》,笑着说道:“各位,我在拙作中的开篇便讲了,万物皆有其根源,我们的知觉也不例外。在我看来,人性一词并非是道德词汇,而是指人类获得概念知识和意念知识的认识思维活动。”

张萌听得有些云山雾罩,其他学生也是一脸云里雾中。大卫·休谟老师无奈地解释道:“在一般的语境中,我的‘人性’指以求知为对象的哲学认识思维活动;在特殊的语境中,我的‘人性’则是指这种哲学认识思维活动所获得的关于求知的知识理论。”

张萌理解了,大卫·休谟老师的“人性”,其实就是在研究人类的求知欲。

大卫·休谟老师说道:“在我看来,人类的知觉都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印象,一种是观念。而印象与观念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强烈程度和生动程度各不相同。”(见图3-3)

图3-3 人类的知觉

大卫·休谟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各位可以试想,当一个美丽的女子,或英俊的男子走入你的视线,你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强烈的美感享受,这就是对方给你留下的印象。”

大家都笑了起来,大卫·休谟老师愉快地接着说:“至于观念这个词,不强烈,不突然,却更能影响你。当你与美丽的女子或英俊的男子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矛盾很深。例如,你很喜欢狗,对方却讨厌动物,这时候,你就会产生一些情感或者情绪,这便是观念。观念会除去那些由你视觉或触觉而引发的知觉,并可能引起你的快乐或不快。”

“我们人性的根源,其实就在于知觉。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分清感觉和思维的区别,因为二者的区别通常很容易被发现。例如,在睡觉、生病、生气等情绪比较极端的时候,我们的观念就会更接近于印象。”

一个穿着时尚的女生问道:“大卫·休谟老师,我们的印象和观念太浅显了,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知觉,对吗?”

大卫·休谟老师赞许道:“没错,印象和观念两项只是简单知觉,也就是简单的印象和观念,不容再区分或分析。还有一种复合知觉则与此相反,可以区分为许多部分。”

大卫·休谟老师拿出一个苹果,说道:“就像我手中的苹果一样,各位很容易分辨出苹果的颜色、味道和口感,这些都是我们对苹果的简单知觉。通过这些区别,我们给苹果的构成要素进行排列,就可以更精确地研究苹果的性质和关系,这就上升为复杂知觉了。”

说着说着,大卫·休谟老师闭上了双眼:“就像我闭着眼睛回想我的房间时,我所形成的观念,就是我对房间的印象的精确表象,观念中的任何情节都能在印象中找到。观念与印象似乎永远是相对应的,但也有特殊情况,这就涉及复合观念。”(见图3-4)

图3-4 幻想

看着大家懵懂的眼神,大卫·休谟老师又举了一个例子:“各位想必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如果我说马尔代夫,碧海蓝天沙滩的景象就会浮现在各位的脑海里,可能各位从未去过马尔代夫;再或者,各位去过纽约,但你们就能断言,你对纽约形成的观念,就是纽约的全貌吗?”

张萌摇了摇头,这确实是人性知觉的神奇之处。

大卫·休谟老师慷慨激昂地说道:“因此,我们的复合印象和观念,一般说来虽然和现实极为类似,但却又互相区别。同样,每个简单观念也都有和其相似的简单印象,每个简单印象都有一个和它相应的观念。”

这次,不等学生们发问,大卫·休谟老师就主动作了解释:“比如说‘刺目’这个观念,跟在阳光下刺激我们眼睛的印象,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别。我们的简单印象和观念都是如此,各位随便想想,就能举出很多例子。”

一个爱较真的男生说道:“万事总有特例吧?”

大卫·休谟老师摊手道:“如果你想否认这种普遍的类似关系,我也不会说服你,只有一个要求,请你给我指出一个没有相应观念的印象,或者没有相应印象的观念。”

看得出来,这个男生在绞尽脑汁地思考,但最后还是放弃了,然后心悦诚服地继续听讲。

大卫·休谟老师接着讲道:“还有,各位应该知道,简单的印象总会比它的相应观念早些出现,而从来不曾以相反的次序出现。”

张萌琢磨了一下大卫·休谟老师的话,发现确实如此。

“如果你想教给一个孩子,什么是红色和黄色,或者教给他甜味和苦味的观念,就必须先把这些事物具体地呈现在孩子面前,”大卫·休谟老师强调道,“换句话说,也就是把这些印象传达给他。”

大卫·休谟老师说:“另外,无论心灵或身体的任何印象,都永远有一个和它类似的观念伴随而来,而且观念与印象只在强烈和生动程度方面有所差别。印象所占的这种优先性也同样地证明了,我们的印象是我们的观念的原因,而我们的观念不是我们的印象的原因。”

“各位,关于人性的认知方面,我要说的就这么多,”大卫·休谟老师说道,“下面,我要给各位讲一下人性方面的灰色地带。”

灰色地带?大家的耳朵都竖了起来,准备听听大卫·休谟老师的高论。 WRa3PzO0PO7uVu4bihz4aBpSr1aB8YaWI3RYygFB0WKmIms8SbUTUTr7jhLap/Q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