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仁”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有人认为“二”的两横代表天和地,指做人要效法天地,以善良和忠厚的心来为人处世。有了博爱心、包容心,就会产生仁爱心。

本章我们说说儒家思想中的“仁”。

课文

“仁”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人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标准。“仁”的内涵包括本书中所讲的“孝悌”“忠恕”“信”“礼”“义”等内容。孔子从不同的角度对“仁”进行了解释。

首先,一个“仁”的人要做到“直”,也就是要有真性情、不虚伪。能帮助别人就尽量帮助,不能帮助也不强求。不做花言巧语的“伪君子”,不必追求所有人都喜欢你,那些所有人都喜欢的“老好人”才是最糟糕的。

一个有真性情的人还要遵从“礼”。古时的“礼”除了现在“礼”的所有意思之外,还指人的行为规范、社会政治制度等。一个“仁”的人要“克己复礼”,不符合“礼”的事物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能够处处实行“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这五种品德,就是“仁”的人了。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实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领导别人。

既要有真性情,又要遵从“礼”,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仁”呢?如果一个人从来都不“好胜、自夸、怨恨、贪婪”,算不算“仁”呢?孔子说能做到这样很难得,但算不算“仁”就不知道了。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只要爱别人就是“仁”了。

孔子说,作为一个“仁”的人绝不能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的原则。

课文理解

一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1. __________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

A. 仁

B. 义

C. 礼

D. 忠

2. 下面哪一项属于“仁”?

A. 看到有人掉到水里,你不会游泳,你帮助喊人。

B. 看到有人掉到水里,你不会游泳,所以你就走开了。

C. 看到有人掉到水里,你不会游泳,但你仍然跳下水去救。

D. 看到有人掉到水里,你没有去救。

3. 下面哪一项属于“仁”?

A. 爱别人

B. 老好人

C. 能说会道

D. 处处做好人

4. 下面哪一项属于“仁”?

A. 想做什么做什么

B. 按照社会规范做事

C. 真诚同时不违背“礼”

D. 不违背礼,但可以违背内心

5. 下面哪一项不是一个“仁”的人应该具有的品德?

A. 庄重、宽厚

B. 诚实、勤敏

C. 慈惠

D. 善辩

6. 下面哪一项是一个“仁”的人应该具有的品德?

A. 好胜、自夸

B. 怨恨、贪婪

C. 诚实、勤敏

D. 虚伪、狡猾

二 判断正误。

1. 一个“仁”的人,偶尔可以虚伪。(  )

2. 一个“仁”的人,就要讨好所有的人。(  )

3. 一个“仁”的人,就是从来不得罪人。(  )

4. 一个“仁”的人,也要量力而行。(  )

5. 一个“仁”的人,可以不遵守“礼”。(  )

6. 从来都不“好胜、自夸、怨恨、贪婪”的人,一定是“仁”的。(  )

7. 爱别人就是“仁”。(  )

8. 生命很重要,有时为了生命可以放弃“仁”。(  )

9. 一个人宽厚就会被别人欺负。(  )

10. 一个“仁”的人,一定爱自己的父母。(  )

三 讨论题。

1. 你对“仁者爱人”有什么看法?

2. 一个“仁”人,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他的朋友?

语言训练

一 选词填空。

道德 虚伪 庄重 宽厚 花言巧语 好胜 怨恨 贪婪 自夸 风俗习惯

1.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从来不__________,不会说自己很优秀。

2. 一个__________的人从来不知道满足,所以也不会幸福。

3. 我的父亲常常__________待人,所以村里人都很尊重他。

4. 祭祀是一种非常__________的仪式,在古代,妇女和小孩都不可以参加祭祀活动。

5. 不要相信他的__________,他从来都是只说不做。

6. 我们不必去__________伤害过我们的人。

7. 这个人非常__________,给人感觉很热情,但其实内心特别冷漠。

8. 只有具有“仁”的品格,才会成为一个__________高尚的人。

9.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__________。

10. 争强__________不是一个君子应有的品格。

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孔子的学生颜回在街上看到一个小贩与一个买东西的人算账,小贩说“三八二十四”,买东西的人说“三八二十三”,二者争论不止。颜回看到后,走过去说应该是“三八二十四”。但买东西的人却不相信,要求让孔子来判断谁是正确的,并说,如果自己是对的就让颜回把帽子送给他,如果自己错了就把自己的头割下来。孔子最后说,应该是“三八二十三”,那个买东西的人高高兴兴地拿着颜回的帽子走了。颜回很不理解,就问孔子:“老师,三八到底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呢?”

孔子反问:“那么你说,到底是生命重要,还是一顶帽子重要呢?”

“当然是生命重要了。”

孔子说:“这就对了,我说三八是二十三,你输的只不过是一顶帽子,如果我说三八是二十四,那个人输的可是一条人命呀!”

问题:

1.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买东西的人认为_____。

A. 三八二十四

B. 三八二十二

C. 三八二十三

D. 三八二十五

(2)那个买东西的人说,如果真的是“三八二十四”,他会怎么样?

A. 给颜回一顶帽子

B. 割下自己的脑袋

C. 让颜回给他一顶帽子

D. 割下颜回的脑袋

(3)孔子为什么说“三八二十三”?

A. 因为生命比帽子重要

B. 因为帽子比生命重要

C. 因为买东西的人说得对

D. 因为小贩说得对

2. 讨论下面的问题。

(1)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2)生活中有些人很喜欢争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争辩这件事呢?

三 写一写。介绍一位你身边“仁”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语句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

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扩展阅读

阅读一

礼(一)

“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 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人与人交往的礼节仪式,也就是孔子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作为道德规范,“礼”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各个阶层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具体内容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等。不同的社会关系有不同的“礼”。

儒家宣传的理想的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礼”是有差别性的行为规范,不是普遍适用于一切人的一般规范。例如,只有天子可以祭天,而普通人只可以祭父母。

儒家认为,人人都遵守“礼”,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为达到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目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统治者常常用“礼”来束缚人们的思想,限制人们的行为,把人们变为统治阶级的忠实奴仆。

但孔子认为“礼由仁生”。“礼”虽然有阶级性,而“仁”是平等的。“礼”虽好似宗教,而“仁”则是人道。因为“仁”是平等的,是具有人道意味的,所以“礼”必须在“仁”的精神下来推行。

阅读二

礼(二)

中国古代每个人必须按照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去选择相当于其身份的“礼”,符合这些条件的为“有礼”,否则就是“非礼”。举例来说,八佾 舞是天子的礼,卿大夫只许使用四佾。鲁季氏以卿行天子之礼,八佾舞于庭,孔子认为非礼,愤慨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历代冠、婚、丧、祭、乡饮 等礼,都是按照当事人的爵位、品级、有官、无官等身份制定的,对于其所用的衣饰、器物以及仪式也都有烦琐的规定,不能乱用。在家族中,父子、夫妇、兄弟之礼各不相同。夜晚为父母安放枕席,早晨向父母问安,出门必面告,回来必面告,不住在室的西南角(尊者住的地方),不坐在席的中央,不走正中的道路,不立在门的中央,不蓄私财,是人子之礼。只有通过不同的礼,才能确定家族内以及社会上各种人的身份,使人人各尽其本分。“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上》),便是此意。

再例如,冠礼 或笄礼 是中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在历史上,它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华夏先祖对于冠礼非常重视,所谓“冠者礼之始也”,《仪礼》将其列为开篇第一礼。先民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这一仪式,是要提示行冠(笄)礼者: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能履践孝、悌、忠、顺的德行,才能成为合格的儿子(女儿)、合格的弟弟(妹妹)、合格的公民(在古代,即合格的臣下)、合格的晚辈,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唯其如此,才可以称得上是合格的社会成员。因此,冠礼、笄礼就是“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一种寓教于“美”的文明教化方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传统。礼乐文化强调秩序与和谐,这一民族文化传统赋予中华民族屹立风雨的底气,给庸俗文化有泛滥趋势的当今,带来一股雅正的新风。

阅读三

仁、智、勇

儒家学说通过对君子人格的塑造和完善,从而实现修身、治国的目的。作为“以天下为己任”的君子必须具有仁、智、勇三个方面的品格,并且要做到仁、智、勇的统一。

孔子把仁、智、勇称为“君子之道”。孔子说过“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意思是仁爱的人博爱无私、正直坦荡,所以没有忧虑;智慧的人精通事理、博古通今,所以没有疑惑;勇敢的人刚健自强、知难而进,所以不畏惧。

仁、智、勇是互相包含、互相补充的。当一个人“智”和“勇”不够的时候,只要有一颗仁爱的心,也能成为受人尊敬的君子。“智”能帮助人们提高对“仁”和“勇”的认识,从而可以自觉地去运用和实行。“勇”指实现理想的大无畏精神,如“杀身成仁”,如果没有“勇”是不可能实现的。

仁、智、勇的统一体现了君子的完美人格,可以使个人获得事业的成功,同时也能促进理想社会的形成。 HBZVspjCjkjotg7sObD0Dt/yG6SzmU2CAugA3BFVR2IGSh4o1dwVXkWwQswwkEh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