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科技翻译

明末清初,诸多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在传播基督教教义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与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了一批科学著作,推动了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和翻译机构的建设,在中国翻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推动了中国传统科学向前发展

尽管西方传教士是以传教和谋求本国利益为目的,但是他们和以吸收西学为目的的中国士大夫合作,带来了科技翻译高潮,促进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在科学技术方面,传教士与士大夫译述的西方科学技术书籍近120种,涉及医学、地理、天文学、数学、农业、水利、军事、冶金等,这些书籍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说天文学方面,由利玛窦与李之藻合译的《乾坤体义》是最早介绍西方普通天文学的著作之一,较好地反映了当时传入的西方天文学的实际水平。农业水利方面,徐光启与熊三拔合译了《泰西水法》,书中介绍了龙尾车、玉衡车、恒生车等水利设备技术,贮蓄雨雪水之水库的方法,寻找泉眼及挖井的方法等。

科技大潮除了带来先进的知识,也推动了科学器械制作与改进,制作的仪器被广泛使用。例如,德国人汤若望制作了浑天仪、望远镜等各种天文仪器,还受命试制了大炮;再比如,南怀仁曾奉命修旧炮、造新炮,以及改造各种观象仪,如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地平纬仪、天体仪等。科技翻译高潮为国人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提供了便利,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推动了中国科技翻译机构的建设和翻译思想理论的初步形成

科技文献的翻译主要采取传教士口译、士大夫笔录的方式合作进行。在这次科技翻译高潮中,译书总量虽不大,但涉及内容相当广泛,对我国翻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推动了中国科技翻译机构的建设。历局邀请传教士参与修历工作,在我国科技翻译史上是一件大事。传教士汤若望曾是“灵采研究院”院士,精通天文历算,抵华后与徐光启等人筹建了我国早期科技翻译机构——明末历局,在历局参加编译《崇祯历书》,并制作了浑天仪、望远镜等天文仪器乃至大炮等物。 徐光启通过设立历局,推荐耶稣会士,组织翻译了一批西方历算书籍。徐光启借修历之机,把历局办成一个广译西书的翻译机构。对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详细方案。 历局人员编译了许多书籍,这些书籍对于我国科学事业和翻译领域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徐光启在创设历局时十分具有前瞻性,吸收了许多年轻学者学习西方科学知识,而且在翻译过程中,这批年轻人成为天文事业的继承人。历局的创建推动了科技翻译机构的建设,到1868年时,另一个科技翻译机构——江南造船局翻译馆成立。科技翻译机构的建立不论对于中国人提高翻译速度和质量还是了解和借鉴西方的科学传播模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体现在本阶段中国翻译思想理论的初步形成上。在进行大量翻译实践的同时,许多译者还提出了自己关于翻译方面的一些见解,中国科技翻译思想理论初见端倪。比如说徐光启在《历书总目表》中提出自己的翻译思想:“臣等愚新认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他认为只有通过翻译才能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够超越。在翻译西学的过程中,他没有逐字逐句地死译,更不是不加选择地全译。在翻译中,他和传教士利玛窦还注意加入中国已有的知识。比如在译《几何原本》时,徐光启以他对几何学专业的熟悉和精湛的汉语水平,与利玛窦成功创造了一些汉语几何学词汇。“几何”这个词原本在古代汉语中是表示疑问,曹操的《短歌行》中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语句。但自从被用于数学术语,“几何”在古汉语中的原义反而被人们渐渐淡忘了。徐光启“会通以求超胜”的翻译理念在今天仍是非常有价值的。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进了西方先进器械,促进了旧器械的改造,掀起了学习西方科技的浪潮。 nJwAxXrRGMIgzQUhl2rF8n71kx2mwE0BGszrXqCu+Fy7onJna/bmprEqUnLdYiA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