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钱穆
出版信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县、延祥乡、荡口七房桥人,世代书香门第,诗书传家,但祖父、父亲皆早亡,家境贫寒。钱穆兄弟4人,排行第二,与长兄关系最笃,长兄之子钱伟长为中国科学界著名的“三钱”之一。钱穆自幼天资聪颖,9岁时在家养病,读《三国演义》为娱乐就能通篇背诵,不错一字。钱穆中学因为家贫辍学在家,担任乡村小学教师10余年,边教学边自学,每日读书不辍,乡间蚊虫太多,他就把两脚放到脚盆里苦读。所以,钱先生的学问并非现代科班之体系,也没有师友同门的奥援,“故其初在冥索中努力而尤见艰苦”。钱先生读书的特点讲究知行合一,悟事则力行:他读曾国藩谈读书方法,每书一定要从头读到尾,从此一生读书,务求毕卷;他读一日本人著作谈及养生,说一般人的早夭往往由于不善养生而起,从此一生作息规律,每日静坐和散步不断,终得以96岁高寿。

钱穆教小学10余年,又改教中学,中间著作不断,其中重要者有《先秦诸子系年》,顾颉刚读过后,认为钱穆“宜在大学中教历史”,于是推荐钱穆到燕京大学,从此开始钱穆的学术人生,他后来又转到北京大学,同时在清华任课。钱穆早年就多次听人说“中国不亡,没有天理”,但他幼小的心灵偏有一些反抗的心思,后国家屡遭患难,他更加忧患于心,对反对中国文化的言论一一收集,验之于中国古代历史,发现这些观点“实于自己旧文化认识不真”,这样的态度贯穿了钱穆的一生。

在北大第二年,钱穆不顾反对,开设中国政治制度史的选修课。在新文化的起源地、反封建的大本营,坚持宣传中国秦代以后并非专制制度,上课的内容便是《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的简编。1952年钱穆到台北筹办新亚分校,应邀系统演讲5次,后来补充整理,即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该书出版以后,在港、台地区和东南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是投考港大中文系的必读书。1991年该书由三联出版社在中国内地出版,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对《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评价,须了解钱穆其人:第一,钱穆当过十几年的小学和中学老师,常年面对垂髫顽童,明白条理清晰的重要,因此,他讲座整理的书很好读。第二,钱穆长期处在学术的边缘,从背景言,他没有正规的大学经历;从出身言,来自乡野的小学老师,同当时当道的新式学人格格不入,因此,他的著作总是有一股不服气在,这不服气让他的文章有股精神在里头。第三,钱穆一生受宋明理学的影响,讲求知行合一,学术映照人生,所以他的著述不是宽泛无边,而是学术、人生和社会通观下的圆融。

阅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前,最好读一下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序,内中钱穆对自己的学术立场有总结,大体言之:(1)对本国的历史“有温情的敬意”,对以往的历史不是当成已过的往事,甚至为现实的失败承担责任,而是将其认作自己的先辈,怀着敬意和温情,不苛责强求;(2)对制度、人事有个全盘的了解,同样的制度,因人事变化而败坏。

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因5次演讲只讲汉、唐、宋、明、清5个时期,于浩繁的制度规定、提纲挈领,将兵、赋、中央和地方政府作为重点,谈其千年的变迁,可以作为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入门书。虽然作为蒋介石的“帝师”,钱穆一生并不服膺马克思主义,但其知人论世的态度与方法却颇得唯物史观的精髓。

延伸阅读:

1.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

2. 吴晗:《朱元璋传》,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戴逸:《乾隆帝及其时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Zeu7yVMoH420lI/UdZR0uYv/NRCUIXPz5VuTCbB59Lro03cRYtVP1bCO0abq8GR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