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出版信息: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李泽厚是整个20世纪80年代有思想的年轻人的精神引路人,现在学界独领风骚的七七、七八级,更可以说是读着朦胧诗和李泽厚的书成长的。

李泽厚1930年出生在湖南长沙,祖辈曾是江南水师提督,后因父亲早逝,家道中落。李泽厚过早见到人世的炎凉,因此一生不耐人情世故。12岁时,李泽厚就经历了一场精神危机,认为人生皆苦,几乎自杀,这也奠立了他一生研究哲学的机缘。因为家贫,他尽管考入湖南省立一中(朱镕基的母校),后来还是改读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的母校),毕业后考进北大哲学系。

此时的北大哲学系,汇集了中国哲学界主要人物,如冯友兰、朱光潜等人,李泽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55年,他投入美学大讨论中,和朱光潜、蔡仪等人辩论“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开创了中国的实践美学派别。这个讨论让李泽厚声名大振。

1957年的“反右运动”,他正好在敦煌研究壁画;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尽管他的观点受到批判,但是造反派查他的工资发现不够“反动学术权威”,他又逃过一劫。70年代下放改造,对革命和造反已经意兴阑珊的人们开始转向日常生活,他们把精力用在打沙发、做无线电上,但敏感的李泽厚认为政治局势一定会改变,他在《毛泽东选集》下面偷偷地放着康德,因此改革开放一开始,他就出版了《批判哲学的批判》,让哲学研究所的同事大吃一惊。

《美的历程》写于1979年,他用几个月就完成了,严格意义上讲,应该算是中国艺术概论。此书发行了数十万册,是当时最畅销的学术著作。之所以流行,一方面,是该书的语言优美流畅,笔调清新,灵感迸发,本身就是美的文字;另一方面,该书打通了文学史、艺术史和中国文化史,李泽厚用他深厚的理性思维能力将这些学科联系在一起,并且讲活了,连冯友兰都表示佩服。

该书之所以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力,还和整个80年代的思想氛围有关。李泽厚开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次美学大讨论,这里的美学并不仅仅是哲学的某个分支,事实上还承担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早在20世纪20年代,王国维、蔡元培等人最早提出美学教育,他们企图用美学替代宗教。而8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事实上是借着美学复苏被压抑的个性和自我。从来没有任何时代像中国的80年代那样有如此多的人谈论美。所有的大学,甚至医科大学和农业大学都开设美学的课程,有的工厂也发来邀请,请李泽厚去谈美学,当时每个学科门类都有美学分支,包括新闻美学。

《美的历程》进入21世纪以后依然再版了多次,今天读来依然是理性和感性交融的才情之作,依然是提高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识的重要参考之作。

延伸阅读:

1. 徐调孚:《中国文学名著讲话》,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2. 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3.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ya83dyoD5KWpdNlCUXADGwA4dqi82Cl88+32Ys2iBPbJTYDsyFO2Elgfe6ij6k7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