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作者犯的最严重的错误是什么?多年来,一直有人问我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故事。所以,即便他们创意绝佳、妙笔生花,但往往写了很多事,也讲不出一个真正的故事,因此难以让人手不释卷,换句话说,没有读者。

结果呢?无数的作者意冷心灰,因为无论他们怎么努力去写,无论参加多少个工作坊、修了多少个学位,还是找不到出版代理商,出不了书。如果他们决定自费出版(为了给那些有眼无珠的大出版商点颜色看看),最后也不过是卖给了家人和朋友。来看看触目惊心的数据:二〇一二年,《纽约时报》报道说,大多数自费出版的书发行量都不足一百五十册;调查显示,在出版商收到的书稿中,百分之九十六以上被拒(我个人认为,这个数字还要更高一些)。所以,作者们最终会失望、难过,有时还会十分苦闷。更糟糕的是,他们十分确信自己的失败只证明一个事实:他们没天赋。

我们都有内心的声音,表面上看,它一心为了我们好,但正是这个声音害了我们。曾经是什么原因让我自信可以成为作家呢?我应该马上放弃这个念头,在别的舞台展示我的创造力。比如形意舞?不能这样想!不仅因为你很有可能的确拥有过人的才华,还因为,我是认真的,这世界会跳形意舞的人已经太多了。

真正的重点是:不了解一个故事如何产生不是你的错。就好比你并不是很清楚你的身体如何吸收食物里的营养一样。你知道你的身体吸收了营养,而且如果在高中修了生物课,你可能还记得吸收过程与细胞、滤膜、氨基酸有关,但你看不到它是如何去吸收的(谢天谢地)。故事—所有的故事,在你身上产生影响的时候也是这个道理,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影响为什么会产生。

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你破解故事的密码,将不可见变得可见—更不用说,变得可操作。它能让你变成一个故事高手。它手把手教你,如何为故事勾画一个蓝图,这样你将会从起点直接到达成功。它会大大减少你修改稿子的时间—这一点千真万确。你不仅能从第一句话开始就牢牢抓住读者的心,而且你的小说,或者脚本、剧本、短篇小说,会比你之前的创作更深刻,更丰润,更引人入胜。我为什么能确定呢?因为我们现在并不是在讨论某种新的、风靡一时的写作体系。我们谈论的是脑科学。

人为故事而生。对于每一个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故事,我们都会去揣摩、评论一些具体点,无论哪种文体,具体点都是那几个方面。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故事是大脑的语言。我们以故事的方式思考。在大脑进化过程中,故事逐渐成为大脑进入现实的解码指环,因此我们非常善于在故事中搜寻一些具体的意义和信息—我是说我们所有人,生来如此。就算幼儿园小朋友也能辨别出什么是一个好故事,因为它就嵌在大脑结构里。故事是我们理解周围世界的方式;它的产生远远早于书写语言。真是见鬼,在口头语言产生之前,我们就在用故事发牢骚和唉声叹气了。我敢打赌,要是哪天清晨起得太早,一些古里古怪的家伙还会这样做。

我们对故事的反应是天生的,不需要后天习得或者刻意思考,因此我们常常感觉不到故事在我们身上产生的作用。当一个故事吸引你的时候,你会不假思索地被它牵着走。你可能常听人说,想要沉浸在一个故事里,“就要把怀疑暂时放在一边”。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因为这样就意味着我们能否被一个故事吸引取决于我们的选择。事实上,我们别无选择。故事能够在我们身上发挥力量,是我们自身生理反应的结果。但是天生会对故事做出反应,并不意味着天生会写故事。就像伟大的南方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 所说:“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故事,除非他坐下来写一个。”但有一个部分她忽略了,在我们写故事之前,我们得知道故事到底是什么。就是说,我们要知道到底是什么吸引了读者,抓住了读者。

问题是,大多数作者误以为故事就是书页上所读到的东西:生花的妙笔,权威的叙事,紧凑、令人叫好的情节,巧妙的结构。犯这样的错误很正常,但却致命。因为虽然没有人否认那些要素很重要,但它们之中缺乏一个关键要素来赋予故事以意义和生命。

乍一看,一个故事的驱动力是无形的。这个驱动力不是天赋,不是语言表达,也不是情节。以电为例。再高强度的照明灯,除非插上电,否则都只能是摆设,一个不能吸引读者的故事就是一盏没插电的灯,缺少电来照亮它的情节、语言表达与天赋,让它熠熠生辉。

问题来了,这个照亮故事的电究竟是什么?

答案是,随着主人公进入故事当中,他纠结、思量,并权衡最关乎自身的事物,在此基础上做出艰难的决定,如此推动叙事。在这个过程中,一切自然流溢而出。这里所说的纠结不是普通的内心矛盾,而是主人公几乎无法实现的目标:他要实现心中的愿望,同时还要在恐惧面前不丧失自我。当我们深入推敲细节,会发现故事并不等同于情节,或者发生的事件。故事讲述的是情节进行中的具体事件如何影响主人公,进而让他的内心产生何种变化。

记住,主人公内心的斗争是小说的火线。它就像是地铁行驶的第三条轨道—那条驱动车子向前的带电轨道。没有这条轨道,无论那辆列车建造得多么精良,也只能置身事外地原地不动,惹得乘客们直跺脚,尤其是在高峰时刻。所有的故事终究都靠人物推动—是的,所有的故事,包括《五十度灰》《A:不在现场》《虎胆龙威》《战争与和平》《金翅雀》和《小火车头做到了》。

在一部小说中,所有的部分,包括行动、情节甚至“感官细节”,都必须在第三条轨道上,这样它们自身才具备意义,并拥有情感冲击力。无论故事的文字多么优美,或者“从客观上看”情节多么跌宕起伏,假如不能让主人公产生内心的挣扎,都会打破吸引住读者的魔咒,他们会骤然间出戏,回到现实中,将故事打入冷宫。

绝大多数的稿子之所以被拒—被出版商拒也好,被读者拒也好,是因为它们没有连通第三条轨道。这就是作者因疏忽铸大错的地方,也是他们犯的最严重的错误。因此他们写啊,改啊,润色啊,一沓沓的稿子写了盘根错节的许多事,但没有一件是重要的,因为他们写的东西是一堆人物内心以外的东西,吸引不到读者去读。

故事关乎着人物的内心斗争,而非内心之外的事情。重要的是主人公如何由内去认识、去克服并且解决外部情节进行中的问题。这就是说,早在情节中的事件发生数十年之前,人物内心存在的问题就应当已经出现。因此,具体来说,如果你不知道你的主人公想要什么,心中怀有什么谬念,以及最重要的是不知道到底该如何构建情节帮助他克服谬念,那么你就写不出好故事。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开始建构情节之前,你要对主人公内心的具体矛盾了如指掌,也就是为什么抓住了主人公的内心矛盾之后,情节就能以惊人的速度自行前进。故事第一,情节第二,这样你的小说才能迅速抓住读者,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就已经将其俘获。

这就是《怎样写故事》可以让你拥有的力量。它一步步引导你把一个隐约闪现的念头,逐渐演变成一个多层次的、有前因后果的蓝图,再加以修饰完善,即可成为初稿,而它的专业性、丰富度和控制力堪比修改过的第六稿和第七稿。你会注意到我在整本书中说的是“蓝图”,而不是“大纲”。这是因为在写作用语中,“蓝图”一词通常指的是逐个场景的总结,即小说表面情节的概要,而不是这本书的内容。我们正透过表面,看到故事的本质—令读者的大脑难以抗拒的东西。在《怎样写故事》中,我们所说的“蓝图”并不是情节推进中所发生事件的简单概括;蓝图是对一个完整故事的内部与外部的高度综合,当你为小说构建蓝图时就已经开始写了,事实上,蓝图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将出现在小说中。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东西是浪费的,没有什么“写作前的准备”。结果呢,一部引人入胜并将会改变读者看待世界的方式的小说就此诞生。 QYR+aPavMlNpvtFNzfteL1CB9lEYQY7W3EzSOp4nKdChDPaSTVTnx4f0YZ+2l6i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