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年的 6月份,都会有一大批高中学子如飞出笼子的鸟儿,快乐地驰骋在广阔的自由天空。与此同时,大学校园里却正在上演着一幕幕有些伤感、有些欢喜的毕业典礼。
为什么有些人“大学毕业即失业”呢?为什么有些名牌大学毕业生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呢?种种问题盘踞在人们的心头,而问题的答案却没有完全浮出水面。
以我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来看,有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让自己“心满意足”并且愿意一直从事的工作。其实,不仅有些大学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有些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三五年甚至更久的职场老人,有时也会让自己处于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寻不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出口。
在每年的招聘会上,一些企业往往会面临这样的窘境:给文员的岗位开出 2500元工资,前来应聘者寥寥无几;给总经理助理岗位开出 6000元工资,按理说前来应聘者应络绎不绝,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如此高薪之下,此职位竟然也落得个无人问津的凄凉境地!
为什么会出现这般匪夷所思的情况呢?
对于一些职场之人来说,工资可能是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一般文员工作技术要求不高,薪资待遇不高,一些大学毕业生认为 2500元完全不够自己一个月衣食住行的生活开销,也体现不出大学生应有的价值。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尚且如此,已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一些职场老人更加不会对这种薪水低廉的工作另眼相看。
诚然,文员一职工资低少有人前来应聘不足为奇,可为什么工资待遇高的总经理助理一职也同样无人问津呢?总经理助理一职,不仅要求应聘者在学识、形象以及沟通能力方面出类拔萃,它还看重应聘者的个人诚信、胆识和自信心。一些大学毕业生由于工作经验缺乏,可能不能胜任,而一些职场老人可能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也不会轻易去应聘。
朋友王雅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担任语文老师,5年的时间里,她从一个专职的授课老师一直做到了部门的教育总监。原本对生活充满激情的她,最近却有点儿像霜打的茄子——蔫了,甚至和朋友结伴出去玩的时候,她也有些神情恍惚,心不在焉,最后弄得大家都对她颇有微词。
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有一天,我给王雅打了一个电话,邀她出来吃饭。刚开始兴致不高的她还一再推辞,可最终敌不过我的热情相邀,准时前来赴约。
起初,我还以为她的生活出了什么大问题,在一番刨根问底的询问之后,王雅告诉我,她觉得自己现在的这份工作已经没有多大的上升空间了,而且薪资待遇也得不到她理想中的提升,所以,她渐渐地萌生了辞职的念头。
“原来你就为这事整天吊着一副苦瓜脸啊?”当王雅情绪低落的答案水落石出后,我感到有点难以置信,她算是一个职场老人了,怎么行为表现还跟一个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一样呢?
王雅尴尬地笑了笑说:“我也不想这样,但是一想到自己要重新开始,和那些年轻的‘90后’抢饭碗,我就感到头大!而且,现在的工作岗位要么薪水低得吓人,我不乐意干;要么门槛设置得太高,比照自身,我完全没有高攀的可能。”
确实,当有些人用“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劝诫刚毕业的大学生时,像我朋友王雅那样已经有好几年工作经历的人,往往都不会吃这一套。毕竟他们不再是刚刚毕业不久的人,跳槽的时候一般都会把眼光放得更高,对自己下一份工作的薪资和环境的要求,一般要比目前的这份工作来得高。
可残酷的现实,可能让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怪圈,始终进退两难。面对好的工作单位,或是待遇优渥的职位,一些人没有办法找到切入口,凭借过人的才干承担起这份工作的职责;而面对一般的工作呢,如果和现在的工作别无二致,有时甚至还要稍逊一筹,那又何必另觅新枝?
职场最忌讳“好高骛远”和“自命不凡”之人。因此,与其哀叹现实给不了自己想要的,还不如好好反省一下自身,平时在工作之余,多补充一些新知识,努力充电,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想主动挑工作,还是被动地让工作挑我们,决定权一直都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