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约10岁的时候,我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家庭晚宴。从那以后,我开始对性格非常着迷。
事情是这样的:在吃饭时,我的母亲提到她们社区正在一起读一本新书。虽然这本书我从未听说过,其主题我也不甚了解,但妈妈对这本书的解说还是迷住了我。她说,古罗马时代的医生和哲学家们,曾按照人身上的“情绪特点”将人分成了4类。他们相信每个人身上这些元素的独特组合决定了他们的性格。按照现代版本来说,这4类人分别是活跃型、能力型、完善型和平稳型。这些类型不分好坏,也不存在“正确的”答案,都是平等而真实的。但能确定的是,当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优缺点、情感需求和驱动动机时,也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他人,尤其是他们和你不一样的时候。
我求着妈妈把书分享给自己,然后认真地看起书来。在这几个小时中,我细心地研读,尝试着在这些书页上发现关于我和亲人的内容。我被迷住了。
我沉迷于这样的想法,渴望了解自己是谁,是什么让我做出这样的举动。我还希望能深入了解人生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我该学什么?我该跟谁结婚?长大后我想成为什么人?我如何才能不要忘记在百货商店里买牛奶?
我曾猜想,这些问题应该有一个适合的“正确答案”。不论它是深刻的还是乏味的,只要找到了它,我的生活就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但事实上,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类型并没有改变我的生活,至少从长远来看是没有。尽管我迷上了人格分类并开始学习更多的东西,但却发现,我对自己的人格类型理解错了。特别是当我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时候,我失败了,完全失败了。
你可能会说,稍等一下。性格类型不存在正确与错误一说吧?
对,也不对。
客观地说,当涉及性格类型时——至少根据本书中的框架——不存在优劣之分。没有哪种性格类型要比其他类型更坏或更好。但是,有些人还是要比其他人更适合做工程师、教师和管理人员,而另外的人则天然地更富有同情心,或更善于分析。所有的这些人组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更好的世界。
处理性格问题有一个错误的方式,而这是我在无意间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