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二 东吴都城建业和东晋南朝都城建康

1 东吴都城建业的布局

秦汉时代在今南京附近设有秣陵县治(今江苏江宁南秣陵关),作为长江下游的一个政治中心。三国时,孙权(公元182—252年)于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国号吴。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他把政治中心迁到秣陵,次年改名建业。同时在建业以西石头山(今清凉山)把原有的金陵城改建成石头城(今南京城西汉中门外清凉山西麓),周围七里一百步,西靠长江,东南两面各开一门,北面开二门,作为军事重镇。建业东南又有京口(今镇江),是长江下游江防要地。黄武八年(公元229年)孙权从武昌迁都建业,并筑建业新城在淮水以北(即今南京市区所在地),东北靠钟山西麓,东凭前湖(即燕雀湖),北依鸡笼山、覆舟山及后湖(即玄武湖),周围二十里十九步。宫殿建筑于城内中部偏西北处。赤乌十年(公元247年)迁拆武昌宫到此地,建成太初宫,周围三百丈(一作五百丈),正殿称神龟殿,南面开五门,正中公车门,东侧升贤门、左掖门,西侧明扬门、右掖门;东、西、北三面各开一门,按四神的方位命名,称为苍龙门、白虎门和玄武门(《建康实录》卷二)。宝鼎二年(公元267年)后主孙皓(公元242—283年)又在太初宫以东兴建昭明宫,周围五百丈,正殿称赤乌殿,设有弯 、临硎等门 [1] 。并扩建园囿,建筑十分讲究和华丽(同上书卷四)。此外,建业城内,还建有苑城、南宫(太子宫)和西池等。苑城在昭明宫西北。从吴宫南门经建业城南门(宣阳门),直到秦淮河北岸建有南北向的御道,作为全城中轴线。御道南端是大航门,在大航门下的秦淮河上建有桥梁,称为朱雀航,是都城南面的重要门户。

建业城实际上具有内城性质。从建业城的东西两面及南面直到朱雀航一带具有外郭性质,御道从吴宫南门到大航门,共长七里,大航门立有一双朱阙,御道两侧种有青槐,并开有沟渠;同时沿着御道两侧建有一系列中央官署。左思《吴都赋》对此有生动的描写:

高闱有闶,洞门方轨,朱阙双立。驰道如砥,树以青槐,亘以绿水,玄荫耽耽,清流 。列寺七里,侠栋阳路,屯营栉比,解署棋布(李善注:“吴自宫门出苑路,府寺相属,侠道七里也。解,犹署也,吴有司徒、大监诸署,非一也”)。

十分明显,这个布局和北魏洛阳一样,是继承东汉洛阳和汉末邺城的规划而有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唐代长安城规模巨大、以中央北部宫城为主体的、具有对称的中轴线的格局,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上引《吴都赋》,“高闱有闶”以下三句是形容御道南端大航门的雄姿,“驰道如砥”以下五句是形容御道的结构,“列寺七里”以下四句,是描写宫门以南七里长的御道上两侧中央官署连属排列的情景。

东吴建业宫殿的建筑,不是很整齐的。太初宫造在城内中部偏西北处,昭明宫又造在太初宫之东,苑城更造在昭明宫之北,不像曹操所建的邺城那样,把大朝的文昌殿和内朝的听政殿并列为东西两部。邺城由于内朝听政殿造于东部,中央官署分别造于听政殿前司马门内外大道的两侧,因而它作为中轴线的大道及其两侧官署就偏在城的东部。东吴建业则以整个宫殿区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中轴线的御道设在城的南部正中,共计七里,大体上从宫门到建业城南面正中的宣阳门有二里,从宣阳门到秦淮河北岸的大航门又有五里(参看图42)。中央官署就连属分布在这七里长的中轴线的两侧。北魏洛阳由于宫城位于城内中部偏西北处,从宫城正中阊阖门到洛阳城南面偏西的宣阳门,作为中轴线的铜驼街及其两侧官署就偏在城的西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后世唐代长安城那样整齐对称的中轴线布局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按照整个魏晋南北朝都城布局发展趋势而构成的。它不仅受到北方曹魏、北魏的影响,同样也受到南方东吴、东晋、南朝的影响。

东吴建业作为居民区的“里”和作为商业区的“市”,也还没有整齐的布局,但是有其特点。贵族的“里”和重要的“市”都设在御道以南的秦淮河流域,这是为了适应当时建业发达的水上交通。左思《吴都赋》对此又有详细的描绘:

图42 吴都建业平面图

(采自朱 《金陵古迹图考》,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横塘查下,邑屋隆夸;长干延属,飞甍舛互(李善注:横塘在淮水南,近家渚缘江筑长堤,谓之横塘,北接栅塘。查下,查浦,在横塘西,隔内江,自山头南上十里,至查浦。建业南五里有山岗,其间平地,吏民杂居。东长干中,有大长干、小长干,皆相连。大长干在越城东,小长干在越城西。地有长短,故路大小相干)。其居则高门鼎贵,魁岸豪杰,虞魏之昆,顾陆之裔。岐嶷继体,老成弈世,跃马叠迹,朱轮累辙。陈兵而归,兰 内设,冠盖云荫,闾阎阗噎(李善注:魁岸,大度也。……虞,虞文秀;魏,魏周;顾,顾荣;陆,陆逊,隆吴之旧贵也。昆裔,皆后世也。岐嶷,谓有识知也。……跃马,腾跃之谓,言富贵也)。

横塘在秦淮河的河口附近,查浦在石头山(今清凉山)以南,大小长干里在石子岗(今雨花台)西北越城的东西两侧,都是水陆交通方便的地方。这一带是居民聚居之处,更是贵族会集之地,虞、魏、顾、陆四姓大族的后裔都住在这一带,即所谓“高门鼎贵,魁岸豪杰”。

重要的“市”设在淮水(今秦淮河)北岸。《丹阳记》(《太平御览》卷八二七引)说:“京师四市,建康大市,孙权所立;建康东市,同时立;建康北市,永安中立(永安是吴景帝年号,公元258—264年)。”大市设在长干里和横塘之间的建初寺前,北寺设在归善寺前,当即由庙市发展而形成。左思《吴都赋》有描写“市”的一段:

开市朝而并纳,横 而流溢,混品物而同廛,并都鄙而为一。士女伫眙,商贾骈 服,杂沓 萃。轻舆按辔以经隧,楼船举 (帆)而过肆;果布辐凑而常然,致远流离与珂 贿纷纭,器用万端,金镒磊 ,珠 阑干,桃笙象簟。……富中之 ,货殖之选,乘时射利,财丰巨万,竞其区宇,则并疆兼巷;矜其宴居,则珠服玉馔。

建业的“市”都设在外郭地区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的地方。所谓“隧”,是指“市”中街道,所谓“肆”是指“市”中排列成行的商铺。这种“市”四通八达,轻便的马车可以通过“市”中街道,建有高楼的大船可以经过“市”中成排的商铺,所以说:“轻舆按辔以经隧,楼船举帆而过肆。”说明“市”内不但有通行马车的大道,而且有横穿过“市”区的大河。正因为水陆交通十分方便,成为都城内外居民集中交易的市场,所以说:“并都鄙而为一。”这里不仅有本地土产和江南地区的物产,而且有来自交、广和南洋诸国的商品,包括果、布、琉璃、珠玉及象牙制品。由于交易兴隆,这里住有“财丰巨万”“并疆兼巷”“珠服玉馔”的富商。

2 东晋南朝都城建康的布局

东吴只存在五十年,为西晋所灭。西晋灭吴后,恢复建业旧名秣陵。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从秣陵分立临江县,次年改称江宁县。太康三年又将秣陵分为二邑,淮水以北称建邺,淮水以南仍称秣陵。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石冰从张昌起义,进攻扬州诸郡,太初宫就毁于兵火中。后来晋广陵度支陈敏进据扬州,在太初宫基础上建筑府舍。西晋末,为了避愍帝讳,建业又改称建康。西晋灭亡时,琅 王司马睿在江东重建东晋王朝,又以建康为国都。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在此建都。

东晋初期沿用东吴旧城与陈敏所建府舍,到咸和五年(公元330年)晋成帝(公元325—342年)方“作新宫,修苑城”(《晋书·成帝纪》)。建康城仍是周围二十里十九步,南面三门,正中仍称宣阳门,东侧为开阳门,西侧为陵阳门,东面有清明、建春二门,西面为西明门,从西明门到建春门之间建有东西向横街,街北为宫城,亦称台城或苑城;街南为中央重要官署。宫城原为土墙,咸康五年(公元339年)改用砖砌。周围八里,每边二里。宫城有内外两重。内壁北面无门,南有端门,东有云龙门,西有神虎门。外壁南有大司马门和阊阖门,东、西有东西掖门,北有平昌门(俗称冠爵门)。太元三年(公元378年)尚书仆射谢安因原有宫殿不够宏丽,建议重作新宫,计建成内外殿宇大小三千五百间(《晋书·谢安传》《建康实录》卷九)。

建康宫殿布局沿用魏晋洛阳的旧制。正殿称太极殿,共十二间,以象十二月,用作大朝。两旁有东西二堂,作为日常听政与召见大臣之所。太极殿以北为显阳殿,是皇后正殿,东西两旁是含章殿和徽音殿。宫城正门大司马门,前临东西向的横街(《太平御览》卷一七五引《丹阳记》)。从大司马门经建康城宣阳门到秦淮河北的朱雀门(即大航门)有南北向的御道,沿用东吴建业城旧制,作为全城中轴线。朱雀门之南,秦淮河上原建有朱雀航,作为都城南面的重要通道。晋明帝(公元322—325年)时,在平定王敦之乱的战争中烧毁。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年)重建为朱雀浮航,所谓浮航即是用船舶连接而成的浮桥(参看图43)。

南朝沿用建康为都城,并沿用东晋宫殿(只是对宫城门名有所更改)。宋、齐二代只对居室、苑囿有所增建 。梁武帝天监七年(公元508年)在宫城南面内壁端门和外壁大司马门之前建筑神龙、仁虎二阙,天监十年又在宫城四周加筑一道围墙,使二重增加为三重。天监十二年重建太极殿及东西二堂。太极殿改为十三间,以象闰数(参看图44)。

图43 东晋都城建康平面图

(采自朱 《金陵古迹图考》,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图44 南朝梁都建康平面图

(采自朱 《金陵古迹图考》,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东晋、南朝这样讲究正殿间数的开阔,对后代宫殿制度有深远影响,隋唐沿用其制。隋代东都的正殿乾阳殿也是十三间(《大业杂记》),西京的正殿大兴殿想必相同;唐代西京的太极殿即是隋的大兴殿。后来北宋正殿以十一间开阔为最高等级,其次为九间开阔,金、元两代都沿用其制。明代正殿以九间开阔为最高等级,清代又恢复以十一间开阔为最高等级。

东晋、南朝建康的布局,对北魏重建洛阳是很有影响的。北魏孝文帝在改建平城过程中,除了派蒋少游到洛阳丈量魏晋宫室基址以外,还派蒋少游作为李彪副使一同出使南齐,观摹建康宫殿规模。后来孝文帝任命大臣设计重建洛阳宫殿和官署,就是综合南北几个都城布局的优点,作了进一步的改进。

东晋、南朝的建康城如同东吴的建业城,依然是内城性质。建康城的南、东、西三面城郊,具有外郭性质。外围的长江、石头山、玄武湖、钟山成为天然的防御屏障;先后在外围利用山头丘陵等险要形势建成的许多小城堡,又形成一个军事防卫圈。城南石子岗(今雨花台)西北原有越城,城西石头山南有石头城。石头城原为土筑,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改为砖城,建有烽火台和粮仓等,具有要塞性质。城东南秦淮河北岸有东府城,晋安帝义熙十年所筑,梁末侯景曾入据城中,改筑砖城。城西南靠近长江冶城附近有西州城,原是王敦所立的扬州治所,后为丹阳尹治所,与东府城遥遥相对。南面沿着秦淮河有东吴兴筑的栅塘,既用以防洪,兼用作防御工程。城北临江有白石垒(又称白下垒),是陶侃为了防御苏峻作乱而兴筑。

由于中原人民大量南迁,建康人口较建业大为增加。梁时,城中居民有二十八万多户,西到石头城,东到倪塘,南到石子岗,北过蒋山,东西南北的城郊范围都有四十里地。城东青溪,城南朱雀桥、乌衣巷一带都是贵族聚居区。青溪多南朝的高门甲族,乌衣巷中以王、谢二族为最著。“市”在东吴原有的基础上大有发展,除已有的大市、东市、北市以外,还有小市十多所。同时出现了以交易一种货品为主的市,如牛马市、纱市、蚬市之类,说明当时有关人民日常生活需要商品的贸易正在进一步地发展,已经逐渐突破原有“市”区的范围。《隋书·食货志》载:“淮水北有大市百余(按百余两字当有误),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苛重的税收,限制了原有大市的发展;而分散的小市得到了成长的机会。

南朝对皇家园林曾不断扩建。宋文帝时,曾在城外北面玄武湖中建设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又在城内宫城东北华林园中兴筑景阳山,并将玄武湖水引入华林园内天渊池,通向宫中,经太极殿出东西掖门而注到宫城南面;更在城外东北郊,将北郊坛移出覆舟山外,筑成北苑,又称乐游苑。此后齐梁诸帝又在华林园中不断增建殿台楼堂。

东吴建业和东晋、南朝的建康,是南方佛教中心。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孙权为西域僧人康僧会创建建初寺,相传是建业第一所佛寺。后来建康城内外寺院林立,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著名的长干寺即在城南长干里。东吴时已建有阿育王塔,梁武帝时改称阿育王寺,并大加修建。城南淮水以北有著名的瓦官寺,因原有东晋设陶官的制陶作坊而得名。城北鸡笼山麓更有华丽的同泰寺,建于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寺内有浮图九层,大殿六所,小殿及堂十多所。梁武帝信奉佛教,特为设置同泰寺于宫城正北,并开设大通门隔路相通。这是宫城正北设置寺院道观的开端,对后代有深远影响。唐代长安设佛光寺于宫城玄武门内神龙殿以西。后周汴京设太清观于内城正北,北宋东京沿用其制,改称建隆观,宋真宗又扩建为玉清昭应宫。金代中都把原有天王寺改称大万安寺(明代改称天宁寺),设在皇城正北。元代大都设大天寿万宁寺于大内正北。所有这些,都该受到梁武帝设同泰寺于宫城正北的影响。


[1] 左思《吴都赋》说:“起寝庙于武昌,作离宫于建业,……抗神龙之华殿,施荣 而捷猎;崇临海之崔巍,饰赤乌之 晔。东西胶葛,南北峥嵘,房栊对 ,连阁相经。阍闼谲诡,异出奇名,左称弯 ,右号临硎。”李善注:“神龙,建业正殿名。临海、赤乌皆建业吴大帝所建太初宫殿名也”。“吴后主起昭明宫于太初之东,开弯 、临硎二门”。李善注以赤乌为太初宫殿名,有误。 S6DGPxQBqm0nsIDieKzB/k5muPhUjL6n7Pp4AKtqrqiGGBzm4qBUtK+Z4ybQ7QY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