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出版说明

杨宽(1914—2005),字宽正,上海青浦人。1936年毕业于光华大学国文学系,师从吕思勉、蒋维乔、钱基博等。1936年参与上海市博物馆筹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博物馆馆长兼光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9年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1970年又调回复旦大学历史系工作。1984年赴美国迈阿密定居至逝世。历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秘书、古物整理处处长,上海市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一至第三届副理事长。

杨宽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治学涉及墨子、古史传说、西周史、战国史、科技史和制度史等诸多领域。先生少年时有志于学,高中时代已发表多篇有分量的论文,专注于墨学研究及先秦史料考辨。在“古史辨”运动后期,发表《中国上古史导论》,提出神话分化说,补充发展了顾颉刚的“层累造成说”,被顾颉刚、童书业誉为“古史辨派”的生力军和集“疑古”的古史学大成之人。日本著名历史学家贝冢茂树评价“从疑古派中出现了像杨宽先生这样的人物,在充分摄取释古派的方法和成果的同时,正积极开拓一个可以推动现代古史研究前进途径,可以称为‘新释古派’的新境地”。稍后其学术兴趣由上古史转向战国史,潜居故乡青浦撰写《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为日后铸就《战国史》这一断代史经典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开始探索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西周的社会结构和礼制,著有《西周史》、《古史新探》;80年代应日本学界邀请讲学,完成《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姊妹篇。杨宽先生生平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360余篇,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果。

杨宽先生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先驱。他参与筹建了上海市博物馆,并长期担任上海市博物馆馆长,为上海博物馆的筹建、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保护国宝毛公鼎与阻止著名的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铜器盗运出口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杨宽先生还参与了修订《辞海》古代史条目、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先秦部分、标点《宋史》等工作。

杨宽先生与上海人民出版社结缘始于1955年版《战国史》,自此以后,主要著作几乎皆由我社出版。先生生前已有计划,集中各种著述在我社出版《杨宽著作集》。如今,《杨宽著作集》由我社分批出版,不仅完成了先生遗愿,也可以使读者更为全面地认识杨宽先生的学术成就。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年7月

1983年9月,杨宽先生在日本东京召开的

图一 齐·临淄故城之殉马坑

位于“大城”东北部。隶属于齐景公墓。

图二 半坡遗迹

圆形居址(上)与北侧的壕沟(下)。

图三 郑州商城遗址

骨器作坊遗址(上)与东壁的版筑层(下)。其左侧为外部。

图四 洛阳东周王城遗址

位于瞿家屯的西壁遗址内侧(上)、外侧(中)及其局部(下)。

图五 鲁·曲阜故城遗址

图六 齐·临淄故城遗址

“小城”内的桓公台。

图七 齐·临淄故城遗址

“大城”西北部的水门遗址(上)与“小城”北壁遗址(下)。

图八 郑韩·新郑故城遗址

北壁遗址(上)及其局部(下)。下右图的隧道为私人的农耕道。下左图为显示版筑状况的外侧。

图九 赵·邯郸故城(赵王城)遗址

上图为自龙台望西城南壁,下图为自东壁望龙台。

图十 魏·安邑故城(禹王城)遗址

“大城”的西壁。

图十一 楚·郢都(纪南城)遗址

自北壁上望东北角,近处能见到城门遗址之一。

图十二 燕下都古城遗址

上、下图均为西壁。

图十三 秦·阿房宫遗址

宫殿基坛全景(上)及其局部(下)。

图十四 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

自东方瞭望之全景(上)及北端(下)。

图十五 汉·长安城址

左下角能见到“漕渠”痕迹的南壁遗址(上)与东壁的霸城门遗址(下)。

图十六 洛阳汉魏方城遗址

东北角的城壁(上)与东壁中部(下)。

图十七 唐·长安城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自东北面瞭望,左侧之小丘为翔鸾阁遗址。

图十八 唐·长安城大明宫龙尾道遗迹

自翔鸾阁台基上瞭望西方之栖凤阁遗址(右内侧之小丘)。右侧为含元殿遗址。

图十九 清明上河图(虹桥地段)

图二十 清明上河图(城门口) ls8FpjA6bHFdeBeawDh7XRy5pPkKa/EFYla4DlP96cbtetUyFLqQPeKsnSF00nJ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