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后期开始,晋、齐等国的卿大夫为了谋求在相互兼并中取得胜利,纷纷讲究经济和政治上的改革,这是个带动历史发展进步的改革潮流。春秋末年晋国六卿分别进行了田亩制度的改革,其中赵、魏、韩三家取得成效较大,于是在兼并过程中造成“三家分晋”的局面。到战国初期三晋顺着这个潮流的趋势,进一步谋求改革,同时学术思想界出现了一个讲求改革的“法家”学派。魏文侯重用法家李悝变法,首先取得成效,使魏最先富强。同时赵烈侯相国公仲连也进行了改革。接着楚悼王起用兵家兼法家吴起实行变法,因楚悼王去世,吴起被害,成效不大。同时齐威王重用邹忌进行改革,也取得成效,使齐成为与魏并立的强国。后来韩昭侯任用申不害进行改革,申不害是讲究“术”的法家,成效不显著。接着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两次进行变法,可以说是变法的集大成,因而取得显著成效,使秦国富强,奠定了秦国此后在兼并战争不断取得胜利和完成统一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