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手势,你脑海中最先反映出来的会是什么?是拇指、食指相扣的OK?还是竖起食指、中指的“V”字手?想必有很多吧!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习惯性的动作,比如与友人打招呼,或者是在球场上拿下一个篮板时表示庆祝,都会做出形形色色的手势。
双手作为我们身体上最灵活的部位,生活中很多事都离不开它们。除了帮我们完成一些动作和工作,它还衍生出一套自己的“语言”,在日常交流中,双手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和眼神一样,手势语言也属于肢体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值得我们探索。
对肢体语言最为敏感的人当然是犯罪心理侧写师,他们每天都在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歹徒犯罪手法花样翻新,面对审讯也有各种逃避方式,或者装傻充愣来混淆视听。给犯罪心理侧写师侦破案情造成极大的阻碍。犯罪心理侧写师必须寻找更多有效的途径来解决麻烦。等着犯人幡然悔悟主动认罪是不现实的。所以,犯罪心理侧写师对于肢体语言的观察必然要更加敏锐,不论罪犯如何抵赖,故事编造得多么逼真,犯罪心理侧写师总能看穿一些小动作,从而揭露真相。
我们特意搜集了犯罪心理侧写师总结出的部分手势语言所代表的含义,这些手势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或许我们对这些动作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现在不妨来瞧瞧专业的。看看犯罪心理侧写师的解读和你的认知会不会相差很大。
我们中国人打招呼比较随意,除部分少数民族的习俗之外,没有太多的讲究。两个人如果远远地看见对方,那么双方都会遥遥地挥手;如果是在街上擦肩偶遇,一般都会抬起手掌招手示意;有的年轻人喜欢碰一碰拳头,女生往往习惯摆动几根手指。这些方式都很常见,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通过自己的肢体摆动,发出问候的信号是我们在遇见熟人时的一种本能反应。
但是,外国人打招呼就比较讲究了。根据资料显示,大部分欧洲人打招呼习惯用手指,他们会伸出胳膊将掌心朝外,但是手臂不会动作,而是简单地上下摆动手指。他们摆动手掌代表否定,比如,不需要、不同意。在西方国家,摆动手掌一般都带有拒绝的意思,有些国家还带有一些侮辱性的含义,所以出门在外还是少做这些动作。
打招呼属于我们向外发送信号,而当我们心里有事的时候,也会出现各种手势,如摩擦手掌。这个动作因人而异,有些人是用一只手的手指触碰另一只手掌,有的人则是双手的手掌互相摩擦,也有十指交叉、掌心摩擦的。人处于压力下,或者做某些艰难决定的时候,通常会做出这种动作。犯罪心理侧写师在参与办案过程中会与嫌疑人进行交谈,当犯罪心理侧写师问及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时,很多有所隐瞒的嫌疑人便会不自觉地摩擦双手。因为他们会觉得合拢手掌可以安定心神,缓解压力。
十指交叉和摩擦手掌无论是放在一起做,还是单个分开,都与焦虑紧张脱不开关系。可能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会看到,一些人十指交叉摆放在桌面上,神情自若,言谈举止显得很稳重。实际上,这个动作在犯罪心理侧写师看来充满了破绽。十指交叉通常是焦虑的信号,犯罪心理侧写师审讯嫌疑人或者在法庭审判时,嫌疑人常常会做出这个手势。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不知道犯罪心理侧写师是否已经完全掌握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不知道法庭会如何宣判,自己会不会面临重刑惩罚。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我们在看到十指交叉的手势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对方拇指的朝向。如果对方拇指向上,那含义就不同了。这个细微的不同代表着对方所表达的是一种积极正面的情绪。
了解了代表焦虑和不自信的手势,那有没有表达极度自信的手势呢?也有。犯罪心理侧写师对于手势的研究非常详细,资料显示,一种名为“尖塔式”的手势最具自信。
尖塔式,顾名思义,这个手势与双手合十略有相似,但是手掌并不靠拢,而且手指也是打开的状态,手指指尖会触碰,但不会交叉,做出的形状比较像塔尖,所以一般被称为尖塔式手势。犯罪心理侧写师认为,做出这个手势的人往往有着掌控局势的气场。其手势代表着本人对某件事或某个人有着高度的肯定。这个动作有强调的意味,会给人一种值得信服的感觉。如果在交谈询问的时候,回答的人做出这个动作,那他所说的内容一般是可信的。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有工作面试或者商业谈判,可以试着用这个动作。当你内心充满信心时,要有所作为,让其他人感受到才行。
说到这里,我想到一个有趣的手势。要说最常见的手势,有一个手势肯定大家都熟知,那就是剪刀手,也叫“V”字手。
用这个手势的代表人物是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二战”时,英国军队在德国战车的碾压下略显颓势。首相丘吉尔为了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在一次演说中竖起了食指与中指,就像英文字幕中的V一样。这个手势的含义是victory(胜利),用以号召军民团结一心,保家卫国,和法西斯血战到底。丘吉尔首相一定没有想到,这个简单的V字手势如今已经风靡全球,不分国家和人种,凡是有值得庆祝的场合,就会出现这样的剪刀手。
不过有一点犯罪心理侧写师要提醒大家,正确的V字手势是手心朝外的。很多女生在拍照时似乎很喜欢别具一格地将手背外翻,这个动作如果放在英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可就变了味道,成了一种赤裸裸的侮辱信号。
有一种手势带着浓浓的中国风,并且男女有别。这就是我们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一种特色手势 ——兰花指。舞台上的花旦随着唱腔摆开台步,三指握向掌心,尾指翘起,唱段娓娓传来,台下掌声四起。这个手势通常被看作女性专利,女性做出来总有种别样风情。男人阳刚之气过盛,自然不太适合这种阴柔的手势。如果是女性做出这个手势,会给人一种娇媚温婉的感觉,但是如果一个男人摆这个手势,就显得不太妥当了。
相比兰花指的柔媚,圆圈手势就阳刚得多了。这个从19世纪由美国风靡世界的手势,如今依旧被人们喜欢。食指与拇指指尖相碰,其余三指微曲,代表着“一切正常”“没问题”等意思,人们都喜欢看到这个手势,这代表着一切顺利。
手势语言多种多样,一根手指往往也能隐藏着多重含义。五指之中拇指最短,但拇指却是最重要的。几乎所有需要手指完成的工作都离不开拇指的协助。竖起大拇指这个动作我们都有做过,这个手势代表着认可、赞扬,是一种非常自信的肢体语言。我们对别人竖起拇指,这说明对他人的评价很高,给自己竖起则是一种自信的体现。
拇指的朝向影响了表示的意义,与打招呼的手势一样,不同的国家对竖拇指这个动作的解读有所不同。
向上竖起大拇指在多数国家都是正面评价的象征,意味着赞许和表扬。但澳大利亚人的看法不同,这个动作在他们看来是非常粗野的动作,往往带有贬义。假如是用翘起的拇指尖指着某个具体的人,那问题可就大了,会被看作一种嘲弄和鄙夷。我们平时理解的负面表达是拇指向下,而澳大利亚人与我们正好相反。另外,在美国和法国这些国家,向上竖起大拇指也可以用于打车,就和我们看到出租车招手一样。
大拇指摆放的位置也有特殊的意义。我们经常会看到,明星模特在拍摄照片时会摆一些造型,如插兜这个动作。但是明星们不是整只手掌插进兜里,而是只把拇指放进去,其余的指头留在外边。不考虑时尚因素,从肢体语言来讲,这个动作其实是一种没有自信的表现。
另外,大拇指还会经常配合其他手指做一些动作,比如,和食指相互摩擦捻动。中国人一般都会理解这个手势,这是要钱的意思。电影里经常可以看到,当主角向人咨询什么问题时,对方往往会伸出手做这个动作,意思是:“想要答案可以,你得给我一些好处。”做这个动作的人往往社会地位比较低,喜欢占一些蝇头小利,不受人尊敬。这个手势本身也不讨人喜欢,会让人反感。
手指能表达出很多信息,不管是单个手指还是手指间相互配合,都可以传递出各种不同的意义。工作生活中,这类手势用语其实非常多,只是我们习惯于语言交流沟通,往往忽略了这些肢体语言。经常留意你会发现,手势很多时候比口头语言更简洁,也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