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求道访仙

弘治十五年(1502),王阳明三十一岁。是年春天,他审查完江北囚徒之后,前往道教名山茅山游玩。在茅山,他偶遇同在茅山游玩的丹阳人士汤云谷。汤云谷当时也向往神仙之学,还向王阳明详细介绍了呼吸屈伸之术和凝神化气之道。

王阳明和汤云谷登上“三茅 之巅”,在洞窟中小憩,于道观中休息,踏访陶弘景 留下的遗迹,慨叹现世之秽浊,飘然有脱屣人间之志。王阳明在《寿汤云谷序》(《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二)中写道:“予时皆未之许也。”

王阳明生来身体孱弱,一直对神仙的超脱境界羡慕不已,这一念头萦绕在他心头多年。后来,他终于悟得道教神仙之不足,迎来了自己思想的大转变。汤云谷最初也是向往道教神仙的,但最终还是踏入了官场。十二年后,王阳明和汤云谷再会于丹阳。

王阳明从茅山下来之后,又前往位于青阳县西南方的九华山游玩。该山也称九子山,因山峰酷似九瓣莲花,故又称九华山。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至今还保留着诗仙李白的书斋。关于王阳明游览九华山的具体时间,不同文献的记载稍有差异。《阳明先生年谱》中记载的时间不是弘治十五年春天,而是弘治十四年。

王阳明登上九华山后,遍访无相寺和化城寺等古刹,并下榻化城寺。九华山有五个洞窟,此外还有山岭十一座、山泉十七处、水源两处,溪川渊池等名胜众多。王阳明夜宿古刹,白天观奇览胜,心中充满无限感慨,于是作赋一首,题曰《九华山赋》(《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九)。他在赋中写道:

嗟有生之迫隘,等灭没于风泡;亦富贵其奚为?犹荣蕣之一朝。旷百世而兴感,蔽雄杰于蓬蒿。吾诚不能同草木而腐朽,又何避乎群喙之呶呶!

已矣乎!吾其鞭风霆而骑日月,被九霞之翠袍。抟鹏翼于北溟,钓三山之巨鳌。道昆仑而息驾,听王母之云璈。呼浮丘于子晋,招句曲之三茅。长遨游于碧落,共太虚而逍遥。

王阳明在赋中感慨人生如梦,荣华富贵犹如木槿之花,朝荣夕逝。他慨叹自己虽有几分雄杰之质,虽然没有被俗情所迷惑,但仍是一无所获,如同这草木一样正在慢慢腐朽,真是遗憾至极。成事者,不应介意周边小人的诽谤,要真正为民办事,但非常遗憾的是,这样的济世之业,自己至今都没能完成。于是,王阳明不由得羡慕起道教神仙,羡慕那种超脱尘世秽浊的境界,羡慕那种志存高远的精神。

九华山无相寺地藏殿。王阳明年轻时沉溺于佛教、老庄思想,又

但是,王阳明在赋的结尾处写道:“乱曰:蓬壶之藐藐兮,列仙之所逃兮;九华之矫矫兮,吾将于此巢兮。匪尘心之足搅兮,念鞠育之劬劳兮。苟初心之可绍兮,永矢弗挠兮!”

王阳明因为牵挂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亲和祖母,所以不忍弃世入山,如果没有这些羁绊,他也许早就出家修行去了。或许正是这份念及“鞠育之劬劳”之心,才让他最终悟出佛教、老庄思想之不足,转而笃信儒学。

因为思慕超脱尘世的神仙之境,王阳明才会游览茅山和九华山。当他听闻有道士在九华山中修行,就萌发了前去拜访以探寻神仙养生之道的念头。

据《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记载,王阳明夜宿化城寺,恰巧碰见一位姓蔡的道士正在大堂中静坐。这位道士蓬头垢面,衣服破烂不堪,似癫若狂。王阳明心想这定非凡人,于是毕恭毕敬地上前打招呼:“请问神仙可学否?”

道士摇头回答说:“尚未,尚未。”

过了一会儿,王阳明屏退左右侍从,将道士引入后亭,再次行礼,又问了同样的问题,但是道士仍然摇头回答:“尚未,尚未。”

王阳明没有作罢,继续恳求不已。最终道士对他说:“汝自谓拜揖尽礼,我看你一团官相,说甚神仙?”

王阳明听后,大笑而去。蔡道士的一番话恰巧击中了王阳明的内心。

王阳明又听说九华山的地藏洞中有一位老道正在修行。这位老道坐卧松毛,不食人间烟火。王阳明非常好奇,决定立刻前往拜访此人。他扶着树木爬上悬崖,一直爬到山顶,见一老道正蜷腿熟睡。王阳明坐在旁边,用手抚摸老道的脚。过了好一会儿,老道才醒来,发现有人坐在旁边,惊讶不已。他问王阳明:“如此危险,安得至此?”

阳明回答:“欲与长者论道,不敢辞劳也。”

老道被王阳明的热忱所打动,将佛教和道教的要义直言相告,后来又将话题转到儒学上:“周濂溪(周敦颐)、程明道(程颢),是儒者中两个好秀才。朱考亭(朱熹)是个讲师,只未到最上一乘。”

王阳明非常喜欢老道的谈论,乃至天色已晚都不肯归去,但最终也只好作罢。翌日,王阳明又去拜访老道,但老道已徙居他处。有诗为证:“路入岩头别有天,松毛一片自安眠。高谈已散人何处,古洞荒凉散冷烟。”

这是《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中的一首诗,至于是否是王阳明本人所作,已无从考证,但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王阳明当时的心境。

正德十五年(1520),王阳明四十九岁。时隔十九年后,他再次拜访化城寺,并作诗两首,题曰《重游化城寺二首》(《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在第一首诗中,他回忆了自己当时游览九华山的情景:

爱山日日望山晴,

忽到山中眼自明。

鸟道渐非前度险,

龙潭更比旧时清。

会心人远空遗洞,

识面僧来不记名。

莫谓中丞喜忘世,

前途风浪苦难行。

“会心人远空遗洞”,知己已远去、空留一山洞,指的就是地藏洞中的老道。 6LYgGJ4KB7yoe53WeIFE3BcAB5fEil3lwYo/ELRyd2r7IQjcWpf8vayTctM7dmh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