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怀抱经略之志

仰慕伏波将军

成化二十一年(1485),王阳明十四岁,开始学习弓马之术,研读《六韬》《三略》等兵法书籍。他认为儒生的最大缺点就是不懂兵法。虽然孔子曾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但当世的儒生仅仅是巧于章句,平时只关注科举及第和荣华富贵。儒生做文章粉饰太平,一旦遇事,就束手无策,实乃儒生之耻。

翌年,王阳明十五岁,和父亲同游居庸关。王阳明怀抱经略北地之志,对诸夷狄的种类及其村落进行调查,倾听针对夷狄的防御对策,认为应该采取措施赶走夷狄的骑兵,阻止他们进一步南侵。

一日,王阳明梦见自己拜谒伏波祠,还赋诗一首,据此也可以看出王阳明当时的志向。

伏波将军马援(前14—49),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是东汉光武帝时期的名将。马援最初在北方以畜牧为业,王莽朝时出仕为官。后来追随光武帝,因讨伐羌族有功,被封为伏波将军。

此后马援又屡立战功,先后平定交趾叛乱,征讨匈奴和乌桓,讨伐南方武陵郡玉溪蛮暴动等。老年时,再次出兵匈奴,最终病死疆场。马援深得光武帝的信任,并将皇帝的威仪传及诸夷,是一位彪炳史册的大将军。正因为有光武帝这样的明君,才会出现马援这样的大将军。

武陵蛮夷暴动之时,马援已年过六旬。他上书光武帝,要求亲自带兵出征。光武帝考虑其年事已高,没有应允。马援立即在光武帝面前披挂整齐,上马驰骋,环视四方,以夸示自己体力尚好。光武帝笑着说:“矍铄哉是翁也。”于是派马援率领大军前往征剿。

马援曾说:“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并申明壮志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马援以社稷为重,不顾己身,不追求功名利禄,实乃东汉之一大豪雄。他对自家子弟的言行也非常用心地进行教诲。他南征交趾时,在前线听说侄儿们到处乱发议论,讥讽别人,而且与一些轻狂不羁的人物结交往来,便立即写信劝诫他们: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马援的忠诚和人品令少年王阳明推崇备至。

王阳明在梦中所作之诗《梦中绝句》,收录于《两广诗》二十一首(《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中。

伏波祠位于广西横县东部的乌蛮滩(邕江支流)上游。嘉靖六年(1527),王阳明五十六岁,受朝廷之命前往广西思恩和田州平定叛乱。归乡途中,王阳明拜谒了伏波祠,并作诗两首,题曰《谒伏波祠》。当时,他想起了四十多年前,自己十五岁时在梦中所作的绝句,还特意为《梦中绝句》作了序:“此予十五岁时梦中所作。今拜伏波祠下,宛如梦中。兹行殆有不偶然者,因识其事于此。”

王阳明十五岁时作的这首诗,似乎预言了他晚年平定思恩和田州叛乱之事。

《梦中绝句》这样写道:“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鬃毛皤。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

“卷甲归来”是指马援平定交趾叛乱后胜利归来。当时,马援在边境立了一根铜柱,上面题了六个字。据东正堂考证,这六个字应该是“铜柱折,交趾灭”(《阳明先生全书论考》卷十四《年谱一》)。《大明一统志》卷九十的安南部分记载了马援的誓文,其中就有这六个字。

王阳明在《梦中绝句》中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年仅十五岁就能写出如此高风亮节的诗,真让人惊叹。阳明在少年时代创作的诗歌虽然无法与他二十多岁时“以心入文”的诗歌相比,却充满了奇趣、理性和个性,应该说这是他少年时代诗歌的一大特色。

广西横县伏波庙(伏波祠)。伏波庙是后世之人为纪念东汉

经略四方的志向

明朝中叶以后,大明王朝内忧外患。王阳明十二岁时,鞑靼侵入大同,明军战败。

据《王文成公全书》中的《阳明先生年谱》和《阳明先生行状》记载,王阳明十五岁时,各地或洪水泛滥,或旱灾频发,盗贼乘机作乱。石英和王勇在京城周边肆意掠夺,陕西的石和尚和刘千斤也发动叛乱,攻城略地,抢夺府银,官军对此束手无策。内忧外患令王阳明的忧国之情顿生,他打算直接向皇帝上书,陈述对策。

据《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记载,当时王阳明对龙山公说:“欲以诸生上书请效终军故事,愿得壮卒万人,削平草寇,以靖海内。”

龙山公听罢,惊讶道:“汝病狂耶!书生妄言取死耳。”

从此,王阳明不敢再言及此事,开始专心致志做学问。

王阳明所言及的“终军故事”是何典故呢?终军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侍臣,博闻多识,文采飞扬,官至谏议大夫,后来主动请缨,去劝说南越王归顺汉朝。南越王表示愿意归顺,但是南越的大臣极力反对,他们发兵攻打南越王和汉使者,终军亦被杀害,时年二十余岁。

终军少年时就胸怀大志,赴长安进入函谷关时,关史给终军“ ”,即如今的通行证,以帛制之,上面写字,分做两半,出入合符,方能通行。终军说:“大丈夫四游,必取功名,出关何用此物?”说完便弃 而去,即“终军弃 ”。

虽然受到龙山公的训诫之后,王阳明放弃了上书的想法,但他效仿终军的志向非常难得。

在此需要解释一下,《王文成公全书》中的《阳明先生年谱》和《阳明先生行状》中关于石英、王勇、石和尚和刘千斤的记载存在纰缪。这些人物的事迹其实都发生在王阳明出生之前,后世的一些学者对此专门做过考证。

毛奇龄在《王文成传本》上卷中说:“石和尚、刘千斤在成化二年作乱,越一年遂平。又越五年至八年而公始生,是作疏讨贼皆公前世事也。”

此外,《明通鉴》卷三十中也有关于这一叛乱的详细记载。 js6VMbPKCu36WEAT2sq1uIR/2R+L92xOyOvbTe3VW0iIB1sot63r0uaQ1TW54YU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