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写文章这件事的基本功能是阐明自己的体验和思考的含义。就像使用慢镜头播放影片一样,把自己的体验和思考付诸语言,固定成型。
倘若对其置之不顾,它们就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失。如果将之写成文章,过后也能重新阅读,还可以传达给其他人。
这就是书面语的力量。活用文字的持久性,使不稳定的东西确定下来,可以使其含义得到保留并扩散。
然而,不同于随着人们的成长而自然掌握的口语,书面语只有经过学习才能掌握。从这个意义上讲,平时很少写文章的人要想变成作文高手,就需要经过一定程度的训练。
我所推荐的最简单的训练方法,是一边听大学老师或电视新闻解说员有条理地讲话,一边将之记录下来,然后加以总结,重新写成文章。
有人可能以为,只要从头到尾抄录下来即可,其实并非那么简单,可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操作。
实际上,我曾让高中生和大学生去做这项训练,很多学生都表示:“听的时候觉得完全理解了其中的含义,没想到总结成文章的时候却非常难。”
这很正常。我们可以把口语想成是只限当场消费的东西。有的人说话听不出句号在哪里,句子之间没有停顿,一口气说到底,还有的人说着说着就忘了说结论,直接换到另一个话题去了。
说起来,口语就像“混沌(本是出自希腊神话的神)”一样。即使传达的是同一件事,也会由于现场气氛和势头的不同,从而变成大相径庭的说明。而且,要想使之达到规整的程度,也是出奇地难。
然而有趣的是,只要做过几次这个训练,任何人都能抓住窍门,逐渐变得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