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王巍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金融让我们更安全了吗?

2008年的全球次贷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全球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创伤,一批具有传奇色彩、持续过百年的金融老店顷刻破产,十几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瞬间消失,几百万拥有住宅的居民的账面财富化为泡影。这场危机对创业者和企业家的金融链条打击更是广泛和深远,导致整个全球经济体系一时陷于停滞和倒退。尽管近年来的各种经济数据和大众心态已经恢复,并远远高于危机前,但基于各国政要和传媒界锲而不舍的口诛笔伐,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被公认为罪魁祸首,流传深远,至今不能有所自辩。

2018年10月17日晚,我邀请了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先生和美国前财长保尔森(Henry Paulson)先生一起在北京朝阳公园里的国际金融博物馆复盘10年前次贷危机的应对过程。在中美关系如此紧张的格局下,两位当年金融体系主导者的反思引起了在场超过300位金融领袖的热烈讨论。保尔森先生反复回忆与美国总统和华尔街领袖沟通的细节,表达其不得已而为之的压力,强调自己是有担当的,而且做出了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正确决定。周小川先生则意味深长地指出,通观大历史,即便我们了解了所有引发危机的原因,也采取了正确的预防和挽救措施,我们真的就可以避免经济危机吗?

当晚讨论上,两位重要的人物都无法绕开,那就是美联储两任前主席沃尔克和格林斯潘。的确,这是两位当代金融监管体系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在他们之前,美国经济的“金融深化”程度相对较低些,资本市场规模不大,美联储也不如当下这般重要。沃尔克强硬的反通货膨胀主张和罕见的高利率调控手段,一举扭转了美国经济长期滞胀的困境,带来了美国期待已久的物价稳定与经济繁荣。我当年在美国读书时有幸听到过他的现场讲演,其高大的身材和炯炯的目光让人印象深刻。格林斯潘常被国人称为格老,他则一直是深藏不露的厉害人物。

感谢出版社编辑,提前发我一本《格林斯潘传》的预读本,希望我写一篇读后感言。在出差途中,我一气呵成地读完了这本书,受益很多,并引起了更多的思考。也许这本的英文题目更好:一个无所不知的人。格林斯潘的确是一位处于大转折时代的人物,一位再造金融体系的人物。当然,对这样的人物的评价一定会毁誉参半,这取决于你的立场和价值观,也取决于在何处切断历史的坐标。以我多年关注金融史的立场来看,至少可以通过三个角度来观察格林斯潘。

个人价值

无疑,格林斯潘长期崇尚并追随俄裔美国哲学家兰德夫人,这是培育他内心对自由主义强烈向往的第一动力。尽管本书作者马拉比多次注意到他晚年更加圆滑和保守,但这更多是政治场合的磨合所致。即便在下台后的国会听证会上,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他认为,市场的博弈和竞争约束远比政府监管更为重要,而且政府的过度监管往往会扭曲市场,这反而会激发更大的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股市不仅是中性的经济晴雨表,更是经济发展的要素,财富效应对民众投资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金融创新和衍生产品本质上是可以化解风险和转移风险的,是丰富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的动力所在。“非理性繁荣”并不只是金融市场本身的问题,而更多是个人与企业的问题,也是政府的问题。格老始终如一地支持金融创新和扩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这与他的市场价值观息息相关。而且,他作为投资人和投资银行顾问的经历与成功经验,也使他比其他美联储主席更理解市场和人性。

行为环境

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近20年,经历了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等6位总统,经历了“9·11”事件、科技股泡沫和“住房驱动计划”等美国大事,特别是他给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金融系统的支持。每位想有所作为的美国总统往往会警惕并约束格老的作为,这表明他们未能继承和发扬光大任何前任的光荣传统,更没有韬光养晦、安定团结的合作精神。2018年圣诞节前,美国股市暴跌,特朗普总统甚至气急败坏地发“推文”,暗示要炒掉刚上任不久的美联储主席。美联储加息、减息和买卖国债等动作都是刀刀见血的社会焦点,也是格老折冲樽俎、披荆斩棘的杀伐决断,当然更是他晦涩难懂、吐字如金的苦衷。几位总统的威逼利诱,白宫和国会的阴谋陷阱,加上格老几位传媒红颜知己的拔刀相助,在这本传记中都很值得玩味。当然,次贷危机的酝酿、“两房”的破产以及衍生产品未能更早进入监控体系,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们最喜欢用以指责格老的痛点,但这仅仅是格老的痛点吗?在美国这样一个公权力得到严格制约的社会中,将这么大的危机责任推诿到美联储主席的身上,恰恰表达了各界对格老的尊重与臣服。

历史坐标

在格林斯潘就任美联储主席的近20年里,金融体系发生了世纪转型。金本位早已不复存在,连最保守的人也放弃了恢复商品本位制的幻想。服务、健康与快乐成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早已取代衣食住行的传统生存与发展模式。货币纪律和控制信用这样的“黄金紧身衣”已经失去价值,面向未来的和创新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我们都身处一个史无前例的财务自由和生活模式变革时代。金融一如历史规律,也在深刻地改变自己,为社会发展提供稳定与驱动机制。更多衍生产品的不断创新推动社会各个层面迅速金融资产化,个人、企业和政府的投资能力提高,信贷体系促进了经济繁荣,监管体系也在不断降低风险程度。取消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是格老的一项重要举措,这真正推动了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体系的业务整合能力和培育新产业的服务能力。即便我们今天再讨论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也是在更高、更为复杂的环境下面对全新的挑战,与格老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客观而论,全球次贷危机时,金融资产的规模和连锁反应的烈度远远超过大萧条时期的程度,但是对金融体系和整体经济的信心恢复相对来说却很迅速,这恰恰是当代金融体系更为成熟和有效的证明。客观而论,当下的金融稳定机制和风险保障远远比历史上任何阶段都要出色。

每位影响历史的人物都有缺点和致命的自负,这是常识,不需要为了臧否人物而故作全面客观。我是欣赏格老的,他基于市场自由哲学和坚韧担当所采取的操作带给了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一个超长期的金融稳定体系,也扩张了容纳科技创新和经济全球化的应对空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沃尔克和格林斯潘这两任美联储主席都是应对现代金融挑战而承担重建金融监管体系并保证市场稳定运行的大师级人物,只是格林斯潘在政治上更娴熟老道一些。行文至此,我将抛出一个更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金融让我们更安全了吗?

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社会越来越关注金融的影响力,领导人明确将金融视为“国家核心竞争力”,这真的让我这个现代金融业建立以来的长期观察与参与者非常感慨。从当年银行自财政系统脱离到资本市场建立,从几千家上市公司形成到几十家中国银行成为全球金融业主力,从银行存款到手机支付,金融早已成为千家万户须臾不可脱离的生活必需品,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成为现代文明的一个要素。毋庸置疑,40年来中国的崛起和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显然同时也彰显了其背后伟大的金融力量。

当下,美国逆全球化趋势发动了贸易战,这使各国不得不面对空前的挑战。与此同时,中国股市低迷,大批上市公司面临资本困境,曾经流行一时的P2P公司步履维艰,并且还存在大量民间金融诈骗活动,这使得金融成了三年攻坚战的首要目标。有样学样,主流传媒想当然地将金融体系作为潜在危机的源头,金融制度与市场一时之间千夫所指。《格林斯潘传》让大洋彼岸的历史穿越到当下中国,内行人自然心领神会。金融是血脉,是经济引擎,但不是大脑,不是手足,更没有力量统领或决定经济决策的成败。金钱与财富总会是民间街谈巷议的主题,民众都喜欢简单逻辑,恐惧和怨恨会感染人心,阴谋论比事实真相能传播的更久远。央行行长和证监会主席很容易在市场困境时被传媒和市场抛出来,从而解脱所有当事人的责任,这在各国和各国不同历史阶段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纲举目张,金融安全成为当下攻坚战的首要目标。将金融看作市场经济的血脉和“国家核心竞争力”,这正是一代金融创业者和从业者的历史机遇。回首40年改革和开放的历史,现代金融在中国快速崛起并蓬勃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积极参与应对了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成功地构建了交易额超百万亿的金融交易市场,支持了几十万家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转型,也培育了几千万与全球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中国成为几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最有生机、最能安全运行、最具竞争力的金融大国。

不忘初心,金融创新才是化解和转移风险的有效途径,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环境带来的新挑战,必定会催生新的衍生产品和衍生市场。社会稳定和安全,民众生活的幸福和安康,国家与社会的文明进步,这是新一代金融人的使命。重温金融历史,理解沃尔克和格林斯潘的时代贡献,更让我们理解这一代中国金融改革家的巨大历史贡献,向刘鸿儒、周小川、陈元、刘明康和姜建清等一代中国金融家致敬。 k9EcA+uK8z5jSAE4NDqpMilV25dTj8jRDxFj0TabqajfCGkzwPaJo2VaaENnFvk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