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双证融通”的内涵与意义

一、“双证融通”的内涵

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出台的《关于本市开展“双证融通”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双证融通”是指基于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共同的职业能力为本的教育培训要求,探索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的融通,教育课程评价方式和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从而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衔接贯通,实现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教育课程学分的转换互认。 “双证融通”是一次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是落实《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的重要步骤、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构建国家资格框架体系的重要基础。

“双证融通”从表面上看是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应,实质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相关要求、标准、培养过程的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双证融通”改革重视“双证”,更注重“融通”;前者是形式和工具,后者则是内容和目标。

二、实施“双证融通”的意义

实施“双证融通”,可以将职业技能标准、培训过程、职业资格鉴定与专业教学标准、教学过程、教学考核环节融合,使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过程统一。其意义体现在经济社会、教育改革、个人发展等诸多层面。

(一)经济社会意义

实施“双证融通”,可整合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资源,对接行业、企业主流技术和设备,培养出更多具有较强实战技能和较高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需要,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效率。

(二)教育改革意义

“双证融通”是一项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设备与行业设备对应、课程思政与素养培养结合、教学过程体现工作过程。因此,从教育改革角度看,实施“双证融通”就是利用证书衔接的政策引导,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政、校、企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个人发展意义

实施“双证融通”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一方面,高教普及化阶段的高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行动导向方式为主的“双证融通”课程教学更易接受;另一方面,通过评价方式多元化、综合素养过程评价、教考分离等举措,促使学生重视课程学习,掌握更扎实的知识和素养。

基于以上认识,上海市开展的“双证融通”改革先后被纳入《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上海市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文件,成为上海教育改革的重要风向标。 sVBznTsa0j8T/v3iPdwFBmCxhDmoNG9kMwh3xsPWzJksVBzxVRJSk7i1oFOUfcz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