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师旷论学

微信扫码听诵读

经典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字词注释

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

秉烛:点上烛火。

安:怎么,哪。

盲臣:师旷双目失明,所以自称盲臣。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原文大意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点燃烛火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国君的?”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您呢?我听说,少年时好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中年时好学,就如同正午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好学,就如同点着烛火照明,点上烛火与摸黑行走相比,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读一读

下面的句子,对照译文慢慢读。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③盲臣/安敢/戏其君

④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⑤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你看,文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晋平公,是君王;一个是师旷,是盲臣。

平公的话,一共有三句,语气可谓一波三折。

第一句话,是叙述的语气,宜平;第二句话,话中带气,甚至有些恼怒,读起来要有不爽的感觉;第三句话,是心悦诚服,发自内心地赞叹!

师旷呢?就像一位善于引导的老师,他的话语该是语重心长、和蔼可亲的。

尝试着读一读,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诵一诵

①学无止境。——清·刘开《问说》

②活到老,学到老。——谚语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④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写一写

抓住对话来写人

你看,这篇文章,一共五个自然段,描写了晋平公与师旷的对话。

他们之间,一问一答。每个人每次说的话,单独作为一个自然段,看起来段落清晰,层次分明。而且,通过对话,我们感觉到平公好学,师旷善答,人物形象特别鲜明。

所以, 抓住人物的对话,描写人物的语言,可以表现人物特点。

你和谁之间,也有过这样意味深长或是顽皮幽默的对话?和老师,和爸爸,和妈妈?……

把你们的对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VoP7XD8WKf7K60Of4hmjlgfKs2pMeRhXmz/Y51aPiphDy2jgWxGrlR4/QMjNjT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