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版
推荐序一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里出现“测试人生”四个字。作者从测试经理、QA总监到大学老师,一步一步走来,在软件测试领域辛勤耕耘几十年。他自称“测试老古董”,但我更愿意称他是国内软件测试行业的元老级人物。朱老师亲历了中国软件测试从作坊式到科学方法论、从瀑布模型到敏捷开发模式、从手工测试到自动化测试、AI测试,细推物理,孜孜不倦,坚守几十年,不断迎接新技术的挑战,反思、总结、布道和分享。也正是这份精神,让我这个不是很懂软件测试的IT人欣然答应为本书作序。

我最近有一个演讲——“产业互联网时代不是产品运营而是客户运营”,强调对客户足够的关注与尊重,其实质就是“质量”的价值。当年,我掌管亚信,带领亚信成功地实现了向软件与服务的转型,立足于自主开发软件产品,形成大型软件研发和质量控制体系,深刻懂得“质量”是企业立业之本。鉴于国内软件行业的惯例,软件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更多依托于软件测试体系的建设,软件测试是软件企业不可忽视的一面。“质量”和“测试”正是我和作者之间的纽带,将我们联系在一起,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虽然成就了我们不同的人生,但在“质量”和“测试”上,我们存在诸多的共鸣。

软件测试技术起源于西方,但在广泛应用的中国市场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一本写得好的书必定是有其启发性,从本土文化的视角去读这本书,也是趣味盎然。这本书让人想到了《孙子兵法》(英文译作“The Art of War”),由此我们不妨称这本书为“测试的艺术”。让我们从章节中撷取几朵“小花”,去体会一下万物相通的奇妙和测试之美。

· 上医治未病 。第2章给出了全程测试的概念,其中测试过程的左移强调了在软件产品如何构建高质量的需求和设计,以及如何在项目早期将软件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后期测试和返工的工作量。毋庸置疑,这会大大降低软件企业的研发成本,更好地提升交付质量。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第3章叙述了测试项目的准备工作,不仅介绍了如何构建持续集成的环境和展示了层次清晰的优秀测试工程师能力图谱,还重点描绘了DevOps工具链和整个团队的测试能力建设,基于DevOps开发模式和团队技术全栈能力的要求,在当下广受关注。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在项目启动前要清楚测试的上下文——项目背景、产品结构、技术条件和其他各种因素,清楚产品的服务对象是谁,准确理解用户的需求,达到有的放矢和有效沟通目的,为后续的测试计划与执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 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6章的测试计划核心是测试分析和制定测试策略,本书也给予了透彻的说明。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后续测试工作的基线和准则。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8章和第13章给出了测试自动化的两种不同境界,从使用工具半自动化测试到基于模型的彻底自动化,是未来许多企业要经历的过程。而这中间,始终离不开软件工程师的探索与创新。

· 以不变应万变,持续优化、持续加固,这些都是永恒的主题 。无论技术如何突飞猛进地发展,总有一些需求是基本不变的,要以静制动,持续改进,软件质量终究帮助企业胜出。第9章到第12章,一气呵成,值得软件企业好好学习,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第14章给出了全程可视化的测试管理,重点呈现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各种度量,这些完整全面、细致周到的度量指标对众多软件企业都有良好的参考价值。仅仅这一点,我也毫不犹豫地买下这本书。

·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最后的测试展望介绍了新技术给测试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云计算、微服务、AI等这些前沿技术带给IT业的冲击是巨大的,如何测试基于这些新技术应运而生的软件产品和服务,以及如何把新技术应用到下一代的测试过程中,本书促进读者进行深度的思考。

该书从第1版到3版,跨越十年,与时俱进,不断融合先进测试技术,不断迭代和自我完善。透过这本书,我们感受到了当今高科技的发展对测试领域的冲击和变革,新技术层出不穷,势不可挡。 未来几十年,5G会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物联网、人工智能将带来万亿规模的连接,“Software” 会进化为“Dataware”,软件定义世界真切发生在我们周围。在这样一个时代,企业会从产品的运营转向“客户的运营”,计算架构会从传统的PC转为云计算、边缘计算架构,新一代的软件体系会出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的运行方式都会随之深度改变, 只有掌握了软件的企业,才能理解和把握未来世界,紧跟时代浪潮。

田溯宁
哈佛商学院顾问,宽带资本董事长 /C1yrXd09gnngQ+jHj33OhUrgQv9RrmGj81sVuWG2V5KF2I5IwxRoSmV/FE+Aed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