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版
推荐语

朱少民老师的新书既涵盖了前一版的精髓,又融合了最新的方法和技术,好比业界的一盏明灯,为软件测试行业引领方向。希望更多的有志者能通过学习本书,帮助企业走向“高效率的软件测试而获取高质量软件产品”的光明之路。

——刘琴,ISTQB中国首席代表、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教授

全程测试,全程有亮点。少民的《全程软件测试》(第3版)恰似一盏明灯,为年轻测试从业人员照亮前进的道路。

——蔡立志,ISO/IEC中国专家代表、中国软件测试机构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

坐下来,写一本书,是我的一个愿望。凡尘俗事纷扰,使我的愿望变成了梦想,但朱老师做到了。怀着羡慕的心,读起这本书。正如朱老师的为人,这本书荡漾着对理想的热情向往,和对现实的冷峻思考,恰是一个有着深厚产业实践底蕴的学者对他所钟爱的工作的深刻思考和精确总结。笔者乐谈,读者乐思,这是一本能够驱动你去思考的好书。唯盼朱老师永不收尾,持续优化。

——李戈,北京大学副教授,CCF软件工程专委秘书长

2010年,在《赢在测试2》中,我把《全程软件测试》作为新员工入门指南推荐给读者。如今,新一版的《全程软件测试》再次让我这个从业20年的人眼前一亮,它不仅是对新入门和新项目经理的指南,也是每位测试从业者的必读。

——王冬,360测试总监

本书阐述了全生命周期软件测试思想和方法,展现了软件测试的精髓,对所有软件测试的从业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是一本难得的软件测试人员案头必备书籍。

——杨春晖,中国赛宝实验室软件评测中心主任

抽空看了朱老师的“全程软件测试”第3版,感触很深。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保障质量的测试也在不断调整,软件测试也覆盖了全生命周期,包括前期的用户需求,还包括了后期的运维过程。此书定能给读者带来对测试较全面的理解。

——周震漪,CSTQB 常务副理事长,TMMi中国分会副理事长

本书辅以大量生动的真实案例,带你系统的思考软件测试如何贯穿在整个流程中发挥作用。无论你是象牙塔中的同学,还是已经工作的从业人员,本书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杨凯球,中兴通讯测试经理

本书给我的印象可以两个关键词来概括——“ 全面、匠心 ”。能够受邀为本书做推荐辞,本身即说明了朱老师全面的视野和思路。我曾提出自己已经从测试岗位转为业务研发工作,朱老师很快表示他就是希望能从业务、整体研发角度来评论本书,不愧为持续关注业界最新进展、活跃在业界众多类型企业的大家。从内容来看,本书囊括了软件测试的方方面面,亦可作为一部专业人员和测试工程师案头的全面工程手册。本书也体现了朱老师的匠心孤诣。他二十年专注并活跃于软件测试领域,把自己对于软件测试的认识扩展和升华过程凝练成本书的三个版本。我个人觉得,对于把握测试团队方向、思考软件测试演进趋势的业界前辈们来说,把本书三个版本对照起来看看也许别有一番体验和参考价值。在本书中,朱老师仍然紧密围绕软件测试的技术和知识体系不断雕琢、围绕主题有舍有取,而不是单纯追逐最近业界学界的热点方向去扩张、去蹭热点,依然体现的是一位专业匠人的以始为终。虽然离开直接的软件测试工作一段时间了,我如今在自动驾驶这个快速发展变化新领域的业务研发过程中,仍然觉得在软件测试工作中接收到的体系化知识和训练,不仅是测试专业技能的充实和提升过程,也是对于自己的系统性思维和辩证思路的潜移默化的训练,让我在现在的工作中仍然受益匪浅。

——胡星, 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主任研发架构师

《全程软件测试》是一本有着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软件测试经典,更是一本与时俱进的“活着”的书!从2007年第1版到如今2018年的第3版,每一次出版都融入了少民老师对软件测试工作的最新思考与长期沉淀。相信在如今的Devops和EP潮流之下,无论是软件测试工程师、开发工程师还是运维工程师,读完此书,定会对如何全流程、全方位地开展高效的软件测试工作有着良多的启发和感悟!

——廖志,腾讯质量管理通道委员、CSIG地图产品质量中心总监

非常高兴地看到,本书在十年后还有新版问世,这在原创技术图书里是非常少见的,也充分证明了本书自身的价值。作者既有多年的一线工业界的实践和咨询经历,又有丰富的高校教学经验,故能给出全面的测试知识框架,所介绍的流程、思想、工具、应用场合贴近最新的业界实践,非常适合测试人员阅读。

——刘江,美团点评技术学院院长,CCF技术前线委员会秘书长

从《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到《软件测试-基于问题驱动模式》再到《全程软件测试》,朱老师不断保持着对技术及理论的探索,持续为行业做着贡献。软件行业发展这些年,我们逐步意识到作坊式的软件开发已经逐步被工厂级的工程体系所替代。敏捷、DevOps、CMDB都在不断减少着自身对测试的依赖,力求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而在这个“淘汰测试”的时代,本书给了我们新的方向,从软件测试走向全程软件测试,无论是需求端的ATDD还是运维端的环境数据延伸都一一覆盖,并且还给出从思想到技术、从技术到体系、从体系到管理的整套方案。

对于在软件测试行业的迷茫着朋友,本书就是那盏明灯,也许你以前错过了跟上风口的列车,那么这次一定不要错过走在测试前列的良机。

——陈霁,上海霁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VipTest联合创始人

作为该书第1版的老读者,我有幸提前阅读本书。与10年前相比,本书虽然还是按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作为主线,但内容与时俱进,其中每个环节都赋予了新的内容,基本上覆盖了近几年主流和热点,堪称测试大全。

——陈晓鹏,埃森哲中国卓越测试中心负责人

作为质量保障的主要手段,软件测试应该贯穿软件开发和运维的全流程。在工程实践和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知易行难的情况。本书以软件开发全流程为主线,介绍了不同阶段的软件测试主流方法及工具。对于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陈振宇,南京大学教授,慕测平台创始人

毫不夸张地讲,本书是献给所有从事软件测试朋友的礼物。朱少民老师将各种软件测试方法、流程、理论及实践融会贯通于整个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深入探讨了其经济性、哲学性以及社会性,为软件开发中的质量和测试画了一张全景图。沏上一杯茶,关上电脑和手机,顺着这幅图,一窥这百家争鸣的软件测试流派贯穿于软件开发的始终,实乃一件美事。

——耿晓倩(Christina Gen), Splunk旧金山总部测试总监

这是很好的一本全面、系统介绍完整软件研发过程中测试相关活动如何考虑开展的书。本书吸取了最新的软件工程实践和思想,即便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至少在多年内对测试工作都有指导性。

——孔德晋,华为终端Hicloud测试经理

软件测试很重要,是质量守护的关键工作之一,但如何在从需求到上线的全过程中守护质量是个难题。软件测试需要和开发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一般想不到的也就测不到,如何做好测试的分析和设计呢?软件测试很有难度,也容易被误解,经常遭到简单的质问——为什么没测出来?为什么要那么多测试时间或资源?敏捷研发模式下,速度决定成败,在快速迭代中如何高效测试、如何与开发和运维融合等都是新课题……朱老师以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本书中为我们抽丝剥茧、解开谜团。

——李怀根,广发银行研发中心总经理

还记得十年前《全程软件测试》(第1版)问世时,我刚开始负责一个测试团队,每天忙得昏天黑地还不得要领。正是这本书帮我系统地梳理了测试知识,建立了自己的测试思想体系,助我走顺了测试之路。转眼间,这本书到了第3版,接到朱少民老师试读邀请后,细读书中内容,无论是书的构思结构,还是讨论的测试思想和测试技术,以及对测试趋势的理解和分析,都让我眼前一亮,非常值得测试者们深入学习思考,诚意推荐。

——刘琛梅(梅子),绿盟科技防火墙研发经理,《软件测试架构师修炼之道》作者

软件测试是当前评估软件质量最有效的方法,而本书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简出的讲解。本书不仅包括了软件开发全过程中的测试知识,还包括了当前工业界的各种测试实践。如果你需要一本书来对当前软件行业中的测试有一个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学习,那就是它了。

——刘冉,ThoughtWorks资深软件质量咨询师

这本经典之作源于十几年前我们WebEx的实战经验的总结。当时WebEx开硅谷历史先河,首创SaaS云服务(那时还没叫“云”)。我们中美两国几百个WebEx工程师积累了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云应用程序的测试体系。这套体系不仅在中国,在硅谷也处于领先水平。在过去十几年里,我很高兴看到Kerry把这些实战经验不断地总结演化发展到今天。回过头看,我们当年的很多测试方法与实践在今天的软件开发领域很好地与时俱进,而Kerry最近几年在同济大学的教授生涯又让他有机会把这些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然后结合他和其他所有的大小公司的接触合作,让他有机会获得了更广大和前卫的视觉和理论基础来把这些东西都很好地总结起来。所以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大家,这本书的理论实践一体化价值在大陆同类题材书中应该是首屈一指的。

——Phyllis Chang, Senior Manager, WebEx Engineering,Cisco HQ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以真实项目为背景,并且从软件研发生命周期的全程视角来探讨软件测试体系化知识以及最佳实践的书籍,本书无疑将会是你的不二选择。作者在国际一线IT公司的从业经验加上深厚的软件工程学术功底,才使本书的呈现成为可能。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不仅系统性描绘了全程软件测试的整体技术框架以及管理实践,还对软件测试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讨论了如何让AI为测试服务、云计算与测试的基础设施建设、微服务下的契约测试和智能单元测试等前沿的主题。可以说,这是一本软件测试工程领域中理论与实践全面融合的力作,无论你是测试的新人,还是久经沙场的测试老兵,都不容错过这一佳作。

——茹炳晟,Dell EMC 测试架构师

《全程软件测试》从第一版问世到如今发布第3版,已经十载有余,这本书的修订过程不仅是朱少民老师个人软件测试思想精髓不断升华的过程,更可以说它本身就是测试行业发展史中最闪光的那一部分。

——王斌,Testin云测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VIPTEST测试社群架构师

如果你是一位测试领域的从业者或是初学者,能读到这本书是非常幸运的。它可以引导你系统地了解软件测试全过程的方法和技巧——从测试需求分析到设计,再到测试框架,甚至也谈及了最新的AI技术应用。常读常新,这本书值得拥有!

——王金波,中国科学院空间软件评测中心主任/研究员

十年过去,“全程软件测试”的理念仍然历久弥新。2007年通过本书第一次接触到“测试前移”的概念,深深地影响了我,并推动着我从功能测试、自动化测试逐步到现在做持续集成和代码质量提升的工作。十年前的第1版作为教科书般为广大测试人员指导迷津;十年后的第3版加入了很多新的测试理念和技术实践,无论是功能测试人员、测试开发人员、测试架构师还是测试质量管理人员,都能够从书中找到自己所要的知识和答案。

——熊志男,京东高级测试开发工程师、测试窝社区联合创始人

作者从认知、思想和理念层面介绍了对软件测试的核心理念、方法和术语的认知,剖析了要“全程”软件测试的原因,视角极具高度。此外,本书详细介绍了业界最为流行的测试方法、技术和工具,具有极高的实操性和参考性。无论你是软件测试的大牛,还是软件测试的初学者,这本书都值得你仔细研读。

——许永会,知名通信企业资深测试工程师

在敏捷开发、DevOps日渐流行的今天,怎样围绕需求和风险全面开展测试工作?怎样让整个研发过程始终保持对质量和风险的掌控?这本书将带你完成一趟全景式的体验,并从中找到答案。

——杨晓慧,前华为测试专家,现AI机器时代CTO

和开发、运维等相比,测试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殊性,即开发和运维等的门槛相对较高。想做这些工作,需要先登山,可能登山到半山腰才能算入门,然后再继续攀登提高;而测试的门槛相对较低,测试的大门在山脚下,一般人都可以很快入门,但入门后会发现一座大山,所以说,测试是入门后才开始登山的行业。这是一本难得的理论结合软件工程实践的“红宝书”,它不仅适合刚入行的人,也能帮助多年从业者梳理已有的知识体系,更上一层楼。

——杨忠琪,东方证券测试负责人

这是一本经历了大量读者验证的佳作,十年后的第3版本身就说明了一切。新版既包含了“测试贯穿软件全生命周期”这样历久弥新的观点,又加入了敏捷、DevOps、微服务、云计算、AI技术等新话题。无论是测试界新兵,还是已经入行多年的老将,都应该听一听“测试老古董”怎么说“全程软件测试”。

——于洪奎,中国银行软件中心高级经理

在“客户体验为王”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本书的再版无疑为我们跳出测试看测试、跳回测试做好测试提供了更多可能。测试之内,本书多维度、多层面对软件测试工作展开了介绍:有理论指导,有实践说明,自然又自成体系,于软件质量保证、过程改进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测试之外,如果有心,看到的就不仅是软件质量保障方法、技术,还能看到一个行业的缘起与趋势、机会和挑战,然后做正确的事。若都能高质量完成,则组成一个个高质量的“测试人生”。

——钟思德,灼识咨询顾问、知名通信公司高级测试经理

本书作为国内软件测试领域原创的经典教科书,已历经十余载,随着近年软件开发流程的不断演进以及互联网化的冲击,对软件测试和质量管理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本书第三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贴合业界前沿,增补了开发运维一体(DevOps),安全软件研发流程(SSDLC),微服务等内容。无论是对于在校学生,或对于从事软件测试和质量相关领域的职场人士,相信本书都会是一本贴近前沿,集理论与最佳实践于一体的一本佳作。

——朱波,香港航空有限公司IT经理 kJJMrGpklipq7lA6zB6XYihyftIymk5Krupgz5+vqRzL/FLF2nMjUR3l0atooWr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