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3 案例解析:抵销顺序、汇总抵销与资产负债率指标抵销前后变化

在前面的章节及本章中,反复提到抵销顺序与汇总抵销的问题。前面的章节中没有合适的案例来验证,所以读者的体会并不深刻。现在结合本章的案例,来分别说明这两个问题。

4.3.1 抵销顺序

在本章合并的案例中,涉及两种类型业务——长期股权投资和内部债权债务,以及合并范围内5个会计主体。案例演示的是第一顺序是待抵销的业务类型,第二顺序是母子公司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的排列次序。这样能保证抵销范围内的所有业务、所有母子公司的关联交易都能抵销,而且便于事后的检查和验证。

在实务中还有一种抵销顺序,第一顺序是母子公司在合并工作底稿中排列次序,第二顺序是业务类型。

在编制抵销分录时,一定要选定一种抵销顺序并在本次合并工作中一贯执行下去,而不能把两种抵销顺序混用,否则就是自寻烦恼。在业务类型不多、合并范围内的会计主体很少时,这种“烦恼”还不大,一旦待合并的业务类型很多或者合并范围内会计主体很多时,这种“烦恼”会让人头大,很可能会遗漏部分抵销数据,而且对事后的检查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和工作量。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尝试一下采用不同的抵销顺序编制抵销分录,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抵销顺序。

4.3.2 逐笔抵销与汇总抵销

在用案例演示的过程中,一直采用的是汇总抵销,而不是将内部的关联交易还原,逐笔抵销。逐笔抵销有助于理解合并财务报表的原理,但是对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不大。

本例中,长期股权投资与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分录只有58行,这些数据很可能是由580笔或者更多的业务汇总得出的。在当前汇总抵销的情况下,需要58次的复制与粘贴,才能把数据过入合并工作底稿,即使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中不被打扰,也不敢保证没有遗漏,因为重复的简单工作最容易让人感到疲劳。如果是580次或者更多的复制与粘贴,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4.3.3 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利好与利空验证

在第1章中,我们通过公式推演得出如下结论:

公式说明:

(1)净资产抵销限额,利空的反转点,当长期股权投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大于此限额时,利好效果就会反转。

(2)债权债务抵销额合计数、所有者权益合计数、负债合计数取自于合并抵销前的原始数据合计。

最初采用的参考数据是上市公司贵州茅台和索菲亚的母公司与各自合并后的数据进行对比,由于比较的基础不合适,不能验证我们的结论是否正确,后来用“左口袋”与“右口袋”数据来验证。现在我们再用本章案例的数据,来对比一下合并前后“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变化,是利好还是利空?

抵销前:

长期股权投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3650000.00+0=3650000.00

净资产抵销限额=债权债务抵销额合计数×所有者权益合计数

÷负债合计数

=1063000.00×17296087.66÷15296443.00

=1201961.87

结论:

合并后的“资产负债率”指标,有利空的效果。

验证:

合并前的资产负债率=15296443.00÷32592530.66×100%

=46.93%

合并后的资产负债率=14233443.00÷27879530.66×100%

=51.05%

合并前的资产负债率(46.93%)<合并后的资产负债率(51.05%)

合并后的“资产负债率”指标,有利空的效果。

温馨提醒: 此处用数据来实证合并前后“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变化,只是为了说明合并后能达到的效果,以及利好与利空的临界值,让读者有个大致的指标概念,合并后的结果是实际存在的,这才是最真实的状态。为了某种特殊目的,在预估到“资产负债率”指标有利空时,通过一系列所谓的“包装”而达到利好的效果,终究会露出马脚的,因为谎言的开始,意味着将会产生更多的谎言来掩饰。 YcKY5iF7wectLncK8CpUJO2K4dgpaaq3VAHSrlPW7mfhd9K62yUX9Y55LEOgiZm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