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死神来了?好可怕

你是不是也产生过这样的想法:既然人都会死,那么我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自从有了这样的想法,生活就失去了意义,自己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从此你变得焦虑、消极、悲观、麻木不仁……

李坤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大都在为自己的爱情和事业发愁,但李坤最近却总是在为自己的生死苦恼。

某一天晚上,李坤躺在床上迟迟不能入睡,刚刚看到的一则关于意外死亡的新闻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内心。一个从没有过的念头开始在他的脑海里出现了:“人终有一死,每个人也都有可能在下一秒面临死亡,到头来我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脑袋里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死亡的恐惧便一下子紧紧地掐住了李坤,他总觉得自己随时都会死去。他对生活也渐渐地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在李坤眼里,一切都好像变得毫无意义了。

白天,李坤看上去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但一到晚上,死亡的恐惧就开始了对他的折磨,让他彻夜难眠。没几天,对死亡的恐惧延伸到了白天,李坤变得面无表情,没有一点笑容。

亲人朋友发现他的不正常后都劝他去咨询心理医生,但他总说:“没有用的,谁都难逃一死。”

衰老和病死是每一个生命都逃不开的宿命,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谁又能逃得了这定数?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古有秦始皇派徐福去海外仙岛求长生药、明嘉靖皇帝以炼丹来追求长生,今有大肆泛滥的保健品、养生知识。不一样的形式里,存在着一样的对死亡的恐惧。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基本团体、社会生活的元素,都是建立在对死亡的恐惧上形成的。你想想,远古人类为什么会群居生活?不就是为了抵御猛兽侵袭吗?而人类获取食物也是为了维持生命、抵御死亡。就连我们结婚生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生命的延续,也是为了抵御死亡。

由此可见,对死亡的恐惧是普世皆然的,而且恐惧的程度已经强大到了人类把大部分的生命能量都耗在了抵御死亡之上。大多数人能在抵御死亡的过程中找到自己人生的目的和自我存在的意义,进而忽略掉死亡所带来的幻灭;但仍有极少一部分人因为必然到来的死亡而否定了人生的价值,他们常常在为死亡而焦虑。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死亡焦虑”,具体来说是指:人在面临极端不利的状况或预感到某种危及生命的危机时所产生的过激反应。这种现象产生的原理是人内心情感体验出现偏差,持续或反复的现实环境刺激等,造成的大脑皮质与皮质下部神经互相作用发生紊乱。

出现这种现象的人会表现出对死亡的极端恐惧,由此而产生幻觉、错觉以及妄想,并在幻想中出现持续性的精神紧张。除此之外,还伴随有生理上的心悸、气急、尿意频频、四肢颤抖、汗流不止、失眠等。

这些人在白天与常人没有任何差别,一旦到了晚上,特别是关灯后、入睡前的一段时间,对死亡的恐惧就会悄然来袭,他们会由此而陷入深深的焦虑中。由此可见,黑暗而封闭的环境会加剧死亡焦虑。

为此,笔者在这里准备了一些方法来帮你克服对死亡的焦虑:

(1)强迫疗法。

顾名思义,强迫疗法就是强迫自己去做一些自己想逃避的事情。比如你在逃避交际,那么你就逼迫自己去与陌生人沟通;你逃避工作,那么你就要去工作。

强迫疗法的原理就是通过强迫自己重新参与到正常的生活中,以此来提升自己面对生命的勇气,使自己在生活中逐步找到生命的意义,最终正视死亡,战胜对死亡的焦虑。

(2)芳香疗法。

科学家曾经证明,芳香的气味可以使人感到舒适温馨,能很好地调节人的心态。在你经常停留的地方,比如工位、卧室里种植一些散发出芳香气味的植物,能很好地缓解你的持续性精神紧张,让你变得放松、愉悦。

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天然健康的植物,以免因植物选择不当而给身体带来二次伤害。

(3)从哲学的角度去信仰一种宗教。

很多宗教,比如佛家、道家、儒家等都对生命的意义进行过探讨,而宗教往往又涉及哲学。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从哲学的视角来信仰一种宗教,在宗教哲学中解决我们对死亡的焦虑。死亡和出生一样,都是每个生命要面对的,也许你正在为死亡后的幻灭而焦虑,但我想说的是,生命的意义与能活多久关系不大,一个真正有价值的生命在于其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比如,王勃虽英年早逝,但他的《滕王阁序》流传至今,让数代后辈们受用。这便是生命的价值。 GE1D6FKw3HFNrwlveVyst3KjcDlgPoatbVFDH+RLYGmNfpHy1wGhwtJUG2mzumm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