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知识焦虑,因为太害怕被淘汰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如果你每天还在看耶鲁公开课,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知乎、果壳关注无数,36氪每日必读,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知识焦虑症”,严格来说,它指的是我们对新知识、新信息和新的认知模式的更迭有一种匮乏感,我们担心自己会因知识的匮乏而落后于他人,最终会被社会淘汰的一种恐惧心理。

所谓的知识焦虑,说到底还是一种信息焦虑。是个人在这个信息爆炸增长的时代,每天面对海量信息时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筛选、分析、处理、理解的能力,最终只能对信息进行盲目而浅显的吸收。

在这个到处是“知识”到处是“干货”的时代,不能正确处理眼前的信息不仅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虑,甚至还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长久下去还可能演化为一种心理疾病。

从表面上来看,对知识的焦虑是进取心很强的表现,对知识的如饥似渴也一直都被大众广为称道,有了知识焦虑说明我们还有自我提升的可能性。但是从深层的角度来解读,所谓的知识焦虑不过是一个经过商业包装的谎言。焦虑是真,带给我们进步是假。

在越来越多人都陷入了知识焦虑的时代,“知识付费”就应运而生了。现在网上炒得火热的“得到APP”“知乎LIVE”“喜马拉雅”“豆瓣”等都是典型代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渴望在这些付费频道通过购买视频课程来提升自己。

前两天坐在一起闲聊的时候,宋睿向朋友们大力推荐“得到APP”,他说自从在手机里装了这个软件,自己仿佛发现了一块新大陆。现在他每天都可以从这个软件上学到许多很实用的知识。

宋睿说,他在这个软件上花了199元购买了李笑来的专栏课程《通往财富之路》,每天一早醒来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听两遍“罗胖60秒”,上班的路上带着耳机听一段最新的知识录音。重点学习还在晚上,他会格外认真地看一集自己购买的《通往财富之路》,边看边做笔记。周末宋睿也不闲着,他会在优酷上看一期罗胖的读书视频。

之后的一段时间,每当宋睿和朋友们聚在一起,他都会和朋友们大肆炫耀他学到的新知识,他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次讲大数据,下次就讲人工智能。他的行为给朋友们制造了很大压力,朋友们都觉得跟宋睿比起来,自己活得太过颓废。

但不久之后,朋友们就不再这样认为了,因为他们发现,每天都在进步的宋睿薪资没有长,没有得到领导的赏识,宋睿最大的改变是他越来越眼高手低了。

针对这样的状况,网上的一个观点说的很到位:“那些知识付费所贩卖的知识速成,其实卖的不是某个领域的知识,而是一种‘让你感觉自己很努力’的幻觉。”因此,网上大肆鼓吹知识焦虑的人,他们那样做的根本目的不是帮你解决焦虑,而是借你的知识焦虑来捞一笔钱。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所谓的“知识付费”就像精神毒品,它只能从表层上缓解我们的焦虑,暂时的安逸过后是更为严重的焦虑。

知识其实是最容不得走捷径、投机取巧的,积累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都必须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如果我们在知识焦虑的促使下盲目地跟随“知识付费”的脚步,就会打乱自己的学习节奏,迷失自己的奋斗目标。最终结果是自己的大脑里都是一些浅层次的、不成体系的知识,而自己的钱包也会被种种“焦虑骗局”榨干。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行为依据其深度和最终为“学习者”本人带来的价值导向,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叫做“给予启发”,也就是我们在初次接触某些领域的知识时所产生的电光火石般的启发。现在的“知识付费”大都停留在这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构建一套健全的思考逻辑、工作方法和知识理论体系”,要达到这个层次除了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必须接受专门的训练。第三个层次是能力提升,这个层次要到实践中去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

由此可见,想要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还要踏踏实实地读书,认认真真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如果只是在知识焦虑的催发下去听一些课程,必将给自己带来更为严重的焦虑后果。 C3HLEa0L5XONpPrZ1R0Qc76LemRnFjV/7NUY3GMR5mkGzZnosomg36xVsIjYi53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