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活在失业焦虑中的中年人,对未来失去安全感

2017年年初的时候,联合国把青年定义为“14岁到25岁”,那么这就意味着1992年出生的“90后”已经步入了中年。这样的消息一经传出,立马引起了大批网友的调侃。

紧接着一篇名为《深圳两套房,面临失业,中年财务危机引发家庭悲剧》又刷爆了朋友圈,随之而来的又是接二连三的大型企业裁员信息“华为开始清理34岁以上职员”,“途牛再现裁员风波”,“万达网科集体裁员95%”……

这些信息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人到中年就会面临失业危机。在这样的气氛影响之下,无数中年人焦虑了起来。

关鹏宇今年36岁,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任职,前段时间他听说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开始大规模裁撤年满35周岁的基础员工。暗自庆幸自己顺利进入管理层,没有被裁撤之余他也陷入了失业焦虑。没事的时候,他就会想“自己是不是第二批被裁掉的呢?”“人到中年在职场中到底应该怎样才能让自己游刃有余?”

越是思考他就越是发现自己想的问题很正确。公司里的90后们已经开始崭露头角,80后们也都在各个部门里挑起了大梁,像他这样的70后,在公司里算是实实在在的“老人”。

关鹏宇发现,自己的确是比不过年轻人,尤其是在思维上。公司会议上,提出新点子、好点子的十有八九是90后,自己偶尔提出一点建议,还会被年轻人嗤之以鼻:“别人早玩得不玩了。”并且,老板也是一副大力支持年轻人的姿态,这让他忧心忡忡。

最近一段时间,每次高管开会,老板都会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这些老人说:“要赶紧去接触新事物,多学习充实自己,警惕被年轻人甩在后面!”关鹏宇认为这是在警告他跟不上脚步就会丢掉事业,他越来越焦虑了……

人到中年丢掉饭碗是件很恐怖的事情,因为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一个稳定工作来支撑。虽然失业也不至于饿死,但那种恐慌会一直缠绕着内心。

这样一想,的确令人毛骨悚然。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压力最大的时候;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自己一旦失业断了经济来源,事情就会变得不可想象,甚至一个大家庭都无法正常生活。

但现在很多单位在招人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硬性指标:35岁以下。这代表着一旦35岁失业,再出去重新找工作就会困难重重。体面的工作找不到,做体力活又放不下自己的身段,再就业的希望就渺茫得很了。

不惑之年的确是一个很尴尬的年龄段。正常情况下,人到了这个年龄就应该进入管理层,但管理岗位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人又都是普通人,不可能人人都做领导,这必然会造成相当一部分人的失业。

再加上现在很多行业都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只要从业年龄长就能凭借“经验丰富”吃遍天下了。现在知识和技术的迭代速度太快,经验的权重不断下降,而对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中年人在这方面恰巧处于劣势,这就是中年危机越来越严重的原因。

这时候一定会有人提到创业,但创业并不是中年危机最好的解决方法。一个朋友曾经外出创业做游戏三年,付出了无数心血,公司每年流水一度达到几千万。但后来他们的第二项目失败,他只能回到游戏公司,重新成为一名普通工程师。

某知名产品经理认为,中年危机意味着“对这个世界的无力感,以及对老去的感知与恐惧”。未来经济环境、行业及职场的变化速度,只会愈来愈快,中老龄失业问题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上班族应事先准备及规划,不可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逃避心态。

如何才能避免“失业”降临到自己身上呢?

(1)掌握核心竞争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年人群想要走在行业的前面,想要完成从中层管理者转型为高层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就必须要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只有掌握了这个能力,你才能在企业中树立自己的旗帜,并屹立不倒。所谓核心竞争力,可以是你拥有的大量人脉,也可以是你有而别人没有的技术或专利。这些都能帮助你在职场中与其他人区分开来,树立优势。

(2)时刻为自己充电。

在职场当中,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培养一些必要的技能,这样,即使遭遇失业,也还有一技之长。特别是当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之时,拥有多项技能才能减少被时代淘汰的可能性。

(3)尽早建立家庭财务规划。

不管你现在活得有多么潇洒,一些大的家庭开支迟早是会到来的,比方说孩子的教育金、自己和配偶的退休养老金,以及家庭的保障计划。这也是中年危机中最沉重的三座大山。要应对这三座大山就必须提前做好家庭财务规划,利用好时间的福利。这就像滚雪球一样,只要坡道足够长,一定能够滚出一个大大的雪球。

总的来说,年龄本身并不是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锻炼让身体保持健康,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让内心保持年轻。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提早规划来减轻未来的经济压力。这么来看的话,中年危机并不那么可怕。 WQ6/6TgJYhCvEOrSoLGYHqZ1vRj1YKGM/RgdpPGQCbTcNtLxX1RIzovxcTQMfF9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