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20多岁因为年龄焦虑,其实是在别人的标准里迷茫

20多岁的我们总听到这样的声音:

23岁,风华正茂,要经历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爱情;

25岁,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要完成人生中第一次跳槽;

28岁,工作稳定,要组建自己的家庭;

29岁,要积累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为下个阶段的人生奠定一定的经济基础;

30岁,自己事业要进入下一个阶段;

……

这些声音的存在就相当于给我们的年龄排下了特定的任务,年龄就成了捆绑我们的工具。自此,我们开始调整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以此在特定的年龄段里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

我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应该”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如果自己没有按照这些标准来活会承担怎样的后果。但我知道,这些声音萦绕在耳边,嗡嗡作响,会让人焦虑不安。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些声音往往针对的是那些没有在“合适”的年龄段组建家庭的人。于是,一些年轻人找到了捷径来抵御这些声音对抗焦虑——组建家庭。

组建了家庭后,你身边不会再有人提醒你到了哪个年龄段应该做什么,你以为就此摆脱了焦虑;但夜深人静时,你默默地问自己:“我快乐吗?我真的不后悔吗?”相信大多数的时候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只是“看上去过得很好”的你其实仍旧在焦虑。原来,你的焦虑不是那些“应该”的声音导致的,你的焦虑是因为自己活在了别人的标准里,准确说来,你是活在了公众约定俗成的一个标准里。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尽相同。即便是一些人在按照所谓的“大众标准”来度过自己的一生,也难免在强行附和中出现种种偏差。由此可见,所谓的“大众标准”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它不具备任何的普遍约束力。

退一步来说,即便是“大众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它真的适用于每个人吗?同一年龄段,不同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都不尽相同,“大众标准”不可能顾及每一个特殊的个体。如果一些特殊的个体强迫自己以“大众标准”来生活,难免就会因没有在特定的时间段完成特定的任务而焦虑。

大众心理学的不朽之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曾提到:群众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湮没了。盲目的追随“大众标准”就是一种迷信,正如网上流传的那句话说的:“因为大多数人的选择,不一定就是对的,不一定对你就是合适的。”

因此,摆脱大众标准对我们的束缚,摆脱年龄带给我们的焦虑,关键要从关注自身入手。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曾提出过一个需要层次理论: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感、爱、和归属感的需求,更高的层次是自尊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可以说这些需求是我们某些行为的动机。

大多数人都认为浅层次的需求是满足高层次需求的前提,以为低层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就无法实现。但这样的想法是误解。马斯洛认为,需求的层次发展原理只是一般的模式,在实际生活中,层次的先后顺序并不存在,出现例外是很常见的。

有一些人,在他们看来自尊比爱更重要,因此他们会选择先让自己活得更有尊严;也有一些人,即便是过着贫穷的生活,却仍旧能积极地投身于创作之中;还有一部分人敢于站在大众的对立面,坚守真理,勇于为真理付出个人的代价。

把低层次的需求与高层次的需求拿来对比,我们发现,高层次需求的满足给人带来的幸福感会更加的强烈,正如马斯洛所说:“生理需要虽是基本的,却不是人类唯一的需要,对人来说,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给人们持久而真正的快乐。”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跳过低层次的生理满足,去追求高层次的自尊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台湾作家舒国治活得清贫却随性、优雅。

他爱旅行、爱美食。在美国的七年里,舒国治一边打工一边旅行,开着一辆破旧的雪佛兰轿车走遍了美国的44个州。在旅行中,他风餐露宿,常常没有食物果腹,但他总是快乐的。他说:“虽然没有钱也没有规划,但我的灵魂是自由的,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要做些什么?但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促使着我行走,仿佛远方是我唯一的归宿。”

他热爱美食,但又吃不起大饭店,他就把目光瞄准了路边的小馆子、大排档。为了吃一顿豆角包子和绿豆稀饭,他会早上五点钟就起床,钻进路边小店大啃大嚼。吃完后再回家拉上窗帘睡到自然醒。

吃惯了街边的牛杂汤、卤肉饭、牛肉面、水煮菜之后,舒国治反倒抵触起了星级酒店里的豪华大餐,他说那些东西“人为雕琢的痕迹太重,就像贾府里的烧茄子,根本吃不出食物的本味”。

51岁前,舒国治一直都是一个人生活,他不仅没有妻小,就连宠物都没养过一只。51岁时他突然想谈恋爱。后来带着女友他还照样钻小店,去大排档,最终他凭着自己的种种魅力追到了女友。

舒国治把自己的美食体验写进了作品里,这些作品收录成册,就有了他的《台北小吃札记》和《穷中谈吃》两部佳作。

也许你认为舒国治的生活方式太过“仙风道骨”,太过“极端”。但我更看重的是舒国治对“大众标准”的挑战,舒国治的生活很好地证明了,离开大众标准,甚至可以说是完全背离大众标准照样可以活得很好。

没有谁有权规定我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也没有哪个标准是真正适合所有人的,做自己的主人,跟随内心的脚步,努力过好每一个当下,焦虑自然离你而去。 fjMHEiuZpsjQYy/JdgYGvCvGrPjzJDFzomVLgSTZfuBWseT47PJoesIGrk/MJOa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