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在提出具体方案之前,先来详细了解一下:什么才是“思考”的能力。
以往的考试,考查的都是“记忆”的能力,也就是检验我们到底掌握了哪些“正确答案”,和“得出正确答案的公式或者方法”。比如历史,只需背诵年号、人名等,将其准确无误地填进答题栏,即可得分;又比如数学,将数字正确排序,代入公式,记住这些解题套路,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即可;语文则要求我们写出考官设定的答案,如果提交的答案与出题者的期望不一致,则不得分。
例如语文中经常会有这么一问:“请回答此时作者的心情。”其实作者也许只是一边想着“好饿啊”,一边写下了这段内容也未可知。也许是因为逼近截稿日期了,所以不得不咬牙创作,强迫自己“抓紧完稿”。但是假如考生这样回答,则必定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