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每天几分钟,轻松做体检

扫码听书

这一部分,我将简明扼要地介绍如何疏理每条经络的堵塞点。同时,为了帮助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每条经络都有相关知识扩展,讲解一些有特定作用的穴位,以备遇到常见疾患时可自我辅助调理身体。

肺经体检——探寻、清除肺经隐患

探查线路与易堵点

动作要领及感受

请掌心向上,前臂自然放松平举,肘关节屈曲90°,另一手握空拳,以小指掌指关节由肘至腕,沿前臂掌面拇指一线轻敲3~5遍(前臂一定要放平),多数肺脏功能有异样的人在肘关节下3指宽处有明显的痛点。对痛点可以采用按揉或点揉的手法进行疏理,每天1次,3~5天后痛点可消失,意味着肺经被疏通。

在国家标准针灸图谱中,“孔最穴”在肘下5寸的位置。20世纪日本著名针灸大师泽田健,对一些重点穴位的定位不拘于古人,其中“孔最穴”的位置被定位在肘下2寸。实践中探查肺经堵塞点时,几乎人人在肘下2寸有痛点。所以,遵从泽田先生的定位方法,姑且将肺经肘下2寸的位置命名为“孔最穴”。如果此处痛感不明显,可以再试着探查肘下5寸的“孔最穴”。

“鱼际穴”在赤白肉际处,按揉时,拇指要靠向第1掌骨发力。肺有疾患时,此处也会痛感明显,有的人开始时痛感不重,当把“孔最穴”疏通之后,痛感才会出现,这也说明当经气在上面受到阻滞后,传导受到影响,所以当“孔最穴”疏通后,气也就下来了。

最佳探查、疏通时间

凌晨3~5点钟气血在肺经最旺盛,那时我们还在睡梦中,因此自我疏理肺经时可选择与手太阴同名的足太阴脾经的气血循行时间,即上午9~11点钟。此时敲揉“孔最穴”、点揉“鱼际穴”探查,如有疼痛可在痛点处敲、点揉5分钟。如果有寅时规律醒来等肺经异常的情况,则应该随时发现、随时疏理,不用拘泥于固定的时间。

肺经穴位知识延伸

【补肾的妙穴——“尺泽穴”】

“尺泽穴”位于肘部,取穴时,正坐位,仰掌(掌心向上),微屈肘,在肘窝中央有一粗肌腱,肌腱的外侧即是此穴。自我按揉时可将肘关节屈曲,靠在胸前,用另一手的大拇指抵在肌腱外侧,然后向肌腱下方发力点揉。

“尺泽穴”是肺经的合穴,属水,肺经属金,按照五行的相生关系,金生水,而肾属水。因此,金经的水穴就有补肾的作用。刺激此穴可以通过降肺气来补肾,适合上实下虚的人,常年靠药物降压的高血压患者多为这种体质,症状为眩晕,脚下发软。此时点揉“尺泽穴”如有痛感,应该坚持每日点揉两次,每侧每次5分钟,揉至不疼为止。肾气不足导致的小儿遗尿,也可以选“尺泽穴”为主穴。

【咽喉肿痛,“少商”放血】

“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对于重症肺炎所致的高热、惊厥、呼吸急促患者,使用三棱针点刺,挤出3~5滴血,有较快的退热作用。

对于缓解咽喉肿痛,“少商穴”放血效果也很显著,如果不方便放血,可用另一手的拇指指甲稍微用力切在穴位处,喉部会立即感到清爽。不过,此法治标尚可,如若治本,还需视病情辨证施治。

【揉“列缺穴”,调理白带过多】

“列缺穴”,两手虎口张开,垂直交叉,食指压在所取穴位侧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之处,有一凹陷即是。

“列缺”是名穴,《四总穴歌》说:“头项寻列缺。”“列缺穴”还是八脉交会穴,通任脉,与“照海穴”是一对,《八脉交会八穴歌》云:“列缺任脉行肺系,阴 照海膈喉咙。”因此,在“列缺穴”处按揉,有助于治疗偏头痛、头痛、咽喉炎、齿痛等头面部疾病。感冒、咳喘等肺系疾患亦可按摩列缺穴。

因为“列缺穴”有沟通任脉气血的功能,每侧逆经向上推按3~5分钟,两三天后可使妇女白带清稀及过多的症状明显改善,同时对于妇女阴道干涩、异味较大的情况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辅助调理疾患

呼吸系统疾患、感冒、咳喘、咽痛、凌晨3~5点钟规律醒来等。

大肠经体检——探寻、清除大肠经隐患

探查线路与易堵点

动作要领及感受

请将前臂立起,肘关节微屈,掌心向前胸方向,虎口向上,另一手握空拳,小指掌指关节从肘至腕轻敲3~5遍,导引气血流动起来,有肠道隐患的人“手三里穴”会有强烈的痛感,有人经过疏理按揉后会出痧。

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在拇指尖下贴着第二掌骨就是“合谷穴”,拇指按揉“合谷穴”会有胀痛的感觉,如果有肠道问题但痛感不明显可先疏通“手三里穴”后再按揉此穴,痛感亦会出现,一般连续按揉3天,痛感可消失,表明经络已疏通。

实践中发现,肘关节上3寸的“手五里穴”也是大肠经的堵塞点,如果探查“手三里穴”反应不明显时,可以敲揉此穴,如有刺痛或麻胀感,用掌根按揉疏通。

最佳探查、疏通时间

早晨5~7点,敲揉“手三里穴”“手五里穴”,点按“合谷穴”探查,如有疼痛,可在痛点处敲揉、点按5分钟。

大肠经穴位知识延伸

【清高热,按揉“曲池穴”】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是大肠经的重要穴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牙痛、目赤肿痛、瘰疬、荨麻疹、发热、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扁桃体炎、肘关节炎等。

平时最常见的是通过按揉“曲池穴”来缓解感冒发热,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故“曲池穴”有疏风解表的作用。如遇感冒发热,可以用拇指点揉“曲池穴”,当疼痛明显时可按揉此穴至痛感减轻或消失。

【戒烟有个“甜美穴”】

“甜美穴”是新穴,可以帮助戒烟。该穴由美国针灸医师欧尔姆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并成功应用在戒烟者身上。“甜美穴”,意为戒烟才真正尝到甜美的感觉。此穴位于“列缺穴”与“阳溪穴”之间,长期吸烟之人用拇指点揉探寻,有明显压痛的凹陷点。(“阳溪穴”位于人体的腕背横纹桡侧,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针灸或点揉“甜美穴”可戒烟,按揉之后,戒烟者会有口渴、口苦、头晕等症状,从而对香烟产生厌倦感,使受戒者不想吸烟。苦于戒烟烦恼的朋友可以试试。

辅助调理疾患

便秘、腹泻、小腹胀满、下牙痛、胃肠感冒等。

胃经体检——探寻、清除胃经隐患

探查线路与易堵点

动作要领及感受

正坐位,从大腿中线偏外侧一线,由腿根至膝盖用双手小指掌指关节轻轻敲打3~5遍,在腿根中点下面3指宽的地方或者髌骨上3指宽处有明显的痛感。腿根中点下3指宽的地方我们称之为“髀关穴”。胃有隐患时,此处的反应十分强烈。多数人“梁丘穴”的痛感没有“髀关穴”明显。“梁丘穴”是胃经的郄穴,郄穴为气血深聚之处,有救急的作用,阳经的郄穴止痛效果很好。

初次探查的朋友,如果胃有潜在的疾患,这两个部位的其中一处会有痛点,或在左侧或在右侧,两侧全部有反应的人不多见。急性胃痛发作或者前额部头痛者,这个线路上必有痛点,严重者会痛不可摸。当经络堵塞点经过敲、点、揉等疏通之后,上述症状会马上缓解。

形体偏胖者,由于体内痰湿较重,沿着胃经小腿部分由上向下轻敲,“丰隆穴”会有反应,这是化痰的要穴。不论是我们能咳出的有形之痰,还是体态肥厚的无形之痰,经常疏理这个地方则益处颇多。初次疏理此穴可能有红肿的现象,严重者还会影响走路,这也是正气足的表现,不要恐慌,一两日也就没事了。

最佳探查、疏通时间

上午7~9点钟,敲揉“髀关穴”“梁丘穴”“丰隆穴”探查,如有疼痛,可在痛点处敲揉5分钟。

胃经穴位知识延伸

【治疗腹泻、便秘,“天枢穴”帮忙】

“天枢穴”平脐,在肚脐两侧2寸(3指宽)处。北斗七星之首即称“天枢”,可见“天枢穴”乃人身上下枢要之处,是人体上的重要枢纽。此穴还是大肠经的募穴。募穴是某脏腑的气血在胸腹部募集、汇聚之处,故“天枢穴”是大肠经气血在腹部募集的地方,刺激此穴可以调节肠道的功能。

便秘、腹泻属于肠道功能紊乱,点揉、针刺天枢穴都有治疗作用,我个人的经验是配合脾经的“大横穴”(天枢穴旁开3指宽处)效果更佳。具体方法:食指、中指同时置于“天枢穴”“大横穴”,每侧微用力点揉5~10分钟,对于腹泻、便秘有辅助调理的作用。

【著名的强壮穴——“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4指宽),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按照五输穴的五行关系,胃经属土,“足三里穴”是土经的土穴,是培补后天之本(脾胃)、强壮身体的要穴,30岁以上的人常灸此穴可以保健。治疗肚腹疾患时,“足三里穴”是首选穴位,如有胃痛、呕吐、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症状,可以敲揉、艾灸此穴。敲揉时酸胀感明显则为得气,可继续操作,如果没有感觉则要向上探查“髀关穴”“梁丘穴”。阑尾炎发作时,在“足三里穴”下1.5~2寸处可寻找到一个最痛点,这是经外奇穴“阑尾穴”,此穴可敲、点、按揉,也可请专业医生针刺,可有效缓解不适。

解释说明:在“审微恙”理论形成的过程中,对胃经反应点的寻找,我首先想到的是“足三里穴”。但很多人按照标准定位来寻找时并没有明显酸痛的感觉,故不能确定此穴。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直到发现“髀关穴”或“梁丘穴”痛点的存在,我方才醒悟。和道路堵车一样,顺着车流方向,前方的道路是空旷无物的,因为车辆都被堵在上面了,所以,当经气被堵在大腿部时,膝盖下方的“足三里穴”自然反应不明显了。只有把上面疏通了,“足三里穴”才可能有感觉。

【捏揉“内庭穴”,清胃火、除口臭】

“内庭穴”在足背,当第2、3脚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此穴是胃经的荥穴,荥主身热,故“内庭穴”清胃火的效果很好,由胃火引起的牙龈肿痛、咽喉红肿、口臭、善饥、鼻衄皆可用掐揉“内庭穴”的方法来治疗。

妻子在哺乳期,有一天孩子在吮吸吃奶时,妻子一侧乳头疼痛,因为慎重,不敢用药。因为乳头正好在胃经上,于是我猛然想起“内庭穴”可以清胃经的火,就立即掐揉同侧的“内庭穴”,结果痛不可摸,慢慢点揉3~5分钟,当此穴痛感下降时,乳头的问题亦迎刃而解了。

辅助调理疾患

胃痛、胃酸、胃胀、吞酸嗳气、酒后前头痛、乳腺增生、口臭等。

脾经体检——探寻、清除脾经隐患

探查线路与易堵点

动作要领及感受

脾经自我探查线路以小腿内侧为主,微微弯腰,沿着胫骨前缘,用同侧掌指关节从膝关节开始由上至下一直轻敲至内踝,注意紧贴骨头下缘(骨头与肉的结合部),不要敲到骨头上,大多数人探查3~5遍后,在膝关节下方的“地机穴”有痛感。部分女性朋友在内踝尖上4指宽的“三阴交穴”会有酸痛的感觉。

膝关节下3寸的“地机穴”是脾经的郄穴。“地机”,顾名思义,“大地的机关”。脾属土,只要脾的功能有一点儿变化,“地机穴”会最先有反应。气血功能相对旺盛的人,这个位置的胀痛感明显;如果气血虚弱、有失血病史、严重脾虚的人,此穴会有酸痛。

“三阴交穴”是脾经、肾经、肝经三条阴经的交会之处,故有“三阴交”之名。多数女性此处酸痛感明显,这是因为受寒、劳累、情绪波动等因素直接影响女性肝、脾、肾三个脏器。所以,当妇科有问题时,这个穴位痛感明显。

脾经在脚内侧的穴位也有反应点,常常给我们提供脾虚信号的是“太白穴”或者“公孙穴”。“太白穴”在大脚趾后的核骨后面,赤白肉际处;“公孙穴”在“太白穴”后1寸。这两个穴位的反应挺有意思。我们用拇指按揉时,经常是哪个穴位更疼就按揉疏通哪一个。据说“太白穴”可以双向调节血糖,“公孙穴”可以双向调节肠道功能(便秘、腹泻均可在此处寻找痛点),建议有糖尿病、便秘、腹泻症状的朋友可以尝试找找痛点,并自我按揉疏通。

最佳探查、疏通时间

上午9~11点钟,敲揉“地机穴”“三阴交穴”,点揉“太白穴”“公孙穴”探查,如有疼痛,可在痛点处敲、点揉5分钟。

脾经穴位知识延伸

【崩漏试试“隐白穴”】

“隐白穴”在 趾内侧, 趾甲角旁约0.1寸处。此穴是脾经的第一个穴位,具有益气、健脾、统血、调经之功。对于血不归经,经水过期不止,甚至崩漏,常以“隐白穴”为主穴来治疗。

女性朋友如有崩漏,可以用拇指指甲对“隐白穴”爪切查按,多数情况是痛不可摸,请忍住疼痛,用指甲点按5~10分钟。点按后,有的朋友穴位处可能会起泡或破溃,都属于正常情况,如有医生指导也可使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效果更佳。不敢放血者,可用艾条悬灸“隐白穴”,操作方法如下:持笔状握住艾条,置于穴位上方1寸左右,小幅度盘旋,以穴位处有热感为宜,每侧艾灸15分钟。

【“阴陵泉”下的一个奇穴可以搞定肩周炎】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由于肩关节活动受限,梳头、洗脸等简单的事情都不能完成,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在小腿内侧(骨肉结合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阴陵泉穴”是治疗脾胃病的常用穴,但在它下方1寸处却有个奇穴可以治疗肩周炎,缓解不适。

术者用拇指按住患肩对侧的这个奇穴并用力点按,患者忍住疼痛,同时加大肩关节的活动幅度,点按10分钟左右,痛点处的疼痛可减轻,患者肩关节的活动度增加。术者可以再探寻另一侧的“阴陵泉”下1寸,如用力点按也有疼痛,患者可配合再次尽力加大肩关节的活动幅度。临床实践表明,每个患者当场多可见效,有人甚至一次而愈。

【“大横穴”清理肠道垃圾】

“大横穴”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即肚脐旁开6指宽处,距离胃经的“天枢穴”3指宽。“大横穴”位于升结肠(降结肠)与横结肠结合部附近,大肠在这两个转弯的地方容易淤积废水、废气、食物残渣。

如果睡前推腹,有人在“大横穴”附近感觉到包块的存在,可以将食指、中指、无名指收拢在一起,点揉这个包块,若有气感并可游走,说明有郁气,有水声哗哗作响一定是废水,遇到这些情况,要忍住疼痛,每处点揉5分钟,每日坚持,一定要把它揉开。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另一手的拇指一定要用同等力气点住脐上6寸处的“巨阙穴”,以免气逆而发生恶心、呕吐。

辅助调理疾患

食欲不振、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糖尿病、高血脂、倦怠乏力、失眠等。

心经体检——探寻、清除心经隐患

探查线路与易堵点

动作要领及感受

人年过40岁,在上臂下方开始出现悬垂肌肉,请举起手臂做敬礼的姿势,一定有人在上臂部分有松弛的肌肉。从腋下开始,向肘关节方向用拇指和食指一下一下地捏揉这一条“脱离组织”的肌肉,会有捏棉絮的感觉,手指一搓还有疙疙瘩瘩的脂肪颗粒,稍一用力则疼痛难忍。

这种情况是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产生原因是心经堵塞,使局部肌肉失去营养,垃圾代谢不出去,堆积在此就形成了这些没用的脂肪,然后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影响气血的运行。如果每天每侧坚持捏揉10分钟,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慢慢地,松弛的肌肉会变实,心脏供血就会顺畅,胸闷气短的现象自然会消失。

心经的“少海穴”也容易堵塞。这个穴位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正常情况下,用拇指按揉此穴会有微微的酸麻痛感,按起来很舒服。如果此处按起来没感觉,即使上臂还没有出现悬垂肌肉,也已说明有心脏供血不足的隐患了。

“腕部四穴”——灵道、通里、阴郄、神门。掌心向上,在腕部找到小指侧的那根肌腱,“神门穴”在腕横纹上,请将拇指尖压在肌腱外侧的“神门穴”上,指腹会将其余三个穴位自然覆盖。心脏功能正常时,点按这四个穴位只有微酸的感觉;如果心脏有隐患或问题时,此处会有酸痛的感觉。“蝴蝶袖”严重时,可能感觉不明显,这是因为气堵在上面的缘故。

心经腕部这个地方很特别,总长1.5寸的距离,从上至下分别是“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四个穴位,心经一共有九个穴位,在人体其他经络上还没有这样短的距离分布了四个穴位。这四个穴位的名字也告诉我们,这是养心安神、保护心脏的要穴。此处按揉、按压均可,长期坚持必有益处。

最佳探查、疏通时间

中午11~1点钟捏揉“蝴蝶袖”,点揉“少海穴”“腕部四穴”探查,如有疼痛,可在痛点处捏揉、点揉5分钟。

心经穴位知识延伸

【清除“蝴蝶袖”,防心脏隐患】

“蝴蝶袖”是判断心脏功能最直观的外象,清除它也是预防心脏疾患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希望读者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一定要重视。这个外象的存在已经提醒我们心脏有隐患,清除“蝴蝶袖”对预防心脏病急性发作意义重大。

坚持每天捏揉,这块赘肉一定会消失。自我捏揉时,用拇指、食指的指腹从腋下开始充分捏住一个地方捻揉3下,再向下同样操作直到肘关节,开始几下或者前3天可能特别疼,慢慢地就可以忍受,而且肌肉开始变实、有弹性。

【手臂疼痛不举,试试“极泉穴”】

“极泉穴”位于腋窝的顶点,腋动脉搏动处。心脏病急性发作时,可以用拇指弹拨此穴来救急。有人肩臂疼痛不举,如果没有感受风寒之邪,同时点按肩部穴位无效者,可以考虑是血脉不通所致,此时点按“极泉穴”可能痛不可摸。“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此处弹拨、按揉至不疼,有助于肩臂的活动。

辅助调理疾患

心慌气短、胸满憋痛、失眠乏力、冠心病、高血压等。

小肠经体检——探寻、清除小肠经隐患

探查线路与易堵点

动作要领及感受

“后溪穴”比较好找,握拳时在第5手掌与手指间关节后,用另一手食指点揉。如果有颈椎、肩胛疾患或小肠受寒严重者,按揉此穴1~3分钟可有明显的痛感。一般当次按揉痛感就会减轻。“后溪穴”还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与督脉相通,故经常刺激此穴还可以保护阳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探查“天宗穴”需要由别人帮助。受术者取正坐位,上身坐直放松,术者用掌根按揉肩胛骨冈下窝中央(肩胛骨是一块三角形的骨头,轮廓清晰)。有肩颈疾患之人,此处会有强烈的痛感,并向四周放散。此时一定要忍住疼痛,坚持疏理数日,气脉畅通后痛感即会消失。当下,很多人贪食寒凉之品,小肠经容易积寒,“天宗穴”拔罐10分钟,如果颜色黑紫,说明小肠经有寒,可在此处拔罐,拔两天、歇一天,至颜色消褪为止。

探查“肩贞穴”也需由他人帮助。术者需用对侧的手操作(左手置于右肩、右手置于左肩),四指置于肩关节,用拇指点按腋后皱襞上1寸处。多数人此处有结节,此时忍住疼痛,坚持按揉5分钟,3~5天后结节消散。“肩贞穴”是小肠经的常见堵塞点,随时探查可以知晓经络的畅通情况。此处持续不通,逐渐影响局部的气血布散,久而久之则引发颈肩痛。因此,“肩贞穴”是治疗肩部疼痛的首选穴位,而且根据日本已故针灸大师泽田健的经验,此穴有降血压的作用,泽田大师常以“肩贞穴”为主穴治疗高血压。

最佳探查、疏通时间

下午1~3点钟,按揉“后溪穴”“天宗穴”,点揉“肩贞穴”探查,如有疼痛,可在痛点处点、按揉5分钟。

小肠经穴位知识延伸

【艾灸“关元穴”,增加小肠热度】

小肠又称赤肠,小肠与心为表里关系。俗话说“热心肠”,说明心、肠都应该是热的。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小肠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里面有各种消化酶,这些酶是食物进行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酶的工作好坏取决于肠道内的温度(最佳温度为37℃),温度过低就会降低消化酶的工作效率而影响营养的吸收,并产生额外的化学产物。

现在导致小肠温度下降的生活方式太多,夏天贪凉直接导致小肠温度下降。“寒主收引”,小肠经在肩胛部循行,肩胛部的气血运行受到影响,引起肩关节僵硬。很多年轻人不明此理,还以为是运动量不足所致,于是进健身房,一身大汗下来,再喝冷饮,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小肠温度过低,慢慢影响到心,于是身体的动能不足,看什么都不阳光,成为抑郁症的诱因。想要保持小肠的热度,首先要管住你的嘴!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在脐下3寸(4指宽),位于小肠的中心,艾灸“关元穴”可以将热能补充到肠道,恢复小肠的热度,同时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如果有手脚冰凉、小腹冷痛、腰酸怕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舌淡、苔白、脉沉细等阳虚不足的症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每日晨起艾灸“关元穴”10~30分钟。每日艾灸1次,待到身体状况转好,艾灸“关元穴”2~3分钟全腹即有热感,且热感持续1~2个小时,视为正常,可以停灸。

【治落枕,有个“落枕穴”】

落枕是常见病,一觉醒来,发现脖子扭转不利、疼痛甚至转头困难,有时一侧,有时双侧均有。大多数人偶尔有落枕的情况,也有部分人频繁落枕。人们常认为是睡觉时受风或固定姿态时间过长,气血运行不周而产生的凝滞疼痛。其实这些是假象,如果小肠经有恙,肩部的气血运行必然会不畅,再加上外因的作用而产生肌肉僵痛,看似偶然的落枕其实是必然。

平时保持小肠经的通畅可以避免落枕的发生,一旦落枕可以点揉“落枕穴”和“后溪穴”来调理。“落枕穴”是经外奇穴,位于手背部第2、第3掌骨之间,两指骨交汇处向外一横指。落枕时将食指立起来并按揉此穴会有痛点(在患侧还是健侧尚不规律),刚按揉时疼痛难当,点按的同时,需配合晃动、扭转脖子,5分钟后痛感会渐渐消失,再按揉“后溪穴”的痛点,也是边按揉边扭动脖子。实践中,当两个穴位的痛感减轻后,脖子的不适基本会恢复正常。

辅助调理疾患

颈椎病、肩关节疾患、消化不良、体寒、心慌气短、落枕等。

膀胱经体检——探寻、清除膀胱经隐患

探查线路与易堵点

动作要领及感受

探查“昆仑穴”时,将同侧拇指或食指指腹置于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的凹陷中,略微向下抵在骨头上缘。轻揉1分钟后痛不可摸,说明膀胱经有寒,严重者本穴位会越揉越痛,此时要坚持一会儿,大概5分钟痛感会减轻,有人揉后出现红肿甚至起泡,3天左右方可消退,此属经气的正常现象,切勿恐慌。

“承山穴”的简便取穴法:在小腿后侧的腓肠肌中点处寻找。很多人年龄大了,走路时腿脚发沉或睡觉时易抽筋,通过调理此穴可以缓解。自我疏理时,取正坐位,双腿自然下垂,用同侧的拇指或食指点揉此穴,如痛不可摸,要坚持疏通。

探查“委中穴”时需取正坐位,用同侧拇指放在腘窝中点处,手腕放松,轻轻按揉探查。“腰背委中求”,腰部疾患者,此处用拇指点揉一会儿,不仅疼痛明显,严重者会出现突出皮肤表面的结节或肿物。每日坚持疏理“委中穴”,可起到强腰健骨的作用。

“合阳穴”在“委中穴”下3指宽处,探查这个穴位要由他人帮助,用敲法。有些腰腿痛的患者,“委中穴”痛感不明显,但“合阳穴”反应强烈,可以使用敲揉的手法,慢慢疏通后,腿脚活动起来会有轻快的感觉。

最佳探查、疏通时间

下午3~5点钟,点揉“昆仑穴”“承山穴”“委中穴”,敲揉“合阳穴”探查,如有疼痛,可在痛点处疏理5分钟。

膀胱经穴位知识延伸

【艾灸“至阴穴”,调节胎位不正】

当产检发现胎位不正时,可以试试艾灸“至阴穴”,此方法安全简单,所用艾条便宜,重要的是,如果有效,可以自然分娩,对产妇、新生儿都有益处。只要正确掌握施治要点,多数孕妇3~5次可使胎位转正。据统计,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对妊娠7~8个月的孕妇矫正成功率最高。

施术时间最好选在下午3~5点钟,膀胱经气血旺盛之时。孕妇排空小便后取仰卧位,宽衣解带,脱去一侧袜子,放松全身肌肉,保持平稳均匀的呼吸,双眼自然闭合,意想腹内胎儿转动。施治者将艾条点燃,对准孕妇足小趾外侧趾甲角后约1分处施温和灸,艾条点燃端与孕妇足小趾外侧的距离约1寸,以孕妇觉足小趾外侧温热但不灼痛为度。孕妇感觉有温热感从足小趾沿脚外侧面向外踝方向传导,胎儿在腹内频繁活动并有转动时开始计时,艾灸20分钟。操作后孕妇保持原位仰卧60分钟,每日施灸1次。妇检胎位转正即停施术。

【补肾妙法——“肾俞穴”拔罐】

“肾俞穴”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2指宽,左右各一。简便取穴法:正对肚脐的脊柱(命门)旁开2指宽。腧,古作“俞”,亦作“输”,“肾俞穴”是肾与外界天地沟通的通道,单独在此处拔罐可以汇集膀胱经的经气而直接补益肾气。如有肾气虚弱、腰酸、腰痛、男性生殖系统疾患、女性附件炎症、月经不调者,可以在睡前用真空罐拔10~15分钟,拔两天、歇一天。“肾俞穴”拔罐是最安全、简便的补肾方法,歇一天的目的是为了给身体自我调节、缓冲的时间,罐痕的颜色完全消褪后,此法可以停止。另外,女性经期要停用。

【感冒初起,“肺俞穴”“风门穴”刮痧】

“肺俞穴”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平肩胛骨内角)旁开2指宽,这是肺与天地沟通的通道。“风门穴”在“肺俞穴”的上方,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2指宽。这两个穴位所在区域位于两块肩胛骨之间,《黄帝内经》云:“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肩胛骨是肺脏的屏障,风寒之邪容易从“风门穴”“肺俞穴”这两个薄弱地带入侵,故肩背的保暖十分重要。当有风寒感冒初起的迹象时,如打喷嚏、流清鼻涕,可以在这两个穴位处刮痧或者拔罐。原理很简单,既然外邪从这里侵入,只要邪气在表,就可以通过刮痧或拔罐再将它们请出身体。

刮痧的时候,刮痧板倾斜45°,从上向下匀速刮,刮痧时手法不要过重(痧能否出来与力量大小没关系),如果邪气在表,轻轻一刮,痧就能出来。

辅助调理疾患

感冒初起、手脚冰凉、头项痛、腰酸背痛、腿脚无力、抽筋等。

肾经体检——探寻、清除肾经隐患

探查线路与易堵点

动作要领及感受

拇指或食指顺着跟腱内侧向下轻推至骨头处停住不动,按揉“大钟穴”1分钟,如有刺痛的感觉,说明肾经堵塞,可能会有腰酸、咽痛等症状,持续按揉5分钟,痛减。

“水泉穴”为肾经的郄穴,为肾之气血所深聚之处。肾为水脏,主水。此穴似深处之水源,故名“水泉”。用对侧手的拇指点揉“水泉穴”,如果肾气弱,有尿频、尿急、手脚凉的人,此处会有酸、胀痛,初次按揉后可能会有红肿甚至破溃,勿惊慌。

“照海穴”在“水泉穴”的斜上方,踝骨的骨缝处,点揉时拇指置于穴位处并向斜上方微微发力。“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在介绍肺经的“列缺穴”时,讲过“阴 照海膈喉咙”,只要咽喉有问题,点揉“照海穴”会有刺痛或胀痛。实践中,疏理“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对慢性咽炎的效果颇佳。

最佳探查、疏通时间

下午5~7点钟,点揉“水泉穴”“大钟穴”“照海穴”探查,如有疼痛,可在痛点处点揉5分钟。

肾经穴位知识延伸

【看“涌泉穴”,知肾气强弱】

在“足疗店”充斥大街小巷的时候,人们常貌似懂行地说:“足底保健好啊,全是穴位。”事实上,361个穴位中,在足底的只有一个:“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第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黄帝内经》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并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通过对“涌泉穴”的探查,可以了解肾气的盛衰。“涌泉穴”按揉起来,如果有弹性,用力按揉有微微酸胀的感觉,说明肾气充盈;反之,看起来松松垮垮,按揉时无弹性,没感觉,则是肾气虚弱的表现。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搓揉、点按的方法来刺激“涌泉穴”,以达到强壮身体的目的,具体方法可参阅下一章“足常摩”的讲述。

【“肓俞穴”——前列腺的报警器】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性腺器官,组织结构特殊,外围包裹着三层致密、坚硬的脂质包膜,药物不容易渗入腺体内而发挥功效;而且,腺体内由极其丰富的内质网及间隔组成,血流不丰富。因此,前列腺疾患较为难治。

前列腺在肾经上有个反应点,是肚脐旁开0.5寸的“肓俞穴”,左右各一。大多数确诊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食指点揉“肓俞穴”时会有压痛,病情轻者压痛轻,严重者压痛重。个别前列腺问题严重者,当点揉此穴时,尿道口甚至有分泌物排出。

在前列腺疾患的治疗上,可选用“肓俞穴”,但更重要的是,可用它来探查、预防疾病。有久坐等不良习惯的朋友,可以每天睡前点揉“肓俞穴”,如出现隐痛,说明有隐患,每晚自己动手按揉5分钟,将预防做在前面。

【养心安神的“神封穴”“神藏穴”】

心藏神,带“神”字的穴位都与心有关,比如心经的“神门穴”,任脉的“神阙穴”,肾经的“神封穴”“神藏穴”,从名字上看一定与心神有关。在位置上它们距离心也很近,“神封穴”位于第4肋间隙(乳头正好压在第4肋间隙上),正中线旁开2寸;“神藏穴”在第2肋间隙,正中线旁开2寸。我们将双手握空拳,并拢在一起,用第1掌骨轻敲胸骨两侧3~5分钟,此法能同时刺激“神封穴”“神藏穴”,可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

辅助调理疾患

腰酸怕冷、肾气弱、小腹冷痛、月经不调、各类肾病、失眠多梦等。

心包经体检——探寻、清除心包经隐患

探查线路与易堵点

动作要领及感受

仰掌,屈肘呈90°,用另一手小指掌指关节沿肱二头肌中线由上向下轻敲至肘关节,在肱二头肌起始端会有强烈的痛感,您要有点心理准备。这就是“天泉穴”,堵塞严重者操作一会儿就可出痧。预防心脏病、女性乳腺增生需要经常探查、疏通这里。有的朋友在探查、敲揉的同时即会打嗝、排气,这属于正常现象,郁气总得有个出口,否则伤人(注:有一部分人的痛点在肱二头肌中段)。

在敲揉、探查心包经前臂部分时,我发现“肘下2寸”的位置常有疼痛,遂将这个无名之处设为心包经的常见堵点。当我们疏理“天泉穴”后,可以敲揉此处探寻,如疼痛则坚持按揉至不痛。

有心脏疾患或隐患的人,当疏通“天泉穴”后,拇指按压“郄门穴”时会有痛感并向上传导,需要按揉疏通。此穴位可有效缓解心慌、胸闷的症状。

最佳探查、疏通时间

晚上7~9点钟,敲揉“天泉穴”“肘下2寸”,按揉“郄门穴”探查,如有疼痛,可在痛点处敲点、按揉5分钟。

心包经穴位知识延伸

【打嗝不止,“内关穴”帮忙】

打嗝又称“呃逆”,常在受到寒冷刺激、饱餐、吃饭过快、吃进干硬食物后出现。打嗝常因横膈膜痉挛收缩而引起,虽然大部分打嗝是短暂性的,但也有些人遭遇持续打嗝,比较讨厌,尤其是在社交场合,非常尴尬。

治疗打嗝,民间有很多土办法,比如喝凉水、自我控制并调整呼吸、背后猛拍一掌、突然惊吓等。在中医看来,打嗝属于气机上逆,点揉、针刺“内关穴”常有奇效。“内关穴”在前臂掌面,腕横纹上2寸(3指宽),两筋之间,属于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对于打嗝之人,可以先敲揉“天泉穴”“肘下2寸”以疏通经络,待气血流注下来后,用拇指点按“内关穴”,如疼痛则说明已得气,每侧按揉3~5分钟,打嗝可止。

辅助调理疾患

心慌气短、胸满憋痛、失眠乏力、冠心病、高血压等。

三焦经体检——探寻、清除三焦经隐患

探查线路与易堵点

动作要领及感受

前臂微屈,掌心向下,另一只手的小指掌指关节沿前臂背面正中线从肘至腕轻轻敲打,在肘关节下2寸的“四渎穴”处有强烈的痛感,多数人左侧痛于右侧。三焦经像一个情绪感应器,经络畅通,堵塞点就没有疼痛了;一旦情绪波动、烦躁发怒,探查此穴则立即会有反应。

如果有心烦、易怒、口苦、耳鸣的情况,但探查“四渎穴”没反应,可像其他经络那样向上探查。若在手臂外侧紧贴肱骨中点处的“消泺穴”有痛感,会越敲越疼,甚则难以忍受,探查疏理后常常有红肿出痧的现象。此时莫大惊小怪,欠了身体的债,早晚要还,经络疏通后红肿也就消失了。

与“翳风穴”平行的还有两个带“风”字的穴位:督脉的“风府穴”、胆经的“风池穴”。这三个穴位在头项结合部,是阻止风邪的一道屏障。所以,感受寒邪时,这三个穴位马上会有异常反应。点揉“翳风穴”“风池穴”时出现疼痛,说明此处有积寒,要忍住疼痛,持续按揉至不痛为止。

“角孙穴”是最容易自我找到的穴位之一,耳郭向前一折,耳尖处即是。这个穴位要经常点揉,消除疼痛。有人初次点揉时,皮下可能有脂肪粒的感觉,据说这种情况可增加中风的概率,忍住疼痛点揉3~5天,皮下的疙瘩即会消失。

“角孙穴”还有个特殊的作用,灯火灸法常选它为主穴,主治小儿惊风、昏迷、搐搦、窜视诸病,现代常用于治疗小儿腮腺炎。取一根大约10厘米长的灯心草或草绳,蘸取植物油并使之浸渍寸许,点燃起明火,以快速动作对准穴位,一触即离,可听到一声清脆的“叭”响,即告成功,如无响声,要重复施灸一次。灸后皮肤稍有微黄,偶然也可起小水泡。治疗次数视病情轻重而定,每日1次,2日1次或1周1次。《幼幼集成》称此法为“幼科第一捷法”,如病情紧急,手边无灯心草、草绳,可用火柴点燃替代,效果也很好。需要注意的是,当火柴点燃后不要马上施灸,应让其自燃片刻,当火燃到梗的中段后,去掉烧残的火柴头部,以正燃着的火柴棒对准穴位焠灸。对于腮腺炎的治疗,需双穴同时灸,发病早期灸治效果较好。

最佳探查、疏通时间

晚上9~11点钟,敲揉“四渎穴”“消泺穴”,点揉“翳风穴”“角孙穴”探查,如有疼痛,可在痛点处敲、点揉5分钟。

三焦经穴位知识延伸

【“支沟穴”辅助调理便秘】

“支沟穴”在前臂背面,腕背横纹上3寸(4指宽),尺骨与桡骨之间。此穴治疗便秘的效果不错。《难经·六十六难》曰:“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三焦对气的运行、水的代谢都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排便无力的患者,常选用“支沟穴”为主穴来治疗。对于便秘患者,平时在注意疏通三焦经的同时,可以敲点“支沟穴”,关于便秘的治疗、调养方法可以参阅第五章。

辅助调理疾患

烦躁、易怒、偏头痛、一侧耳鸣、肾虚等。

胆经体检——探寻、清除胆经隐患

探查线路与易堵点

动作要领及感受

正坐位,用同侧的指间关节沿着胆经大腿上端一直敲向膝盖3~5遍,多数人在“风市穴”处会产生强烈的痛感,胆经既容易存郁气,也容易受寒,故疏理此穴能理气、排寒。一般情况下,3~5天痛感可消失。

疏理完“风市穴”,再用同侧的小指掌指关节轻敲“悬钟穴”3分钟,有高血压、坐骨神经痛、寒气凝结之人,此穴的反应会较强烈,甚至于疏理后出现结节,需按揉3~5次才能将结节按揉开。

耳鸣、偏头痛等胆经不通者,将食指立起来,放在“临泣穴”上,轻轻点揉即会痛不可摸,从穴位名字可以看出,疼痛使人哭泣,所以一定要忍住,按揉3~5分钟,每日坚持,待到不痛时说明胆经已疏通。

探寻“肩井穴”时,对侧手微握拳,用小指的指间关节轻敲肩部最高点,初次探查会很疼痛,痛点处即是“肩井穴”。有人轻敲一会儿手臂会累,这时可将手掌置于痛点,四指向手掌方向发力,将“肩井穴”反复捏拿,慢慢地痛感可消失。

注意:在疏理胆经的同时,会出现打嗝、放屁等排气现象,有的人第二天大便会呈黑色,这是因为胆经瘀毒经肠道排出而致,不要惊慌,过几日也就没事了。

最佳探查、疏通时间

晚上9~11点钟,敲揉“风市穴”“悬钟穴”,点揉“临泣穴”,敲揉“肩井穴”探查,如有疼痛,可在痛点处敲、点揉5分钟。

胆经穴位知识延伸

【胆囊疾患首选“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此穴是胆经的重要穴位,却没有入选“易堵点”,这是因为在胆经无异常或有小隐患的时候,此穴的反应不明显。如果胆经郁气明显或有胆囊疾患时,敲、点此穴会有明显的反应,这时可在痛点处敲揉来缓解症状。治疗胆囊炎还有一个经外奇穴——“胆囊穴”,可在“阳陵泉穴”直下1~2寸寻找最痛点,对于急性胆囊炎发作的治疗效果很好;对于慢性胆囊炎患者,可在平时探查此处,如有疼痛则敲揉疏通之,避免急性发作。

膝关节肿痛时,在“阳陵泉穴”后方1寸,腓骨与肌肉相连接处有筋结,这是因瘀滞而形成的,可用按揉弹拨的方法来松解,严重者可请医生用“小针刀”治疗,以解燃眉之急。

【去除腹部赘肉,捏揉“带脉穴”】

“带脉穴”在侧腹部,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简便取法是:双手叉腰,食指尖附近。“带脉穴”也是胆经的一个易堵点,用敲法疏通这里比较合适。睡前正坐位或侧卧,同侧的手握空拳,每侧轻敲“带脉穴”30~50下。有烦躁、易怒、胁肋痛、口苦者,敲后可能立即打嗝、排气,此为正常现象。

人到中年,腹部赘肉出现,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游泳圈”“小肚腩”,春夏之时,美容院、减肥机构靠着去除“小肚腩”的宣传赚取大把钞票。腹部赘肉不仅影响美观,而且阻碍气血在横向的带脉与纵向的中、下焦的运行。带脉是奇经八脉中唯一一条横向的经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在人体的腰部围一圈,这条经脉像一条绳子将督脉、任脉、冲脉、肝经、脾经、肾经、胃经、胆经、膀胱经、阳 脉、阴 脉、阳维脉、阴维脉系在一起,故称为“带脉”。保持带脉的气血畅通,对上述经脉的气血运行至关重要。

拇、食指上下捏住一处腹部赘肉,稍微用力捻揉,此时会很疼,指下呈泡沫状,这是垃圾脂肪。同心经的“蝴蝶袖”一样,这些垃圾脂肪不能给身体提供能量,反而影响气血运行,坚持捏揉可去除。去除腹部赘肉的方法很简单:正坐位,双手由两肋开始,充分捏住一处赘肉捻揉3下,然后依次向肚脐方向捻揉,每日2次,每次10分钟。需要提醒的是,前几日要忍住痛。自己动手除赘肉,既简单又经济,当然只有坚持者才会受益。

辅助调理疾患

口苦、易怒、心慌、易醒、胆囊疾患、偏头痛等。

肝经体检——探寻、清除肝经隐患

探查线路与易堵点

动作要领及感受

探寻“阴包穴”时,取正坐位,双脚着地,同侧小指掌指关节轻敲大腿内侧即可,3~5遍后,多数人膝盖上方5指宽的“阴包穴”处会有强烈的痛感,严重者痛不可摸,局部紧绷、发硬,常常是左侧痛感强于右侧。

很多爱好经络疏通的朋友常发现,按揉“太冲穴”时,没有明显的痛感,但身体却有肝火亢盛的反应,这是因为“阴包穴”堵塞,使肝气不能流注到“太冲穴”,肝气郁结在上,下面自然没有反应。所以,当把“阴包穴”疏理好时,再按揉“太冲穴”才会有感觉。

“太冲穴”的简单取穴法:在脚面最高点,大脚趾与二脚趾分叉处的凹陷中。自我操作时,用食指向脚踝方向勾住此处并点揉,如果有痛点,可以用拇指向下点揉至趾蹼处的“行间穴”。此法可泻肝火,改善情绪异常、烦躁口苦、凌晨1~3点易醒等症。

“期门穴”主治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等症,我平时喜欢用中指尖敲点来探查。如有异常,轻敲几下,此穴即有痛感,敲揉、点按均可。

最佳探查、疏通时间

晚上7~9点钟,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期门穴”探查,如有疼痛,可在痛点处敲、点揉5分钟。

肝经穴位知识延伸

【“大敦穴”——清肝火,治疝气】

“大敦穴”是肝经的井穴,位于大 趾(靠第2趾一侧)指甲角约0.1寸处。善治因气郁不舒引起的妇科诸症,如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征,也是治疗男子阳痿、尿频、尿失禁的要穴。肝胆湿热、妇人崩漏可以采用“大敦穴”放血的方法治疗,对于情绪焦虑可采用指甲爪切的方式来缓解。

“大敦穴”是治疗疝气的特效穴位。《玉龙歌》曰:“七般疝气取大敦”,《胜玉歌》曰:“灸罢大敦除疝气。”疝气有多种,常见的有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多是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使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而进入另一部位。调治疝气时,非专业人士可以用艾灸或爪切“大敦穴”的方法治疗。

辅助调理疾患

颠顶头痛、眩晕、高血压、烦躁、易怒、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 YgJRT/gQ53XBlx7upDkO++Cig/hLCrEMHBS7kTc4LeuDtwxZsN5wKvnAHR0XgPC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