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具体说一下我当年作为实习生的心态,希望能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我也曾是热饭小王子

那几天,被咪蒙的文章刷屏,又被反咪蒙的文章刷屏,搞得我每次看见公司里的新面孔,都觉得他们在谋划“起义”。

想了想,给同事小石头连发了好几条微信。

小石头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后进入光线传媒(简称“光线”),平时喜欢写影评,上个月开始和编剧一起做《我在未来等你》的剧本,尚处于试用期。以往小石头都能第一时间回复我,但这一次他并没有及时回复,我内心十分忐忑。

我担心让他帮我取快递、订盒饭,他会觉得自己大材小用。

担心他其实早就心有芥蒂,但碍于工作不好意思说。

担心他正在酝酿一篇怎样的文章,对我的行径进行揭发。

担心一个我觉得还蛮靠谱的孩子,因为我自己行为不当,影响到他的正常工作情绪。

更重要的是,如果因为我而让他觉得光线简直就是个欺负新员工、不把新员工当人的地方,那就麻烦了。

我也曾有过小石头现在这样的日子。那时,外卖还不流行,实习老师每天带饭,让我去用微波炉帮忙加热。

当我成为热饭小王子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十分激动的。

是不是很贱?

那时是大三的暑假,我和很多人去报社实习。报社老师早早出去,晚晚回来,整个办公室,全是死寂般的实习生。

我那时“很不要脸”,看见老师,就让他们带我出去采访。一次、两次、三次……被敷衍得多了,我的心气就变得越来越低。

每天闲着没事,我就问自己很多问题。

为什么老师不带着我?

可能多一个人,车坐不下。

一个人能轻易完成的事,为什么要两个人?

万一有车马费,老师该不该分你?不分是自然的,但万一老师是个好人,心里过意不去怎么办?

老师出去一天,晚上回来,写稿的时间都不够,让实习生做,还不够让自己烦的。

我们实习完就走了,老师还得带新实习生,生生不息……

每天这么想,就特别能理解为什么没有任何老师愿意带实习生出门了。

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可能就会少很多无谓的抱怨。

在没有任何工作的实习期里,我没有学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记者的经验,但是学到了如何换位思考。当然,过了很多年,我才意识到,懂得换位思考,也是成为好记者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有一天,报社的老师突然让我帮他去热饭的时候,我恨不得用自己的体温去焐热老师冷冰的饭盒。感恩!

老师叫了我的名字,啊,他居然记住了我!

老师让我拿着他的饭盒,啊,他居然这么信任我!

老师把饭盒给我之后,就继续工作了。有实习生说,老师对我冷漠,但我却觉得老师真的把我当自己人了啊!没有人见过连帮忙热个饭,都兴高采烈到恨不得立碑的实习生。他们说我实在是太贱了。贱就贱吧, 人总是要从各种事情里找到隐藏其中且对自己有意义的道理吧,不然怎么办呢?不热?哭?打电话给父母?

都没什么用。

唯一有用的,就是要让自己从任何事情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价值。

到今天,我使用微波炉的技巧都堪称一流:从外到里加热,里外均衡翻热,缓慢加热,不流失水分加热,青菜如何加热,汤如何加热,米饭如何加热……还真不是随便按哪个按钮的问题,而是你先要分清楚每个按钮加热的方式有何不同。

也因为老热饭的原因,我渐渐知道了老师的口味:喜欢吃什么菜,从不吃什么菜。办公室聚餐时,基本上我已经知道老师喜欢点什么菜了。

显得很鸡贼吗?

我觉得一点儿都不。

所有的事情都是摆在台面上的,如果放进美剧《傲骨贤妻》里,这些细节足够他们写两集精彩又不拖沓的故事了。

故事都写在纸上,你不愿意看,还非得说别人作弊。哪有这样的道理?

我们到底应该成为怎样的实习生?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实习生呢?

答案有很多,但我明确知道的是, 哪怕你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实习生,也不妨碍你成为一个能找到自我价值的人。

前段时间,我和失联多年的老朋友见面了。

酒过三巡,他拍着我的肩膀说:“你还记得×××吗?”我一愣,名字熟,实在想不起来。他“嘿嘿”一笑,然后说:“他几年之前曾经是你们节目组的实习生,你猜怎么着?”我努力想了想这个名字,还是想不起,证明他待的时间并没有多长。

朋友继续说:“他在你们节目组实习了三个月,你说人家能力不行,不适合做节目,就把人家劝退了。”

我知道还有然后,不然他今天也提不到这件事。

“这个实习生从节目组离开之后,自己开了公司,干起了竞价搜索,个人年收入大几千万,年纪轻轻就开着几百万的跑车。”说完,朋友又补了一句,“怎么样,比你开的车贵多了吧?”

我想起来了,当年这位实习生确实找不到做节目的感觉。为了避免他浪费节目组的时间,也为了避免节目组浪费他的时间,我们劝退了他。临走时,我对他说,希望他能尽快找到自己的定位。

朋友说:“当时,他得知自己要被劝退的时候很难过,但他记得你说过,只有适合自己的地方才是好地方。”

我有些庆幸,没有给这位实习生留下什么心理阴影。每一个新人都需要做一回实习生。但是,每个新人都会成为老人,所以最好把每个实习生都当成最初的自己,不用瞧不起任何新人。

有件事情,我常跟初做管理者的同事分享,希望他们能给每个新人以尊重。

可以不喜欢,但是要尊重。

那时,我刚进入电视台实习。因为某期节目,我有不同的观点,在办公区和主持人有了争论。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发表观点,都是为了节目好。直到有一天,主持人从外地出差回来,给全组连同几名实习生在内,一共二十几号人,每人带了一份礼物。拿到礼物的同事很开心,我也站起来等着收到自己的那一份。

没有想到的是,主持人直接绕过了我,发给下一位同事。

全组除了我,每个人都有礼物。我的难过写在脸上,有同事过来安慰我,要把自己的礼物给我。说实话,我并不期待礼物,我只是期待一个新人需要的尊重。

每个处于实习期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敏感,害怕,想表现却不得要领;热情,主动,为赢得尊重而小心翼翼。或惊弓之鸟,或杯弓蛇影,都是正常的。 而那年实习的我,被节目组最重要的主持人用那样的方法孤立起来。我想不明白,主持人都那么重要了,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一个尚是实习生的新人?

人生中,被不公平对待的情况很常见,很容易发生,也容易忘记,我却不明白,为什么这件事在我脑海中竟久久挥之不去。也许是因为那时的我太没有安全感,以致这样的孤立,给我造成了深深的恐惧。

时间过得很快,我结束了实习,结束了试用,成了正式员工,又成了北漂一员,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某一天,我已经成为光线几个节目的制作人,有其他平台的朋友问我:“我们有一个很大型的节目,你觉得××主持人怎么样?这个人的简历在我们这儿。”

这位主持人恰恰就是在多年前孤立我的那位。我知道对这位主持人来说,这是个好机会,但我选择说实话,不评价他的主持能力,只评价了自己在实习时的遭遇。

这个节目最终没有选择这位主持人,我的话并没有直接影响这个结果。我只是想说: “每个人都有惶恐、惊慌的日子,你做不到保护,也不要欺负,谁都不能保证这个世界的话语权永远在自己手上。”

给年轻人更多一点儿宽容,也是给自己未来一点儿宽容。

给年轻人更多一点儿鼓励,也是给自己未来一点儿鼓励。

每一颗我们播下的种子,都是未来我们可能会乘凉的大树。是遮雨,还是被雷劈,只取决于我们当时的态度。

因为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所以就不要为难后来者。

想让他拿快递,就让他拿快递。

他想哭,就让他哭。

职场需要懂规矩。

职场也需要讲人情。

这就是有些公司会垮,有些公司会一直在的原因。 kNOMqlGAtb3AD0/yodnPjn0lsL4pD2URNbBhWNvTaxG+oMd+4NsdjcAM6pyrHe4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