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懂礼知礼,你将会收获意外惊喜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礼仪。通过礼仪,你可以获得许多“情报”,而且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机会。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追求时效性的社会,没有人愿意与畏畏缩缩、不自信的人交往。人与人交流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皆需要礼节从中调节。没有礼节,就会万事行不通。

礼仪并不是阿谀奉承,也不是繁文缛节,也不仅指对人有礼貌,当然也不会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高深。只是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注意一些交往的技巧。礼仪也并非是单方面对人好,而是告诉你如何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好,如何借助一定的技巧和规范,使你的礼貌得体地表现出来,从而为他人所接受。我们都知道,张良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他的辅佐下,刘邦打下了天下,从而建立了大汉政权。而后来也是因为他的主意,刘邦打消了废刘盈、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念头。他为什么有如此高深的权谋?传说他曾得到一本天书,而这本天书又是如何得来的呢?倒还有一些说法。

一天,张良在沂水圯桥头闲步,他遇到一位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当这位老翁走到张良身边时,脱掉鞋子,将它们故意扔到桥下,然后傲慢地指使张良说:“小子,给我下去把鞋捡回来!”张良愕然,但想想他是一位老人,尊老爱幼应该是自己分内的事,于是就跑到桥下面,把老人的鞋子取了回来。随后,老人又把脚跷起来,命张良为他穿上。此时张良心里已经窝了一股子怒火,但是曾经饱经人间沧桑的张良,看到他只是一位微弱的老人,还是强压住怒火,跪在老人面前,小心翼翼地为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没有感谢张良,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走出里许之地后的老人,竟返回桥头,对呆若木鸡的张良赞叹说:“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在五日后的凌晨于桥头相会。虽然张良不明白老者的意思,但他还是恭敬地跪在地上应诺。

五天后,张良在鸡鸣时分就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已经在桥上等候。看到张良来到,便愤愤地斥责说:“与老人相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就离去了。到了第二次时,张良又晚了老人一步。第三次时,张良索性半夜就来到桥上等候。后来,老者终于被张良的隐忍和至诚打动了,于是就送给他一本书,并说:“读此书,你可以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会大乱,你如果用此书可以兴邦立国。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老夫。”说罢,老者扬长而去。而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

天亮时分,张良惊喜异常,打开书一看,是《太公兵法》。张良从此以后便日夜研习《兵法》,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文武兼备、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的“智囊”。

从张良得天书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到,礼仪对一个人的立言、行事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当时老人故意刁难张良,张良没有毕恭毕敬地为老人做事,而是一拳头把老人打到桥下,那么历史上还会有张良这个人物吗?所以,一个人如果想赢得别人的好感,就要在礼仪方面多下功夫。当你在别人心目中有了更好的形象时,好的机会才会更愿意对你投怀送抱。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中华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礼仪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天,我们因为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化,而聚集到了一个无限伸展而又不断浓缩的空间。在这个有着60亿村民的地球村里,沟通和交往也日益频繁,理解和说服也越发重要,而作为公关“第一印象”的礼仪也就更显得不可或缺。这也使得礼仪修养不仅是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而且也成为商务活动、社会交往和其他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pK3KkERc2pRrJQYB5h9Fo+B3I8fn0KpvZM0KcN1tPbSXq+Fqs0fXdxaqRqGlwBK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