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无为与自然:老子的政治哲学

老子是道家创始人,但《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关于老子的记载却极为简略,只有寥寥五百字,而且涉及三个人物,即李耳、老莱子和周太史儋,这三个人都可以成为“老子”的候选人。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的李耳比孔子大约年长20岁。虽然存在很多争议,但学界一般认为那位出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曾经担任“周守藏室之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李耳就是《老子》(或称《道德经》)最初文本的撰写人。本书也以此为前提,并因此在年代顺序上,把老子的政治哲学当作首章来写。

作为“周守藏室之史”,老子应该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既洞察天道、自然又关注历史、人文的史官。他看惯存亡兴坏、阅尽人间沧桑,可以自由地感悟历史、随意地批判政治,眼界远较普通的人开阔、深远、理性、无情,《老子》一书的思想正符合这些特征。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也简单记录了《老子》一书的来历:“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就是说,老子目睹周王朝的衰败,失望地离开首都,准备隐居。到了边关时,负责边关守备的长官尹喜把老子强留下来,让他著书立说,于是才有了“五千余言”、分为上下两篇的一本书。

从严格意义上讲,其他文献所见老子(包括老聃、太史儋、老莱子)的学说与《老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必须指出,本书讨论的是作为文献的《老子》的政治哲学,本书使用的“老子”一词指的是《老子》一书所反映的老子思想。《老子》的文本极为复杂,出土文献主要有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甲乙本、北大汉简本,传世文献主要有严遵本、王弼本、河上公本、傅奕本等。本章所引《老子》及其分章以王弼本为主 ,有时也会根据需要引用其他文本。

关于《老子》的最终成书时代,学界尚无定论。但至迟于战国中期,《老子》文本已经广为流传,这是可以肯定的。例如,《韩非子》中有《解老》《喻老》两章,汉初成书的《淮南子·道应训》篇对《老子》的话做了集中的解释。其他文献中也有大量对《老子》的引用。1993年于湖北荆门郭店村出土的战国时代中期的楚简《老子》,虽然总字数只有今本的三分之一,但除了字词或语句次序有所不同外,内容上与今本并无显著差异。1973年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名为“德”,下篇名为“道”,虽然上下篇次序与今本相反,而且用词与今本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讲,马王堆帛书《老子》和今本一样,都是上下篇结构,每篇的内容也大致相同。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中期的竹简《老子》名曰《老子上下经》,和马王堆帛书一样,上篇为“德”,下篇为“道”,但在内容上更接近今本。因此,可以相信,至少到战国晚期,《老子》已经被当作经典看待,尤其是西汉初年掌权的窦太后命令统治阶层研习《老子》,以黄老思想治国,可见,《老子》曾经被作为一种政治读本广为传播、研习、发扬,并被运用到政治实践中。历代的注释、研究对老子政治思想多有发挥,如东汉严遵本《老子》、三国王弼本《老子》、北宋苏辙《道德真经注》、明清之际王夫之《老子衍》、清代魏源《老子本义》,今人卢育三《老子释义》、古棣和周英《老子通》、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王博《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刘笑敢《老子古今——五种对勘与析评引论》、池田知久《老子》等,都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做过深入考察,值得参考。

《老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酣畅淋漓的政治批判,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七十四章),有关于理想国的政治设计,如“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有关于政治运作方式的考量,如“治大国若烹小鲜”(六十章),还有关于最佳政治谋略的设计,如“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三十六章)。这些早已脍炙人口,渗透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骨髓之中。或许有人认为,这些表述最多只能归为零散的智慧,而不能视为哲学。但我们认为,《老子》中那些丰富的政治思想背后有着明确而清晰的哲学思想。其原因有四:第一,从《老子》文本自身来看,老子的语言虽然极为特殊,如诗如歌,正言反说,表述散乱而不集中,但形散神聚,并不影响老子用这种特殊的语言去建立一个事实上完整的哲学系统,而老子的政治思想正是其哲学系统的必然反映或延伸。当然,中国古代没有西学意义上的纯粹哲学,无益于治的、不能应用于现实的理论难以生存。因此,也可以说老子的哲学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过他的政治思想反映出来的。第二,较之其他诸子文献,《老子》的时代特征可以说最为薄弱,《老子》中没有出现具体的人名和地名,也没有出现朝代名称,这一点和《论语》等文献完全不同。可见,老子就是要刻意建立一种超越时空,具有创造性、普遍性和绝对性的理论,从整体上观照宇宙的规律、人类的命运,导出根本的法则,而这些正是哲学的特征之一。第三,在历史上,的确有思想家、政治家依赖老子的政治哲学建立起一整套具有实际效能的政治纲领,那就是黄老思想。其代表作是出土文献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以及传世文献《韩非子》四篇(《主道》《扬权》《解老》《喻老》)和《文子》《淮南子》。第四,老子的政治哲学不仅在历史上影响巨大,而且今天仍然在多方面影响着我们的政治生活,如从“无为”到“无不为”的目标设定、“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六十四章)的特殊智慧、“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八十一章)的双赢模式、“报怨以德”(六十三章)的宽大胸怀,体现出老子具有超凡脱俗、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这些至今依然是管理者孜孜以求的高尚境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经久不衰的思想魅力,如果没有强大的哲学基础,那么显然是不可思议的。 jbSGJABeSWvH4yVfhXuKRp2p26UtLFQFM9O7Dhu8m3VhHmmu0kE1K0boRW59au2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