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客气:是礼貌,更是修养

有一对中国夫妇应邀到纽约参加一个美国朋友的聚会。这对夫妇特意做了充足准备,穿着盛装来到朋友家。朋友很好客,将这对夫妇迎进门,问他们需要喝点什么饮料。夫妻俩赶紧客气地说:“不用,不用,你忙你的,不用管我们,我们不渴。”

主人正忙着招待其他客人,听他们这么一说,便什么饮料都没拿给他们,以示对他们的尊重,转而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结果,这对中国夫妇的客气和美国朋友的率真,导致中国夫妇二人整个晚上都没能喝到一口饮料,口干舌燥却又只能强行忍受。

若是这对中国夫妇是在国内做客,就不会遭遇这种尴尬了。因为中国人的某些客气是共通的,彼此心照不宣,通常都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比如,中国人家里来了朋友,主人要倒茶时,客人通常也会客气地推辞,连声说“不渴,不渴”,但主人往往明白那只是客气话,所以,茶水还是要端上来,客人也还是要喝茶,习惯了客气也就不觉得有什么别扭。

而要是家里来了一位外国朋友,通常主人要倒饮料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客气地推辞,而是向主人道谢,有时还会告诉主人,他想要品尝—点什么饮料。

一个外国男人,见到一对年轻的中国夫妇,他主动赞美那位漂亮的妻子:“啊,你的夫人真漂亮,我都被她迷住了!”中国丈夫的回答是:“哪里,哪里。”

外国人不懂中国人的客气,还会进一步解释:“鼻子漂亮,眼睛漂亮。”中国丈夫的回答依旧是:“哪里,哪里。”

“怎么还问哪里啊?”外国人心里觉得奇怪,只好又说:“头发漂亮,身材也漂亮。”中国丈夫的回答照旧是:“哪里,哪里。”

假如外国朋友不懂中国人的客气,恐怕他此生都绕不出这类语言迷宫了。这就是中外民族心理的差异,外国人说话做事通常比较直率,而中国人则比较委婉,喜欢心照不宣。

外国人送礼,即使是送一份很小的礼物,他也会说:“这是我精心为你挑选的,请你收下。”

中国人送礼,即便是送一盒金砖,也会极为谦逊地说:“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还请笑纳。”

所以,跟外国人交往的时候,他们对我们表示赞美,我们要多说“谢谢”;跟国人交往的时候,他们对我们表示赞美,我们则要学会客气。

与中国人交往时,既要懂得听别人的客气话,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学会客气一点。因为客气是一种谦虚,而谦虚是我们中国人所推崇的美德。

比如,对方说:“你媳妇儿真漂亮。”你应该客气一点,说:“哪里,哪里,跟嫂子比差远了。”

又比如,对方夸你成功富有,若你真的点头自认,他会心里嘀咕:“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个时候,你应该说:“好什么呀,混口饭吃。”

这是客气的奥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有些人认为客气很虚伪、不实在,然而这样的认识是肤浅的。实际上,中国人的客气,是一种有礼貌、有修养的表现。哪怕是亲朋好友之间,别以为关系亲密,就可以随便一些,该有的礼节仍然不能省,该有的客气也不能少。要是不懂这些,很可能就会让人难堪。

有的人往往认为大家那么熟悉,可以事先不通知,临时登门提出索求。有些人经常不顾朋友是否情愿,强行拉他去参加某项活动,这都会使他人感到左右为难。他若答应了你的请求,则会打乱自己的计划;若拒绝,又会在情面上过不去。或许他表面乐意而为,心中却有几分不快,认为你太霸道,不讲道理。

林先生就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经常会有一些亲朋好友突然袭击,在他没有丝毫准备的情况下,登门拜访,搞得他非常被动。有些亲朋好友甚至临时以他的名义约他人,非得逼他出席——他的父母就经常做这样的事情,这让他非常尴尬。

好几次,因为亲朋好友的突然来访,打乱了他的工作计划,使得他不得不加班到凌晨才能完成。后来,他终于无法忍受,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场给予拒绝,直接把他们赶走。

因此,不论你与某个人多么熟悉,想打扰对方的时候最好是事先告之。商量在先,行动在后,像这样给予他人以尊重的客气,难道没有必要吗?

说话的智慧

有的人说话不见外,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不错,但实际上很容易让人讨厌。比如有些问候:“你还没死啊?”“喂,要死的,你跟我出来一下!”他们自以为这样说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可是听者心中未必舒服。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关系,客气和礼貌总是维持友好感情的润滑剂。 JSjDj4Mfi3SBgEuX345/AVrdphox1tQ9fIbaZdoTPtg3opz8+heIdaRtCAWiZZ1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