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韩琦,器量过人,生性淳朴厚道,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功劳天下无人能比,官位升到臣子的顶端,不见他沾沾自喜;不被重用时,就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都能做到泰然处之,不被别的事物左右。
他在定武统帅部队时,经常在夜间伏案办公,这个时候,通常是有一名侍卫举着蜡烛为他照明。
有一次,那个侍卫一不小心走神了,烛火烧了韩琦的鬓角,但是,韩琦没说什么,只是急忙用袖子蹭了蹭,又低头办公。
过了一会儿他停下歇息时,发现举蜡烛的侍卫换人了。韩琦担心原来那个举蜡烛的侍卫受到责罚,就赶快把侍卫长官喊来,告诉他说:“不要替换刚才那个侍卫,因为他已经懂得怎样拿蜡烛了。”
后来,军中的将士们知道此事,无不感动。因为侍卫举着蜡烛照明时没有全神贯注,把统帅的头发烧了,本身就是失职,但是韩琦连一句责备也没有,不但忍着疼,还怕侍卫受到鞭打责罚,极力替其开脱。
他这种容忍比批评和责罚更能让士兵改正缺点、尽职尽责,而且韩琦有这样的容人度量,士兵们谁不愿意为这样平易近人的统帅卖命呢?
韩琦镇守大名府时,有人献给他两只玉杯,这两只玉杯里外都毫无瑕疵,是稀世珍宝。韩琦非常喜欢这两只玉杯,每次大宴宾客时,总要命人专设一桌,在桌子上铺上锦缎,将那两只玉杯放在上面使用。
有一次在劝酒时,有一个官吏不小心把玉杯碰到地上,玉杯摔了个粉碎。在座的官员惊呆了,碰坏玉杯的官吏也吓坏了,他连忙趴在地上,请求韩琦治罪。
可是韩琦笑着对在座的宾客说:“大凡宝物,是成是毁,都有一定的时数,该好的时候就好,该坏时谁也保不住。”
说着,又对趴在地上的官吏说:“你只是失手罢了,又不是故意的,我要治你什么罪呢?”
玉杯已经打碎,再怎样修补也不能复原,即使把那个打碎玉杯的官吏责骂、痛打一番,也只是徒劳。那样不但会使众位宾客十分尴尬,也会使那个官吏心生芥蒂,好端端的一场聚会便不欢而散。
韩琦说出这样大气的一番话,立刻博得了众人的赞叹,而那个做错事的官吏对他更是感激。
有句名言:“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在单位与同事相处时,也要用宽容的态度。领导的批评要虚心地接受,同事之间的小摩擦要学会遗忘,胸怀大一点,前途也宽一点。
小董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人很文静。她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单位里要写很多材料,她毕竟刚来,公文写作还不很熟,于是每次写好后,她都要给同事老王看,待老王修改完,她再拿去请科长审查。
很快,小董的材料越写越好,老王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修改的了,可科长仍旧东涂西抹,不留情面。小董没说什么,依然是很谦和地请科长批改。老王愤愤不平,他认为科长的水平修改不了小董的文章了。
老王以讽刺的口吻说:“他现在是科长,也只能够修改科员的文章。”小董只是笑,一点儿也不介意。有时被老王说急了,她也只是说:“不就是改材料嘛,又不是修改我的人生。”
由于小董的谦虚勤奋与豁达,科长很赏识她,把她推荐给上级宣传部门。有一次,上级要求科里写一个大材料,材料组织好后,科长让人先送到宣传部门,说是请上级把关。
两天后,小董把材料修改好。科长再把这个材料呈报,结果得到了上级的好评。科长很满意,说:“小董还真行,我没有看错人。”
小董请大家吃饭,老王私下里对小董说:“你应该让科长请你吃饭才对,那文章是你写得好。”
小董说:“那怎么行,我会写材料本来就是你们教的,我得感谢你们才对。”老王又说:“这回科长再也不敢乱改你写的材料了吧。”
小董笑道:“没有科长指点,我的进步也不会这么快。”老王回去后,想起小董的话,又想到自己,感到很惭愧。
如果在工作中,谦虚宽容,有气量,不斤斤计较,那么,同事之间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相互间的关系也就会融洽很多。
世界由矛盾组成,任何人或事情都不会尽善尽美。无论是“患难知交”“亲朋好友”,还是“模范丈夫”,都是相对而言。不必羡慕别人,不要苛求自己,常用宽容的眼光看世界,友谊、事业和家庭才能稳固、长久。
说话的智慧
宽容是忍耐,丈夫的臭脚,妻子的脏头发,婆媳之间的矛盾,都要我们用宽容的眼光看,用忍耐的态度来对待。宽容是谅解,有人伤害过你,也不要记恨,多一分宽恕就多一分理解,隔阂由此可以化解。只要心胸豁达,就会获得好人缘,有容乃大,自然也就多了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