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反應第二

聽言之道,或有一不合,必反以難之,彼因難以更思,必有以應也

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

大化者、謂古之聖人以大道化物也。無形者,道也。動叉由道,故日無形俱生也。

反以觀往,覆以驗今;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

言大化聖人稽眾拾己,舉事重慎,反覆詳驗,欲以知來,先以觀往;欲以知今,先以考古;欲以知彼,先度於己。故能舉無遺策,動鈴成功。

動靜虛實之理,不合來 9 今,反古而求之。

動靜由行止也,虛實由真偽也,其理不合於今,反求於古者也。

事有反而得覆者,聖人之意也,

事有不合,反而求彼,翻得覆會,於此成此,在於考彼。契今由於求古,斯聖人之意也。

不可不察。

不審則失之於幾,故不可不察。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

以靜觀動,則所見審。因言觀辭,則所得明。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謂言者或不合於理,未可即斥,但反而難之,使自求之,則契理之應怡然自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

應理既出,故能言有象,事有比。前事既有象比,更當觀其次,令得自盡。象謂法象,比謂比例。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

理在玄微,故無形也。無言則不彰,故以無形求有聲。聲即言也,比謂比類也。

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

得魚在於投餌,得語在於發端。發端則語應,投餌則魚來,故日釣語。語則事合,故日合事。明試在於敷言,故日得人實也。

其猶 10 張買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也。

張網而司之,彼獸自得。道合其事,彼理自出。理既彰,聖賢斯辨。雖欲自隱,其道無由,故日釣人之網也。

常持其網驅之,其不 11 言無比,乃為之變。

持釣人之網,驅令就職事也。或乖彼,遂不言無比。如此則為之變常易網,更有以勇 12 之者矣。

以象動之,以報其心,見其情,隨而牧之,

此言其變也。報,猶合也。謂更開法象以動之,既合其心,其情可見,因隨其情而牧養也。

己反往,彼覆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

己反往以求彼,彼叉覆來而就職,則奇策鈴申。故言有象比,則口無擇言。故可以定邦家之基矣。

重之襲之,反之覆之,萬事不失其辭。

謂象比之言,既可以定基,然後重之襲之,反覆之,皆謂再三詳審,不容謬妄。故能萬事允愜,無復失其辭者也。

聖人所誘愚智,事皆不疑。

聖人誘愚,則閉藏之,以知其誠;誘智,則撥動之,以盡其情,咸得其實。故事皆不疑也。

古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

言善反聽者,乃坐忘遺鑒,不思玄覽,故能變鬼神以得其情,洞幽微而冥。夫會鬼神本密,今則不能,故日變也。

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

言既變而當理,然後牧之道審也。

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

情明在於審牧,故不審則不明;審基在於情明,故不明則不審。

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還聽之。

謂言者於象比有變,叉有反辭以難之,令其先說,我乃還靜以聽之。

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瞼,欲高反下,欲取反與。

此言反聽之道,有以誘致之。故欲聞彼聲,我反靜默;欲彼開張,我反瞼斂,欲彼高大,我反卑下;欲彼收取,我反施與,如此則物情可致,無能自隱也。

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

欲開彼情,先設象比而動之。彼情既動,將欲生辭,徐徐牧養,令其自言,譬猶鶴嗚于陰,聲同叉應。故能以實理相歸也。

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

謂所言之事,或因此發端,或因彼發端。其事有可以事上,可以牧下者也。

此聽真偽,知同異,得其情詐也。

謂真偽、同異、情詐,因此上事而知也。

動作言默與此出入觔喜怒由此以見其式,

謂動作言默,莫不由情與之出入。至於或喜或怒,亦由此情以見其式也。

皆以先定為之法則,'

謂上六者皆以先定於情,然後法則可為。

以反求覆觀其所託。故用此者,

反於彼者所以求覆於此,因以觀彼情之所託,此謂信也。知人在於見情,故言用此也。

己欲平靜,以聽其辭,察其事,論萬物,別雄雌。

謂聽言之道,先自平靜。既得其辭,然後察其事',或論序萬物,或分別雄雌也。

雖非其事,見微知類。

謂所言之事雖非時要,然觀此可以知微 13 ,故日見微知類。

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也。符應不失,如賸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聞其言,則可知其情。故若探人而居其內,則情原叉盡。故量能射意,乃無一失。若合符契,勝蛇所指,禍福不差;羿之引矢,命處輒中。聽言察情,不異於此,故以相況也。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從明生,明能生智。放欲知人鈴須自知。

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見形也,若光之與影也。

我能知己,彼須我知,叉兩得之,然後聖賢道合,故若比目之魚。聖賢合,則理自彰,猶光生而影見。

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緘,舌之取墦骨。

以聖察賢,復何所失。故若磁石之取緘,舌之取繙骨。

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

聖賢相與,其道甚微;不移寸陰,見情甚疾。

如陰與陽,如陽與陰,如圓與方,如方與圓。

上下之道,取類股肱,比之一體,其來尚矣。故其相成也,如陰與陽。其相形也,猶圓與方。

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 14 形,方以事之,

謂向晦入息,未見之時,當以圓道導之;亦既出港離隱,見形之後,即以方職任之。

進退左右,以是司之。

此言用人之道,或昇進或黜退,或貶左或崇右,一惟上圓方之理。故日以是道司之。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

方圓進退,若不先定,則於牧人之理不道 15 其正也。

事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

用事不巧,則操末續顛,圓鑿方柄,情道兩失,故日忘情失道也。

己審先定以牧人,策而無形容,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己能審定,以之牧人,至德港暢,玄風遠扇,非形非容,無門無戶,見形而不及,道日用而不知,故謂之天神也。 kVzDpQMUtQEAHurE4Q03pVTBjCsS0rjyks8knYxVqeVj+UDA1k9MhKKL2sgshhI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