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是完成产品从生产企业到消费者流通的桥梁,并保护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顺利实现而具有的特定功能系统,包装又是构成商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手段,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人类漫长的文明进化历程中,每一项科学发明、社会变革、生产力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进步、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包装的功能和形态产生很大的影响与促进。从包装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能清晰地看出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包装设计作为人类文明中的一种文化形态,了解它的发展与演变,对今天的设计工作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在我国古文字中,“包”字是一个育子于子宫之中的象形字。如图1-9所示。根据《辞海》的解释,以及传统上我们所接受的词义,“包”字的意思有包藏、包裹、收纳等,“装”字则有装束、装扮、装载、装饰与样子、形貌等几种解释。随着现代审美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产品包装要求不仅停留在装饰美、工艺美角度上,这给设计师带来更多挑战,包装艺术需要注入新鲜设计血液来满足人们急剧变化的审美观念,包装设计应打破艺术性的单一局限,应从更广的角度和范畴来摄取营养,拓展包装设计的广度和深度。自然界丰富的造型美、色彩美与图案美等设计资源将会成为拓展和更新包装艺术形式的新设计语言。
![]() 图1-9 甲骨文“包”字 |
![]()
图1-10 创意来自于古代捆扎结构的现代
|
图1-11 创意来自于古代包盖结构的现代
根据历史学的时代划分方法,一般将1840年以前的包装都统称为传统包装,1840年以后的包装称为现代包装。由于包装与社会经济生活,尤其与生产方式密切相关,所以,在传统的范畴,又可以根据生产方式将其区分出原始时代包装和工业时代包装两个阶段。从历史演变过程上说,历史学家通常用原始包装、古代包装、近代包装和现代包装四个阶段来进行标注,如图1-12~图1-15所示。
![]()
图1-12 原始包装饕餮白
|
![]() 图1-13 古代包装六棱瓶 宋代 |
![]()
图1-14 近代包装 酒壶
|
![]()
图1-15 现代包装
|
包装起源于一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后期,当时主要使用的包装材料及容器有:植物茎叶、葛藤、荆条、竹皮、树皮、兽皮、贝壳、篮、筐、篓、竹筒和皮囊等。从现在对包装含义的概念来看,这些未经技术加工的动植物组织,直接用作盛物的容器,还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包装,但它们已经是包装的萌芽了。原始萌芽阶段的包装对于包装功能的需求只停留在最基本的“包”和“装”两部分功能之上,包装只被用来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要的“盛装”和“转运”的功能,实际上并不具备今天人们所认为的设计的内涵,较多的只是一种对自然物的简单的利用。伴随着生产和交易活动的展开,出现了具有专致盛装功能的器具和兼具包装特性的器物,如青铜器、陶器、漆器、角器、木器、皮革器皿、竹器等。其中,这些物品基本上具有二重性,既是容器(生活用具之列),又是包装品。原始包装以及创意来源于古代包装结构的现代包装设计,如图1-16~图1-23所示。
![]() 图1-16 玉璧 战国 |
![]()
图1-17 创意来源于玉璧结构的现代包装设计
|
图1-18 创意来源于原始植物捆扎结构的
图1-19 原始包装新石器时期席纹夹砂陶罐
图1-20 创意来源于原始
图1-21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雕版印刷品 宋代北宋时期的
图 1-22 创意来源于苇叶包装的三角形和菱形结构的
图 1-23 创意来源于古代漆器的现代漆盒包装设计
19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机器的发明和能源的开发,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创造了丰富的产品,同时也给产品包装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随着商品交换的日益频繁、全球化贸易的日渐发展,大量的产品要求迅速、安全地送达消费者手中,包装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也为包装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工业革命提高了手工业时期的生产效率,商品的生产由小批量的手工加工转向大批量的机器生产模式,从而使商品交换逐渐进入大众化的消费阶段。
工业革命以来的机械制品不注重形式美的法则,往往丑陋不堪。于是,人们一方面重视设计艺术,另一方面开始探寻机械化生产方式之下合适的设计艺术表现形式。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在设计发展史上,经历了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以及从法国开始后来蔓延到欧美的新艺术运动。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以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式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品的传统。新艺术运动继承了工艺美术运动的主张,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以解决产品造型与装饰问题,追求与传统决裂、完全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工艺美术运动风格和新艺术运动风格的设计分别如图1-24~图1-26所示。
图1-24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图案设计
图1-25 新艺术运动风格的瓷器设计 1899年 设计\赫曼·格莱德(德国)
图1-26 新艺术运动风格现代产品设计 设计\约瑟夫·霍夫曼
显然,无论是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还是法国开始的新艺术运动;无论是整个设计领域,还是包装设计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只是看到了某些现象,而没有看到社会发展必然趋势所带来的根本性变革,也没有看到机械化生产条件下对设计的主观要求。因而在包装设计方面,只是注意到了装饰风格倾向,而忽略了造型与装饰的结合,在设计上单纯注重了装饰上的唯美表现。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虽为现代设计萌芽和形成做出了贡献,但它们都回避机器生产这一现实去寻找新时代的设计方法和风格。这种否定机器生产的思想,从根本上没有为现代工业生产创造出合理的设计艺术理论,无疑会阻碍工艺设计的发展。不少设计师在正视现实的前提下,不得不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现代主义设计在这种形式下应运而生。
在现代主义设计确立和发展的过程中,作为设计领域重要分支的包装设计,呈现出了以下特征。
(1)为了彻底解决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和产品造型与装饰的艺术性之间的矛盾,在包装设计领域,设计师所注重的是机械化产品的形式和审美表现,因而“功能主义”在设计中占主流。为了快速地发展社会经济,极大地增加社会的物质产品,以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为主体的包装的功能性成为包装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如图1-27、图1-28所示。
图1一27现代包装结构创新性设计
图1一28强调功能的现代包装设计"Deer Yo
(2)在现代主义设计精神之下,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材料被大量地运用到包装上,但人们对于各种新材料在包装中的运用主要注重其经济性和便利性,而忽略其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因而,包装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一方面,严重地浪费了社会资源;另一方面,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在这方面尤以塑料作为包装材料表现最为突出。
(3)随着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他们向国外倾销商品的不断加剧,在这一时期,包装设计在其风格方面更加打破了传统的民族和地域特点,国际化的风格开始出现和形成。在不少国家和地区,通常形成了适应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双重或多重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包装设计发展到20世纪60~7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得与时代、与人们的审美观念越来越不相适应。因此,从这时开始,与其他设计领域一样,在包装设计领域也开始了反思和新形式的探讨。这种探讨,到20世纪80年代便形成了几大主流趋势:一是包装设计必须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二是包装设计必须面向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三是包装设计必须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结合;四是包装设计必须满足人类精神多元化的需求。正是在上述四种趋势之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人的真正全面解放和自由相适应的现代包装设计理论体系正式确定,并呈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设计师Ampac设计的饮用水包装中,设计师充分考虑到包装与环境保护、包装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提出“Reusable, foldable, washable, freezable, attachable and identifiable(可重复使用的、可折叠的、可水洗的、可冻结的、可连接的和可识别的)”全新的设计理念,Vapur-Anti-Bottles是最新设计的产品,减少浪费的水包装。丰富的色彩,有趣的形状和连接环,是另外能够吸引消费者的设计要素。如图1-29所示。
图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