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完全不让人心动但又不能少的东西,该怎么处理呢?”
这是我的客户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比如,大冬天时用的保暖内衣等注重实用性的衣服,剪刀、螺丝刀这样的工具,在收拾这些东西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犹豫不决。“虽然不让人心动,但都是必需品啊。”
这种时候,我都会先这样回答: “实在无法让你心动的东西,不如干脆丢掉,没问题的!”
如果对方的回答是“这样哦,那就狠心丢掉试试吧”,这就很简单了。可是大多数人都会回答“不行啊,丢了多不方便”,或者“偶尔也还是要用一下的”,这时我就会这样说:“那就不要丢,好好收起来。”
这一连串的应答看起来好像有点不负责任,但其实,这是以我耗费半生时间得出的整理经验为基础做出的解答。
准确地说,我是从中学时代真正开始研究整理的。在经历了不管什么东西都乱扔一气的“狂扔时代”后,我终于认识到了“只留下心动物件”的重要性,然后就是日复一日地实践。对于各种不能让自己心动的东西,一扔了之,如此循环往复。
直截了当地说,“姑且一扔”是不会造成致命伤的。因为你会发现,家里其实可以找出不少替代品。
丢掉一只有些破损的花瓶后,第二天开始觉得有些不方便,而把自己中意的布包裹在废弃的饮料瓶上再插上花,就是一个不错的替代品。
丢掉把手老旧松动的锤子后,就用平底煎锅来敲钉子。
音箱的喇叭用久了破音,实在听不下去就把它丢掉,改用耳机来听音乐。
当然,万不得已的时候还是会考虑重新买一样,此时考虑的就不仅仅是实用功能了,还会从设计、使用体验等角度精挑细选,最终会买到一款合心意的极品。这种情况下入手的,才是自己会一直珍惜的最棒的东西。
整理并不是单纯的关于留和扔的命题,而是一种让自己重新正视与物品的关系并进行微调,从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的绝佳学习过程。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整理的乐趣想必会大大增加吧。
虽然做法有些粗暴,但我确信,“试着舍弃不心动的东西”是让自己生活在心动物品围绕之下的最迅速的方法。
“最好是留着”,绝对没有这回事。任何东西都是可以被取代的。
对那些正热衷于“集中整理”的人来说,“最好是留着”是绝不能挂在嘴上的大忌,请大家一定要记住。